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现代儒学·最后的儒家—梁漱溟
梁漱溟(1893—1988),出身贫寒士族。其父梁济曾于清末任内阁中书,崇尚西学,主张立宪民主;民国初年则深感传统文化受西方冲击,于1918年投湖自尽。梁漱溟自幼即入西式学校读书,并未受系统的书塾教育。中学毕业后开始自学。中学时代的梁漱溟深受西方功利主义影响,政治见解与梁济相同。辛亥革命期间参加了京津同盟会组织。民国初年树立了佛教信仰,终其一生未变。1918年,受蔡元培之聘任北大哲学系讲师,主讲印度哲学。1921年发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倡导儒家学说。1924年辞去北大教职,与熊十力一起从事社会办学及私人讲学。1929年至1937年,从事乡村建设实践。1939年,参与发起“统一建国同志会”,以后和张君劢等人成为中国民主同盟的领袖。四十年代又与熊十力一起在重庆北碚创办勉仁文学院。1973年,反对中共发动的批孔运动,写出长文《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孔子》,遭到批判。1985年,担任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主席,并为第一期讲习班讲授“中国文化要义”。1988年在北京逝世。其著作主要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国民族自救运动之最后觉悟》、《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梁漱溟全集》由中国文化书院会同梁氏家属整理出版。
梁漱溟像
上一篇:儒学与道教·对天人关系的沉思
下一篇:近现代海外儒学概览·欧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