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文化·长城关塞与燕赵古迹·其他文物景观
燕赵文化有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区域内的文物景观数不胜数,即使是意义重大的也难以遍举。
元代人郭啰洛·纳新曾著有《河朔访古记》一书。纳新的祖先为西域郭啰洛族人,元代属色目人,后寓居南阳,再迁至浙江鄞县。初任为浙东东湖书院山长,后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元顺帝至正五年,纳新从浙江渡淮,开始到河北、中原一带考察,遍历齐鲁陈蔡晋魏燕赵,凭吊古城郭宫室,王霸人物,衣冠文献,远至流风遗俗,近至宋金战事。夜还旅邸,笔之于书,写成了《河朔访古记》。原书有十六卷,现仅存三卷。作者在写作此书时,是怀有一番感慨、别具一种眼光的,千百年中实不多见,所以虽是残本,仍足珍贵。
郭啰洛·纳新由南往北,渡过黄河后首先来到汤阴,在县北十里见到一座古垒,南北斜长五里,当地父老说它是唐代九节度兵马的营垒。营垒东北有一座万人冢,即九节度被藩镇击溃后死亡将士的遗骸,薛嵩命幕府御史陆长源撰碑立于冢上。再北到安阳,县城西北五里洹水南岸的河亶甲城有一片古冢,相传为殷王河亶甲的葬地,宋代元丰二年雨后有人在此拾到过古铜器,质文完好。1928年以后经过十几次考古发掘,在这里发现了著名的殷墟遗址。再往北到临漳县和滏阳县(今河北磁县),临漳县西的邺镇即战国至北朝时的著名都邑邺城。在邺镇西南二十里有曹操墓,称为高平陵,是他的西陵,高一丈五尺,周回二百七十步。在滏阳县南三十里也就是高平陵西十里又有高丘七十二座,参差错落,累然相望,世传为曹操疑冢。冢间有曹公庙,殿屋华丽,不知何年所建。疑冢内又有曹操讲武城,壁垒犹在,有高台一座,传为曹操将台。在邺镇东北九里还有魏文帝曹丕文昭皇后的朝阳陵。文昭皇后是中山无极人,初嫁袁绍之子袁熙,后嫁曹丕,生魏明帝。为郭后所谮,赐死,明帝即位后改葬于此。
邺城是曹操在战国邺城的基础上增建的,有内外二城。外城东西七里,南北五里,有中阳门、建春门、广德门、金明门等七门;有赤阙街、黑阙街等街道,为百官和平民居住区。内城是宫城,在外城北部,初建时位于漳北南岸,北临漳水,后漳水南移,今遗址已在北岸。内城中建有宗庙和听政殿、文昌阁两座主建筑。文昌阁西面是内苑,其中有三座著名的亭台建筑,就是铜雀台、金虎台和冰井台,合称“三台”。铜雀台建于建安十五年,高十丈,有屋百零一间。楼顶铸有一只铜雀,头高一丈六尺,作展翼如飞之状。建“三台”在当时是一个奢侈的举动,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曹氏父子都喜爱文辞、性情浪漫的缘故。然而到后赵时,邺城又得到一次增建。石勒的侄子石虎是历史上少有的奢侈君主,也是一位暴君,自称“大赵天王”,由于他的增建使“三台”和整个邺城的雄伟壮丽达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石虎增建铜雀台,使台再高二丈,台上又建五层高楼,楼高十五丈,连铜雀台共二十七丈,改名为金凤台。增修东城门和北城门,东城门上建东明观,上设金制的博山炉,称为“锵天”。北城门上建齐斗楼,超出群楼,孤高而立。石虎还在铜雀台东北营建了九座华丽的宫殿,称为“九华宫”,内藏美女一万余人。石虎建观雀台,台崩塌,石虎大怒,命重新修建,高度加倍。在城内建东、西宫,宫内建太武殿,殿基高二丈八尺,下有伏室,可藏卫士五百人。建武八年,石虎发徭役四十余万,在邺城建台观四十余所。五年后又征发男女十六万,车十万辆,在城外建长墙及华林苑,广袤数十里。据说当时的邺城远在六七十里外就能望见,亭台巍峨,丹青一片,望之有如仙居。
漳水之上还有西门大夫之庙,即西门豹祠,为宋代所建。庙东北称为水乐浦,浦西五里俗称祭陌河,相传即西门豹投巫之处。
