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文化·中州揽胜·避暑疗养胜地鸡公山
河南省的最南端、豫鄂交界处有一座雄伟秀丽的高山,即有名的避暑疗养胜地——鸡公山。鸡公山是大别山的支脉,在河南省信阳市南七十里处。鸡公山上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溪幽泉清、林木深秀,素有“林中公园”之称。鸡公山上夏季也清新宜人,凉爽如秋,故人们在这里避暑疗养。鸡公山是消夏的胜地。
鸡公山的主峰巨石嵯峨,层岩嶙峋,天然叠堆砌成雄鸡头形状,或叫鸡公头。鸡头向西北,尾向东南,酷似雄鸡报晓,故人们称之为报晓峰、鸡公山。
鸡公山上有蜿蜒的盘山公路,可坐汽车直达山顶;亦有崎岖的山路供人攀登。如果沿崎岖的天栈小道登山,从一道门而上,路边屹立着一块巨石,镌刻着“清分楚豫,气压嵩衡”,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表现出此山不同凡响的地位和气势。
一路上云柏挺拔,怪石各异。走过二道门,龙子口,就是鸡公山居民的南街和北街。明朝年间,山下贫民为避战乱逃到山上,结庐而居,始有袁、王、宋三家,以后人口逐渐增多,形成了山上的一条居民街。这大概也是鸡公山别于其他名山的一个特殊景观吧。
清朝末年,鸡公山优美的山林自然景色被深入到河南信阳、罗山、潢川、固始等地的外国传教士发现。光绪二十九年(1903),美国耶稣教牧师李立生和传教士施道格先后出银购买鸡公山的山场和水田。他们在西方报纸上大肆宣扬鸡公山上林木茂盛,泉水清幽、气候宜人,是避暑的好地方。于是一些外国在华的商人和传教士纷纷到鸡公山上考察,购山租地,盖别墅、修教堂,霎时间,美、英、法、德、挪威、瑞典、丹麦、日本、俄国等各国各式洋房拔地而起,布遍山陬。这当时确是中国主权丧失的表现。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政府与外商反复磋商,议定了《鸡公山租房避暑章程十条》,规定凡外国人购买的山地,一律由中国方面出钱赎回;已经建好的房屋,则由中国估价赎回,再行出租给外国人避暑。鸡公山上可以有教会公地和外国避暑官地,但不准有外国人私产。这个章程对外国人多少有些限制。
鸡公山上各个山头、山嘴、山坳,皆有中西各式楼阁亭台、别墅,有烟雨楼、会景楼、避暑山庄等。既有娇秀俊美、也有富丽堂皇,真可谓万国建筑展览地。建国后,这里又修建了招待所、疗养院等,鸡公山成为人民避暑疗养的胜地。
鸡公山上有采不尽的鲜美的野果,如野葡萄、猕猴桃、毛栗、核桃、蘑菇、木耳;还有许多中草药,如人参、丹皮、白芍等。不仅可供观赏,还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林克昌、欧潭生《鸡公山》)
上一篇:八闽文化·八闽科技·造纸与雕版印刷
下一篇:齐鲁文化·经学与思想·郑玄会通经、今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