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化·台湾的名称、建置及一些地名的含义·台湾一些地名的含义
台湾的许多地方,在台湾土著民族即高山族中早有名称,只是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无法加以记载,因此有的地方虽然早有过名称,后来随着人群的流动或战争等原因的影响,无法继续延用下去;有的一代一代留传下来,直到汉族移民进来后,由汉族同胞用汉字加以记录下来,也有一些则由外国人用外文加以音译后记录起来,然后由汉族同胞从外文译成中文而保留下来。此外,在汉族同胞移民入台后,也给许多地方定了名称,外国侵略者入侵台湾后也用他们的名称命名了一些地方,而后由汉族同胞翻成中文。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台湾地名是多方面取用的。那些地名中,有不少中间经过了改动,有过变化,不过追其原始多有其含义。
土著民族原先使用的地名,因为是后来按音记录起来的,所以同一个地名有好几种写法,如宜兰原名叫蛤仔难,也写成蛤子兰、甲子兰、噶玛兰、噶雅兰等;如笨港,也有写成莽港、塭港、蚊港、魍港等;如大科坎,也写成大嵙崁、大姑嵌、大姑陷、大嵙陷等。那些地名中,虽然有些不免使人感到奇怪,但究其原始,多有命名的含义。宜兰,意为有阳光的地方,故也称兰阳。基隆,原名鸡笼,高山族语的译音,或说意为望得见海的港口,有说因该地之东有山若养鸡笼子,故有此名,后再以同音改为今名。金山原名金包里,也写金巴里,意为丰收之地。北投,原名巴达奥,女巫之意。台北万华,原名艋舺,又写莽甲,独木舟之意。士林,原名八芝兰,意为温泉。苗栗,原名猫里,意为平原。罗东,原名老董,猴子之意。岺子寮,原名蚵仔寮,渔村之意(蚵,鱼网;寮小屋)。苓雅,也写连雅,原名苓仔寮,意为网篱。阿里山的阿里,意为卖酒之地。和美镇(彰化)原名卡里善,意为冷热交界的地方。淡水原名沪尾,意为江之尾。台中原名胡芦墩,由土著族称的火鲁屯译音而成,而火鲁屯意为小盆地。
汉族同胞移民至台后所用的地名,亦多有其含义。如:嘉义,原名诸罗,谓诸山罗列,或谓该地有诸罗山;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林爽文领导的起义斗争被镇压下去,清廷颁发诏书嘉奖当地“见义勇为”的官绅士民,于是改名嘉义。彰化,原名半线,乃高山族同胞之住处,后来汉族同胞移民增多,文化日益发达,清雍正元年(1723)改为彰化,意谓“显彰王化”,城碑上写有“彰圣天下丕昌海隅之化欤”云。桃园,原为一片荒野,清初乾隆年间广东汉族同胞移民到此开发,移植了许多红桃树于此,数年后桃树长大,桃花盛开,一片红云,人称之为桃园,久之成了地名。日月潭,也称龙湖,古名水沙连,水里社,因潭中珠子屿北湖面似日轮,南边湖面似月孤,故称日月潭。剑潭,据说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投剑于北,后人为纪念郑成功故取此名。蓝兴堡,原名猫雾捒,因南澳总兵福建人蓝廷珍于康熙年间入台时见其地肥沃,募佃辟田,很快兴旺起来,人们改称为蓝兴堡以示对蓝民的纪念。马鸣山,原名叫马龙山,意为龙马相会之处,有人听错了写成马鸣山,一直沿用下来。阳明山,原名草山,1949年蒋介石到台后择此处而居,因草山有“落草为寇之山”意,故改名阳明山。等等。
外国侵略者入侵台湾后,也按其意愿在台湾取了许多地名或更改了一些地名,那也多有其含义的。如:荷兰殖民者入侵台湾时在鲲身地方筑城堡,称热兰遮,意为海上堡垒(有说意为神的赞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时,曾改牛骂头为清水,清水为日本京都寺庙之名;改碱菜棚为关西,关西乃日本京都和大阪一带的古称;改葫芦墩为丰原,丰原乃日本人常用的人名和地名;改池南为共荣,共荣乃日本军伐主张的“大东亚共荣圈”之谓;他如改为大正、明治的,乃纪念日本天皇的。——这些带有浓厚的殖民色彩的地名,有的改掉了,有的还在继续使用。自然未改的还是要改的,如何改则应由台湾同胞来决定。
上一篇:天山文化·目不暇接的考古发现与古代遗迹·古城遗址
下一篇:台湾文化·台湾的名称、建置及一些地名的含义·台湾名称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