吴越文化
地域方言是一种规范语言中具有区域性变化的分支语言。吴越地区所使用的汉语方言,后人称吴语,或吴方言。吴语是全国仅次于北方官话的第二大方言。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思维的直接体现。方言制约着一个地区人的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是区别不同地区人的最外在特征。凭一个人讲话时所用方言,人们马上便可以判断出说话人的地区所在。北方人到南方,总闹不明白,南方经济那么发达,怎么普通话就是推广不了。上海人至今“阿拉”长,“阿拉”短。据说在上海,讲普通话的要被称为“乡巴佬”,购物问路常受欺侮。在香港,粤语超过国语。粤语歌风行全国各地。爱赶时髦的青年人,讲话时喜带广东腔。这些现象又说明了什么呢?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方言的顽固性。说到底,方言也是一种自成体系的语言。对吴越地区的人来说,吴语是他们的母语,而北方来的普通话是“第二语言”。正如英语对中国人来说是“第二语言”一样。既然在绝大部分的公共场所,如机关、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等及家庭中,使用的交际语言是吴语,操吴语的人多势强,那普通话自难扎根,永远是少数人的事。在南方,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在学校讲普通话,但一走到家里,便又讲方言了,毕业后走向社会,更不用讲普通话了。结果,辛辛苦苦“推普”所取得的微薄成果,便又在方言的汪洋大海中被吞没了。
其次表明经济的发达易造就权威方言。方言就其自身来说,并不存在天生的优势地位。方言能否成为权威语,取决于某地区的政治、经济发达程度。北方话之所以能成为普通话,是因为它一直是“官话”,是政治的产物。在近代,经济的发达,也能造就权威方言。上海话、广东话之所以吃香,正在于上海、香港的繁荣。经济的繁荣,提高了方言的社会地位。上海人以说上海话为荣,广东人以说广东话为荣,普通话自难立足。
方言对区域文化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方言有认同性,操同一方言的人,感情易沟通,易形成一致的文化习性;反之,对操另一种语言的人,则持排他、异己态度。方言的认同性,往往会使某一地区形成一个文化圈。吴语正是构成吴越文化圈的重要因素。
上一篇:青藏文化
下一篇:天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