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中国艺术·儒学与中国建筑·实用为先
由于与宗教的密切关系,其它民族的代表性建筑多是用于敬神的。中国则不同,其代表性的建筑艺术是用于居住的宫殿。儒学的发达冲淡了宗教的意识,也遏制了为宗教而存在的建筑的产生。儒学代替了宗教,从一开始就没有将人神隔离。由此,中国的宫殿宗庙建筑不是脱离日常生活、只为一种精神而存在的,它将建筑的实用功能作为最基本的建筑内容。这种入世的实用为先的建筑起源,奠定了中国建筑的主要风格特色。
中国住宅宫室建筑的较早完善,为其它用途的建筑提供了构造的样本,因而导致那些非实用性的庙祠建筑也多仿其形,不求过多的差异。儒学重人伦之道,不宣扬鬼神灵魂,祭祀时强调对祖先的崇敬,较多地包含着道德的意味。祭祀祖先在庙,庙与普通住宅是一式的,“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君王祭祀祖先处则称为太庙,与宫室住宅亦无很大差异。作为建筑的庙,与宫室住宅相同是合乎情理的,否则便不合理。
说到庙,有一种建筑现象很值得深究,那就是孔庙。尽管儒家思想的脉络远离了神秘主义和宗教色彩,然而人们仍以近乎宗教的形式去推崇它。尊孔读经的场所是固定的殿堂,比如故宫的文华殿就有着经筵功能。统治者为表示自己对孔孟圣人的尊崇及对其学说的经研,在宫心殿供奉孔子、孟子等圣人影像,经常举行祭祀,还在文华殿举行隆重的经筵典礼,由翰林出身的大学士讲书论经,皇帝阐发经义,然后由皇帝赐宴讲演者和讲演的王公大臣。在肃穆庄严的环境中宣扬儒学伦常,与之有关的建筑便往往成为一种符号,一种理想精神的符号,一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最高准则的符号,甚至是一种囊括一切意识形态的标志。归根结底,还是国家政治的功利目的使然。
上一篇:儒家道统—理想“中国论”·大同世界—道统之社会观·宗法伦理
下一篇:儒学与中国传统政治哲学·孙中山对儒学政治精神的继承·宣传造成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