再往北到邯郸,城内今有赵武灵王丛台遗址以及韩厥、程婴、公孙杵臼、蔺相如、廉颇、赵奢、李牧“七贤祠”。邯郸以西太行山畔的涉县今有娲皇宫遗址,为明清建筑。主体建筑娲皇阁共四层,高二十三米,背靠百尺绝壁,下为一狭窄平台,上用八枚“栓马鼻”铁钉和数条铁链将山壁与阁体相连,不失为一处奇观。
再往北至巨鹿,古有大陆泽在县北。秦末项羽与章邯“巨鹿之战”在此,清陈维崧词:“雄关上郡,看城根削铁,土花埋镞。十月悲风如箭叫,此地曾称巨鹿!”再往北为高邑,为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即位告天之处。再往北至赵县、栾城。赵县古为赵州,城西七里清水之曲有高冢,为广武君李左车之墓。城东门内有柏林院,世称“赵州古佛道场”,为唐末名僧“赵州和尚”修行之所。院西有陀罗尼经幢,俗称“大石塔”,共六层,高四五丈,上有经文及雕像,制作极工,宋代景祐五年所建。城南五里有安济桥,世称“赵州桥”,横跨洨河之上,由二十八道独立石拱并列砌成,两侧各有精美雕像,为隋代工匠李春所造。桥南有壁垒,俗称“西壁营”,为东汉防御羌人所建坞堡的遗迹。赵州或赵郡的治所古为平棘县,境内有古宋子城,城中有东汉耿球碑,为开国功臣耿纯族人。城外有耿乡,乡民均姓耿,为耿纯之后。宋子城还是秦时高渐离为人傭保藏身之处。
姬城县春秋时为晋靖公之孙栾宾的食邑,其子孙因此以栾为氏。县西四里彪冢村有高丘,称为栾武台,台上有栾武庙,即栾武子栾书之庙。庙西南有一冢称为彪冢,相传栾武子打猎至此,曾射一彪,死后即葬于此。栾城西境有陈居村,陈余之墓在此。传说陈余周游赵地时曾居住在这里,死后即归葬其处。在赵县以北的无极和定县之间有左陉邑,汉称苦陉,后改为汉昌、唐昌。陈余游赵至苦陉,得富人公乘氏之助,妻之以女,即此。
再往北至石家庄市,市西北郊的上京村有毗卢寺,创建于唐天宝年间,正殿为元代重建。殿内四壁有彩色壁画,天堂、地狱、人间、罗汉、菩萨外又有帝王后妃、忠臣良将、贤妇烈女等共五百多人。石家庄北的正定,古为常山郡、恒山郡、真定府的治所,唐代为镇冀、成德节度使驻所,“河朔三镇”之一,向来视为军事重镇。宋代宋祁《论镇定形势书》称:“天下根本在河北,河北根本在镇定。谋契丹者当先河北,谋河北者舍镇定无议。”郭啰洛·纳新在正定城中开元寺绣女局内见到了唐清河郡王李宝臣纪功碑,碑极高大,唐代宗永泰二年立。李宝臣曾任成德节度使,其纪功碑共有两通,另一在城西,大历三年立,已被居民垫于屋底,曾有人掘见。绣女局内还有一块巨碑,埋于土中,只露碑首,长一丈五尺,题为王武俊碑,唐德宗贞元五年立。王武俊是较李宝臣更为骄悍的武将,先任李宝臣的先锋兵马使,后继任成德节度使,先后两次叛唐。正定城南关阳和门外,有元丞相史天泽遗爱碑,高四十尺,螭首龟趺,冠以华屋。史天泽是大都永清人,接替其兄史天倪任河北兵马都元帅、真定等五路万户、经略宣抚使,元世祖中统二年拜右丞相,后升辅国上将军、枢密副使、左丞相、平章军国政事。“出将入相五十年,柱石四朝,仪表百辟,古之社稷之臣也。其保障河北,战三峰山,掊金捣宋,皆建奇功。”他于伐宋战役中因病召还,次年去世,葬于正定太保庄,享年七十二岁。正定城南门为阳和门,元代时仍颇称完固,上建楼橹,为府中帑藏巨库,使正定城随时可以进入作战状态。然而在正定城中,最为著名的一些建筑却属开元寺、临济寺、广惠寺、隆兴寺等佛教寺院。开元寺始建于北魏兴和二年,寺内有千石钟,声闻数百里。正殿由石栏环绕,上刻花木禽兽人物,极为纤巧工致。今仅存钟楼。临济寺内有澄灵塔,山门下有唐代吴道子所画布袋和尚像及临济和尚“摇铃普化”真。今仅存澄灵塔。广惠寺建于隋代,今仅存孤塔。隆兴寺创建于隋开皇六年,初名龙藏寺,北宋初扩建后改名龙兴寺,清代增建后又改名隆兴寺。寺内有铜铸菩萨像及龙藏寺碑,现存的天王殿、摩尼殿、转轮藏阁和慈氏阁均为宋代建筑,是我国现存规模较大和保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寺庙。正定风俗古朴,史志称其“地广人豪”、“好尚儒学”。金朝末年金哀宗将都城由汴梁迁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天兴三年(1234)蒙古与南宋联合灭金,土地归南宋,人口归蒙古,蒙古尽迁之于正定,自此汴梁、郑州人多居于此。郭啰洛·纳新经过正定时,见阳和门两侧各有一处瓦市,中有酒炉茶灶,又有优肆娼门,富商大贾云集,极为繁丽,有故都之遗风,风俗也因之一变。
