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战国文学继承并发展了六经传统·战国文学与六经的联系
战国文学即使怎样表现出与六经传统的不同,归根结底,它仍然是以六经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一方面,以六经为代表的战国前文学,是战国文学发展的基点,另一方面,战国文学必然烙有以六经为代表的战国以前传统文化的深深印记。
李镜池论八卦之起,认为八卦的构成当在结绳之后,“结绳用来记事,改结绳为书契时,如以‘—’,代表一大结,以‘--’代表两小结,三大结(≡)为乾,六小结(≡≡)为坤。卦画时期,人类已经懂得对自然界作分类,‘≡ ’代表关于天文的事,‘≡≡’代表关于地理的事,‘☳’为雷,‘☴’为风,‘☴’为水,‘☲’为火,‘☶’为山,‘☱’为泽,用的是象征表示法。 八卦自迭或互迭又构成六十四卦。到了文字创立时,这种象征意义的标志已经不合用,不能代表语言,几于废弃。于是占筮者把它捡起来,用以标记蓍筮之数。但卦画只是一种符号,不好称谓,故根据卦爻辞加上标题作为卦名”(李镜池《周易通义·前言》)。《荀子·大略》曰:“善为易者不占。”《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收《易》十三家,有《易经》十二篇,《术数略》蓍龟类十五家,亦有《周易》三十八卷,二者不同,可见作为六艺之《易经》与作为著龟之《易》存在不同,而帛书《周易》的出土,更为此种不同以强有力的说明。依照李镜池先生的说法,阴阳二爻,原来不过是结绳的符号书契化的记录,这说明八卦,乃至六十四卦,原本是记事的工具,而用于卜筮,只是后来神秘主义者的利用而已。今本《易》之卦爻辞,仍体现出作为古代历史记载的痕迹。如《坤卦》上六曰:“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屯卦》六二曰:“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六三曰:“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需卦》上六曰:“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讼卦》曰:“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小畜卦》曰:“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九三曰:“舆说(脱)辐,夫妻反目。”《履卦》曰:“履虎尾,不咥人,亨。”《同人卦》九三曰:“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九五曰:“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随卦》上六曰:“拘系之,乃从维之,王用亨于西山。”《蛊卦》上九曰:“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贲卦》六四曰:“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无妄卦》六三曰:“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九五曰:“无妄之疾,勿药有喜。”《大壮卦》九三曰:“小人用壮,君子用罔。贞厉。羝羊触藩,羸其角。”六五曰:“丧羊于易,无悔。”《晋卦》曰:“康侯用锡马蕃庶,昼日三接。”《明夷卦》六五曰:“箕子之明夷,利贞。”《升卦》六四曰:“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困卦》六三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渐卦》九五曰:“鸿惭于陵。妇三岁不孕,终莫之能。吉。”《归妹卦》六五曰:“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既济卦》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未济卦》曰:“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易》卦爻辞所记载的内容,涉及当时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有气候、动物、放牧、狩猎、战争、婚姻、家庭,其中的人物有如帝乙、高宗、康侯这样的王侯贵族,也有普通人。既有国与国之间的大事,也有普通人的遭遇,在具体形象的记叙之中,还有含哲理的语句,如《泰卦》九三曰:“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同时,也总结出了一些为人处事的人生经验,如《乾卦》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易》卦爻辞所具有的历史记录的性质,同样体现在殷墟甲骨卜辞之中,它们是最早之文学,降而发展为记言之《尚书》和记事之《春秋》,《尚书》记誓命训诰等,如《盘庚》三篇,是殷王盘庚对世族百官、百姓和庶民的讲话,盘庚欲说服殷人同意迁都,其中已有论说成分,而论说之方式,往往借用比喻,如比旧都为“颠木’,新都为“颠木”新生之“由蘖”。《春秋》是一部编年史,记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共二百四十二年事,简略而质朴。《文心雕龙· 史传》称其“举得失以表黜陟,征存亡以标劝戒;褒见一字,贵逾轩冕;贬在片言,诛深斧钺。然睿旨幽隐,经文婉约”。《礼》为周代制度汇编,《乐》为周王朝教化人民的乐集,《诗》三百篇,是古代诗歌总集。六经不仅为战国文学提供了形式上可资借鉴的典范,同时,也在思想内容方面树立了“雅正”的尺度。所以,也可以说,战国诸子散文、历史散文、辞赋都是六经所昭示的思想内容及艺术形式的极大丰富和完善。
上一篇:儒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战国文学继承并发展了六经传统·战国文学与六经的不同
下一篇:儒学与中国古代文学·战国文学继承并发展了六经传统·战国文学是六经传统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