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文化·八闽教育·福建船政学堂
福建船政学堂亦名求是堂艺局,是左宗棠、沈葆桢等人于1866年6月创办的新式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是要在自主的前提下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加以消化推广,培养经世济国的应用型高、中级科技人才,为中国的自强御侮服务。左宗棠曾说:“欲防海之害而收其利,非整理水师不可;欲整理水师,非设局监造轮船不可”(《船政奏议》卷一)。“夫习造轮船,非为造轮船也,欲尽其制造驾驶之术耳;非徒求一二人能制造驾驶也,欲广其传,使中国才艺日进,制造、驾驶辗传授受,传习无穷耳。故必开艺局,选少年颖悟子弟习其语言、文字,通其书,通其算学,而后西法可衍于中国”(《洋务运动》第5册第28页)。
福建船政学堂因校舍建筑地点有前后,故又分前、后学堂。前学堂又称制造学堂,主要习法语学造船。专业有造船专业,要求掌握蒸汽机制造与船体制造的全部知识和技术;设计专业(称绘事院),要求培养出能绘制造船及蒸汽机生产所需的全部图纸的绘图员;学徒班(称艺圃),要求培养出能看图、计算、施工的技术工人。后学堂又称驾驶学堂,主要习英语学驾驶、轮机。专业有驾驶专业,目标是培养船长、舰长、大副等航海人才;轮机专业,要求掌握蒸汽机原理和实践技术。1876年又增设电气学塾,培养电报、电气人才。
学堂注重教授广泛的近代科学知识,基础知识面拓得宽,又形成有层次的结构;教学内容能根据培养目标来制定,深浅不一,各有侧重,使学生既学有专攻,又能触类旁通。课程设置基本上参照英法各国水师学院的安排,主要有算术、几何、三角、微积分、透视绘图学、机械学、航海天文学、地理、蒸汽机结构、常用艺学浅议、法语、英语等。其中数学课程的分量最重,多达八九门,几占一半。沈葆桢认为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十分重要:“水师之强弱,以船炮为大宗,船炮之巧拙,以算学为根本。西洋船炮,愈出愈奇,几乎不可思议,实则由厘、毫、丝、忽积算出来。算积一分,则巧愈十倍,故后来者居上耳。……以讲明算法,可谓求其本矣”(《沈葆桢与福州船政》第494页)。
学堂重视书本知识与实践训练的结合。他们认为:“出自学堂者,则未敢信其能否成材,必亲试之风涛,乃足以觇其胆智,否则实心讲究,譬之谈兵纸上,临阵不免张皇”(《海防档》乙(一)《福州船厂》第237页)。如第一届驾驶班学生在海上实习时间就达四个月,由航海实习教师德勒塞率学生出海,“教其驾驶,由海口而近洋,由近洋而远洋,凡水火之分度,礁沙之夷险,风信之征验,桅柁之将迎,皆令即所习闻者,印之实境,熟极巧生”(《海防档》乙(一)《福州船厂》第237页)。实习航程南去香港、新加坡、槟榔屿,北至直隶湾、辽东湾各口,“去时教习躬督驾驶,各练童逐段誊注日记,量习日度、星度,按图体认期于精熟。归时则各童自行轮班驾驶,教习将其日记仔细勘对,至于台飓大作,巨浪如山颠簸震撼之交,默察其手足之便利如何,神色之镇定如何,以分其优劣”(《洋务运动》第5册第36页)。
造船班实习课有两门,船体建造和蒸汽机制造。他们在车间就实物讲授蒸汽机锅炉和动力装置,示范各种公式的用途,使学生学会制造或维修。指导教师“俟其自造模成,察看吻合与否,稍有丝毫未协,再为详说裒窍,令其改造。试之又试,至再至三,务期尽其技能而止”(《沈文肃公政书》卷四)。
在绘事院、艺圃的学生,学堂规定要半工半读。学堂也注意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中吸取艺徒,凡工作三年后,大考一次,并令试制匠人手艺四件,择其优者,派入艺圃肆业三年;教以稍深艺学,能解说制造轮机、打炼钢铁法度,绘制蒸汽机部件加工图,并能说明蒸汽机的设计图,以为升补匠首之用。
当时为了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培养第一代的科技人员,早期的专业课程均聘请外国教师担任。学堂采用重金收买技术的政策,当时中国官员一般月薪是二十至三十两,少数人五十两,西洋人月薪则达二百至三百两,并建洋房供其住宿。学堂还用合约的形式将洋教习的义务、培养目标、质量、时限、禁止、赏罚等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如规定洋教习“除应授课程并衙门谕办各事外,不得干预别项事宜,及不行告明于船政之外,暗揽他事”(《海防档》乙(一)福州船厂第930页)。在引进中能坚持权操诸我、独立自主的原则。到19世纪70年代后期,有的学生已毕业成才,留学生也先后归国,各国教师即逐渐减少。当时,罗丰禄、魏瀚、严复、詹天佑、郑清廉等人都先后回母校任教。
福建船政学堂在短短的四十七年办学历程中,成绩显著,人才辈出,影响深远。它造出了中国第一批用蒸汽机为动力的近代兵、商轮船,用以组建了中国第一批海军舰队,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其更大意义在于;它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实践,采取西方先进的教学内容、制度和方法,造就了一批难得的具有近代科学知识的人才。这批人才存在的价值远远超出船政局建造出的四十多艘轮船的价值。如在文化思想方面,造就了启蒙思想家严复和维新思想家马建忠。在翻译方面,除近代翻译界泰斗严复外,王寿昌是林纾《茶花女遗事》的合作者;陈季同曾把《红楼梦》《聊斋志异》译成法文刊于巴黎;陈寿彭译的《中国江海险要图志》,郑守箴译的《喝茫蚕书》,罗丰禄译的《海外名贤事略》等,都颇有影响。在科技方面,詹天佑设计并指挥建造了中国第一条铁路;魏瀚、陈兆翱、郑清廉等于1883年开始主持建造巡海快艇,质量之高,博得外国行家的很高赞誉;高鲁编制的“立春”为岁首的《长春历书》和按国际通用月份排比的历书,为我国天文气象研究奠定了基础。
在开创中国近代海军的过程中,学堂更是元勋辈出。当时流传着“无闽不成舰”的说法,兵舰的管带和高级指挥官,基本上都是福建船政学堂出身的。前后担任过海军统领、总理、总长的就有叶祖珪、萨镇冰、蓝建枢、刘冠雄、李鼎新、程璧光、黄钟瑛等人。在中法海战中,有吕瀚、叶琛、许寿山、陈英、林森林;在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林永升等英勇抗敌,以身殉国,壮烈牺牲。
上一篇:齐鲁文化·信仰·政治·道统·祭祀孔子与优渥圣裔
下一篇:齐鲁文化·从“百家争鸣”到儒术“独尊”·秦朝的方士和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