正定县北的定县北魏时为定州,汉为中山郡的治所,城中文庙西有韩琦祠堂。韩琦为宋仁宗时著名宰相,封魏忠献王。府学讲堂前有雪浪石,石纹作波涛状,又有卧牛立凤之状,上刻苏东坡《雪浪石铭》。苏东坡任定州知州时,很爱此石,专门建小室放置,题为“雪浪斋”。府学中又有唐代王维所画竹碑二通,一黑一白,世称之为“阴阳竹”。定县是战国时期白狄人所建中山国的故都,中山桓公时又迁都灵寿。1974年在今灵寿县西二十里的平山县三汲村,发现了中山灵寿故城遗址,城址以西的西灵山坡地上有中山王陵墓,从中发掘出带有长篇铭文的铜鼎、铜方壶、铜圆壶多件,以及成套的铜犀、铜牛、铜虎噬鹿屏风插座。这三只动物头部昂起,角、耳直立,鼻孔扩张,巨目向前瞪视,四足微微下蹲,尾巴平抬,作准备腾跃状,造型威猛生动。身上用错金银手法显示出其周身的毛色和斑纹,十分活泼灿烂。
定县再北到达曲阳、保定、满城。70年代在满城西南的陵山上,发掘了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子窦绾的墓葬,所出土的金缕玉衣、长信宫灯、朱雀灯、博山炉、金银医针和铁铠甲等文物早已中外闻名。其中的两件铜博山炉,一件底座为三条蛟龙腾出海面,一件底座伏一海兽背驮力士。炉的上部和炉盖铸出海中的仙山博山,山峰峻峭,层峦起伏,山峦间的熊羆虎豹出没,猕猴嬉戏,虎捕羔羊,猎人肩负弓弩追捕猛兽。和中山王墓中出土的三件错金银铜动物一样,生动地再现出了当时当地充满活力的生态状况,以及人们勇武粗犷的生活面貌。曲阳城内有北岳庙,为历代祭祀北岳恒山之处,现存庙宇为宋元所建。保定市内有古莲花池,景色清幽,号称“都市蓬莱”,在北方尚不多见,为元代张柔所建。张柔是涿郡定兴人,仕金为经略使,后降蒙古,为前驱,攻取金朝三十余城。参加攻打金都汴京、蔡州和南宋鄂州的战役,元世祖时封汝南王。
再北至易县,房山,60年代在易县东南勘探、发掘了燕下都及部分墓葬遗址,发现有郾侯戈、矛及兵器作坊遗址,还有大量燕国刀币等。70年代在房山琉璃河发掘了商周燕都城址及贵族墓葬,发现了带有“匽侯”铭文的堇鼎以及伯矩鬲等珍贵青铜器。
再北到今北京。隋唐时北京为涿郡、幽州、范阳节度使治所。辽代是南京析津府治所,为五京之一,在幽州城基础上扩建而成,周回三十六里,有八座城门。金代海陵王定北京为中都,迁都于此,仿照宋朝汴京城的规模大加扩建,建有大城、皇城、宫城三重。大城周回三十七里,有十三座城门。宫城殿台华丽,气势宏伟。中都被破坏后,元朝自1267年起在旧城东北重建新城,1276年建成,称为大都。大都城也有三重,外城周回六十里,有十一座城门。明清两代的都城都在元大都的基础上改建,其皇城又称大内或紫禁城,今称故宫,周回十八里。皇城中的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内廷以乾清宫、坤宁宫和东西六宫组成。内城周回四十里,有九座城门,即今二环路的路面。外城在城南,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三门为其南门。金元明清四朝建都北京,使它成为了一座特殊的城市,其意义已超出燕赵区域文化的范围。
上一篇:巴蜀文化·风土习俗·其他习俗
下一篇:安徽文化·辉煌灿烂的科学技术成就·其他科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