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文化·“百科全书”—敦煌遗书·珍贵的科学技术史资料
敦煌遗书中有许多科学技术资料,其涉及面广,内容丰富,极为珍贵,对我国科技史的研究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1) 天文学资料
天文学资料包括历日与星图两个方面。①历日写卷。敦煌遗书中的历日写卷有四十余种,并且都早于《会天历》,最早的是北魏历日,最晚的是北宋历日。吐蕃占领以前,敦煌使用唐朝历书,陷吐蕃后,由于吐蕃使用的地支和十二生肖纪年,不符合汉人干支纪年月日的习惯,也无法满足敦煌汉人的日常生活需要,因此敦煌便出现了当地自编的历书,民间的使用则一直延续到宋初。敦煌地区自编的历日有三十多件,现知最早的是《唐元和三年戊子岁具注历日》,这是一个只存四月十二日至六月一日的断片,最晚的是《宋淳化四年癸已岁历日》。敦煌历日的朔日与闰月与同一时期的中原历不一致,但纪年干支却同中原历一致,表明中国由来已久的干支纪岁法并未因地方自编历日而中断。敦煌历法中还引入了基督教的星期制度,一星期的各日在敦煌历日中都有特定的术语,如蜜(星期日)、莫(星期一)、云汉(星期二)、嘀(星期三)、温没斯(星期四)、那颉(星期五)、鸡缓(星期六)(刘进宝《敦煌学述论》)。敦煌历日在我国历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它的发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有助于对古代天文学知识的探讨。②古代星图。在敦煌文献中还有两幅古代星图,一幅是《全天星图》,现藏英国博物馆,另一幅是《紫微垣星图》,现藏甘肃省敦煌市博物馆。《全天星图》是世界上现存星数最多(1359颗)、也是最古老的一幅星图,据研究,它的抄绘年代在705—710年间(马世长《敦煌星图的年代》)。它囊括了当时北半球肉眼所能见到的大部分恒星,把赤道带附近的星分成十二段,利用类似麦卡托(1512——1594)圆筒投影的方法画出来,最后再把紫微垣(星官名,在北斗以北,有星十五颗,分两列,以北极为中枢,成屏藩的形状)画在以北极为中心的圆形平面投影图上。敦煌唐代星图的发现,证明中国天文学家使用圆筒投影的时间要比麦卡托早七八百年。《紫微垣星图》原件高31厘米,残长299.5厘米,这卷文书的正面为《唐人写地志》残卷,背面有《占云气书》一卷,在《占云气书》的前面有一幅紫微宫图,即《紫微垣星图》。《紫微垣星图》也是彩绘,画在同心圆上,图中的星点用红、黑两种不同颜色,外圆直径二十六厘米,根据其中传舍(星名,《星经》卷上:“传舍九星在华盖、奚仲北,近天河,主宾客之馆”)、八谷(星名,五车五星其西八星称为八谷、主候岁八谷)、文昌(星官名,属紫微垣,包含六颗星)等星推测,这幅星图观测地点的地理纬度为北纬35°左右,相当于西安、洛阳等地。
(2) 雕版印刷术的实物依据
印刷术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它包括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缺乏实物,加之年代久远,史籍记载缺乏,对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代众说纷纭。然而在敦煌遗书中发现了一些印本书,如唐咸通九年(868)《金刚经》、曹元忠舍资雕造印刷品,使雕版印刷产生的过程,从原始传拓本到整版开雕的印本都有保存,其中还有一些附有纪年题纪,这就为雕版印刷发明的时间、演变,提供了可贵的实物例证资料。特别是《金刚经》的发现更有价值,《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日期的印刷品,它的正文和图画都雕刻得浑朴凝重,精美异常,墨色浓厚匀称,清晰显明,表明印刷术发明久远,技术已臻熟练,绝不是印刷术发明初期的作品,从而为研究我国印刷术起源提供了实物依据。
从文献记载及敦煌所出的拓本、印本书卷来看,雕版印刷起源于捶拓,而刻石与石经的出现导致了捶拓方法的兴起和演变。
上一篇:江西文化·鱼米之乡,物美资丰—江西物产资源·珍奇动物食赣之萍
下一篇:天山文化·在天山文化的史册上·班超班勇父子与《西域风土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