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文化·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信仰和崇拜
贵州各少数民族普遍信仰多神,这是阶级社会产生前“万物有灵”演变而来的原始信仰。正如恩格斯说的:“是在最原始时代,从人们关于自己本身及其周围外部自然界的极愚昧、极朦胧、极原始的观念中发生的。”(恩格斯:《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多神信仰可分自然崇拜、鬼神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由此产生的巫师和占卜术。
自然崇拜在贵州各民族中极为普遍。大至天地山川,小至村寨旁的树、石都赋予了神的含义。苗、布依、侗、水、瑶、仡佬各族村寨旁都有神树,布依族还有男神树、女神树之分;许多民族对神秘莫测的溶洞也称之为神洞,对之膜拜;自然界的现象也予以神化,各族都普遍尊崇雷神、雨神;侗族村寨旁的一座桥、一个石凳、一口井都是神;山上的奇岩、怪石也是神,生了儿子要拜石作干爹,称“保爷”。还有的民族有崇拜“石主”的习俗,“石主”即“石祖”,为一种生殖崇拜。对大自然万物的崇拜是人们将大自然当作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而产生的恐惧心理,这是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力量的形式,所以自然崇拜是原始宗教的起源。自然不仅惩罚人类,更重要的是给予人类,人类在自我意识萌动期一方面对自然之母无比恐惧,另一方面也怀着无限崇敬的心理,由此也产生了保护山川、森林、树木的意识,尽管他们的认识是幼稚的,但热爱自然的感情也是真挚的。
鬼神崇拜是原始人类生死观认识的开始,他们不能科学地认识人的生老病死,特别认为人有灵魂、肉体之分,肉体死亡,灵魂还存在。作为家长的老一代,生时热爱本氏族或本家庭年幼的一代;死去后,后辈希望他们继续起保祐、庇护氏族或家庭的作用。鬼神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往往面目可憎,于是鬼神又有了善、恶之分了。贵州各少数民族,普遍信奉鬼神,所以特别重视葬仪,有许多禁忌,一方面希望先人能早日升天,不要贪恋家庭,留在家里作祟,另一方面又希望先人能够早降福祉,赐福给子孙。如罗甸的布依族老人去世入殓时,家族中无子嗣的中年人,可送一张帕子同殓,认为这样就可保佑生子。
图腾崇拜产生于氏族社会,是人们探寻氏族起源时产生的。当时人们除崇拜自然外还将与人类生存有密切关系的动、植物作为一种神灵来崇拜,由此进一步认为这种动、植物与本氏族有血缘关系,将它作为本氏族的保护神和徽号、标记,受到氏族成员顶礼膜拜。贵州各民族中崇拜龙的民族有苗族、布依族。苗族中有祭龙、招龙、接龙等仪式,祭龙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招龙流行于台江,意在请龙神保佑地方平安;黔东北一带苗家为家庭兴旺要举办盛大接龙仪式。布依族对龙的崇拜可见本民族的传说,传说中布依女始祖“雅王”生了儿子“元”,一诞生便受到九条龙的庇佑,所以布依族崇拜的龙有九种,各司其职。镇宁布依族《敬龙经》中就有卧龙、家龙、出龙、圈龙、寨龙、朝门龙、造园龙、银么龙、粮母龙。每逢节日必耍龙,在河边祭龙神。他们崇祀的龙与汉族的龙在外形上并不相同,血盆大口,并有龙须,妇女们视龙须为贵,常用龙须系在小孩手上。铜铸的龙宝,上扎各式花朵,无子夫妇备酒肉请去供奉,以祈生育男孩,若生子,称“龙神感生”,妇女们衣裙也喜绣龙形。苗族除崇奉龙外还崇祀枫木、蝴蝶。至今台江一带苗族搬家,必先在新址种枫树,树活才定居,否则离去,以此向祖先请示可否在此安居。凯里苗族,盖新房,中柱必用枫木,孩子患病,家长抱孩子到枫木前拜祭,认为祖先会驱除病魔。祭祖大典“吃牯脏”,必用枫木做的棒,木鼓必用枫木做。另外蝴蝶在苗族中称为“蝴蝶妈妈”,苗族妇女最喜爱以蝴蝶作图案绣在衣裙上。对蝴蝶的崇拜有时达到极虔诚的程度,如家中口角,蝴蝶正好飞入家中,顿时,一切争吵均须停止,认为是祖先指责。可见苗族除以龙为图腾外,还曾有过用枫木、蝴蝶为图腾的时期。
