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学
划时代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向传统的封建偶象发动了猛烈的冲击,儒家经典被搬下神坛而被视为一般意义上的史料。当时在学术界影响很大的胡适提倡用历史考证法来重新研究历史,即通过对史料的排比、归纳、分析、考证以揭示史料本身形成演进的轨迹。把这种方法使用于古史考辨并提出了大量新意见的学者是顾颉刚。顾氏提出了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观”,其中心思想是:古史本是上古的零星传说,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而不断被附益、被丰富。史学家的任务就是剥离伪造附益而求得信史,至少也要依靠谨严的考证方法弄清不同时期的作伪情况。
在胡氏和顾氏的倡导下,史学界掀起了一股疑古思潮。几乎所有西汉以前的典籍都被按照这种观点、方法受到重新检验。1926年起,顾氏将有关的文章结集出版为《古史辨》,共计出版七册。这一派学者也被人称为“古史辨派”。《春秋》经传中的经义已经在多数学者中间破产,因而《公》、《榖》二传相对地受到冷落也就顺理成章,仅有的一册《榖梁真伪考》(张西堂著)也主要是从史料学的角度着眼的。关于刘逢禄、康有为挑起的《左传》论争,本世纪二十年代以来,在疑古和信古的两派学者之间得到了更深入的讨论。讨论的涉及面大体有三:
上一篇:《唐律》学
下一篇:四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