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云文化·滇云文化植根的经济土壤·涓细的资本主义溪流
明清之际,云南经济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云南内地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发展速度基本上赶上了我国内地,在一些行业,如采矿、制茶、马帮运输等行业,开始出现涓细的资本主义溪流。
晴清时,云南的采矿业是发展最快的行业,这时朝廷大量鼓铸钱币,需铜银甚急,云南是当时最大的矿产地,金银铜锡铁等矿遍布全省各地,明代云南的铜银产量居全国首位。东川铜矿最为著名,明清时产量之丰,含量之纯,位列全国之首。清代乾隆年间,每年运京铜达七百多万斤,时称“京铜”。除铜之外,银也是云南一大矿产,天顺二年(1458),云南全年上缴课银十万两,占全国银课总数二分之一强。锡矿则以临安、蒙自、个旧规模最大。明清时期,云南的矿业起初主要是官方垄断式经营。康熙年在云南实施“听民开采而官收其税”商办采矿的政策,从而使云南的矿产业由官方垄断经营,发展到官督商办、完全商办,极大地刺激了民间办矿的积极性,于是全国三江、两湖、川、广的富商大贾,以他们的厚积资本纷纷来到云南各地矿山,投资开矿、冶炼并兼营贸易,称为矿客和炉客。“客”即是商人,商业资本渗入矿冶业,使云南的矿冶业逐渐成为商业资本支持下进行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部门。
明清之际,云南的矿冶业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有一定的规模,矿厂大者动辄数十万人,小者也不下数万人。
云南的茶叶生产部门,商业资本也渗透进来。清代云南茶叶生产不断扩大,外国帝国主义也试图插手云南茶叶的生产和经销,光绪十一年(1885),法国侵占越南、老挝、柬埔寨之后,强迫清政府将思茅辟为通商口岸,于1903年在思茅建立海关和租界,并在勐腊、易武、江城设立分关,控制茶叶及其他土特产的进出口,从此,西双版纳的茶叶贸易开始由封建的商品生产和商品贸易逐步走向资本主义的商品经营。
随着采矿业和茶叶生产的发展,为运送矿产品和茶叶等土特产品,云南的运输业迅速得到发展。云南的运输业以马帮运输为特点,主要运送出省的铜银锡铅矿产品及盐、茶等,马帮大者拥有上千匹骡马,小者几十上百匹骡马。云南的大多数马帮由商业资本投资和经营,形成了马帮与商帮相结合的趋势。
上一篇:宁夏文化·乡音土乐传心曲·流行宁夏的“秦腔”
下一篇:贵州文化·从夜郎国谈起—贵州的疆域沿革·清代的改土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