人类历史发展中,母权社会早于父权社会,祖先崇拜中最早的往往是女性,这在贵州各少数民族的祖先崇拜中体现得相当突出。
苗族古代传说中说,枫木心中产生了妹榜妹留(蝴蝶妈妈),妹榜妹留与水泡“游方”生了十二个蛋才有了人类,妹榜妹留便是苗族崇拜的母神。布依族有母神雅王,她是小孩的庇护神,至今布依族供祖之后都要敬母神以祈安康。侗族的萨岁又称萨麻、萨丙、莎堂,按意译为神圣祖母之意,是侗族共同祖先的化身。侗族祭萨岁极隆重,有专门的祭堂称“堂萨”,即是祖母堂、圣母堂之意。侗族原始宗教崇拜中,主神也多为女性,如一般民族雷神称雷公,为男性;侗族则为女性即雷婆,这都是母系氏族社会的痕迹。水族中威信最高的神称牙巫,“牙”在水语中为婆、奶之意,她将天地撑开,缔造了世界万物,当然也是母系氏族女首领的化身。
当氏族发展到父系时代,男性的始祖崇拜便取代女性。汉族中盘古开天辟地造宇宙的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贵州少数民族中,如苗族、瑶族都有盘古崇拜,水旅中在崇拜牙巫的同时也崇拜另一开天辟地的恩公。对男性始祖的崇拜,现实中便是家庭中的男性老人丧葬仪式的隆重,由于人类始祖是远祖,不及自身家庭的近祖来得直接,所以祖先崇拜的直接对象往往是家庭祖先。
贵州境内各民族对祖先崇拜仪式的隆重、场面之热闹是罕见的,其中尤以苗族“鼓社祭”常常吸引了无数民族文化工作者、研究者及旅游者前往参观。
鼓社祭又称“吃牯脏”,以“疆略”为单位进行。一个“疆略”是一个始祖传下来的血族兄弟,其标志为共同敬奉一个木鼓,相传他们祖先的灵魂便附在这个木鼓内,所以祭鼓实际上是祭祖。祭祀有定期和不定期两种,比较隆重的是定期的三、五、七、九、十二年,以十二年举行的规模最大。一般准备期达三至四年。先要选牛,一般要水牯牛,体形健壮、毛色油黑无杂毛、有五个毛旋最佳。选好后单独圈养,以备祭祖用。祭祖前几天,全寨男女老少都盛装打扮,吹芦笙、踩歌堂十分热闹。前一天进行“踩堂”仪式,牯脏头(节日主持者)身穿羽毛绣花古装领队,后面是芦笙队和一家一家的队伍,各家都要将自己已故老人喜爱的衣物拿出,绕堂走三圈,这时芦笙齐鸣,土炮隆隆,一片欢腾。第二天为祭祀正日,凌晨将牛牵到祭堂,先念《祭祖词》,然后宰牛,牵牛不止一头,有的寨牵到数十头。从这天起到第三天,全寨男女老少及邻寨的亲朋好友乃至来参观的生客都应邀作客,开怀畅饮。由于“吃牯脏”前后时期长达七天,化费巨大,大量屠宰耕牛,许多地方已逐渐停止举行,有的地方虽举行,也作了改进,有几寨合宰一头牛,再添一头猪的,分完肉后,各祭各的祖宗。除苗族“鼓社祭”极隆重外,仡佬族的“做嘎”(也是祭祖)也要杀牛、宰猪,时间也长达三天,瑶族的“还盘王领”仪式也很隆重。
祖先在各家庭中地位都极显要,堂屋正中都有祖先神位,过年过节都要在堂尾中祭祖。中国儒家经典《礼记》中说:“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这是中国人对人生本原的基本观念,认为自然界给了我们衣食,祖先给了我们生命,要报答本恩,方式便是祭祖。汉族是这样,许多少数民族也是这样。
敬鬼神,沟通人与鬼神之间的巫师,便是不可缺少的了。巫师在各民族中称谓不一,苗族直称巫师,但有男女之分;侗族称法师、祭师;布依族称“布摩”、“老摩”;仡佬族也有男女之分,男称“哎播”,女称尼薅;彝族称“毕摩”;瑶族称“师么”、“道么”。巫师一般无级毕,只有瑶族须通过度戒形式才能取得高一级称号,以便主持更大祭典。巫师平时驱鬼、主持祭典,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保存者和传播者,彝族的毕摩便是彝文掌握者。无文字的民族,民间传说、诗歌、特别是口头传说的史诗一般都掌握在巫师手中。“巫”与“史”的结合,这里可得到具体证实。
贵州很早便普遍流行“鸡卜”、“蛋卜”,火烧鸡骨和蛋壳,看其纹路以占卜吉凶。有的民族如苗族还有螺卜、草卜、牛卜、草鞋卜等等。占卜的目的是祈祥禳灾,预知祸福,执行者就是各种巫师。这自然是科学文化不发达而产生的迷信。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医疗事业的发达,迷信已逐渐减少。
上一篇:中州文化·中州的民族信仰与宗教·佛教文化由中州向四方传布
下一篇:中州文化·中州的民族信仰与宗教·儒家文化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