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学·《三礼》概说·《仪礼》 的成书年代
关于《仪礼》的成书年代,学术界从一开始就有分歧。古文经学家认为此书出于周公之手,今文经学家则认为是孔子所作。古代学者大多踵此二说。如崔灵恩、陆德明、贾公彦、郑樵、朱熹、胡培翚等均持周公所作说,理由是《礼记·明堂位》中有“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之文,他们认定,文中周公所制之“礼”,就是《仪礼》、《周官》等书,是周公损益三代之制而成的。司马迁、班固等则认为此书是孔子所作,说孔子慨叹周室衰微,礼崩乐坏,乃追述三代之礼而作此书。据《礼记·杂记》记载,恤由死后,鲁哀公曾派孺悲到孔子处学习士丧礼。《仪礼》中有《士丧礼》一篇,相传即由此而作。皮锡瑞《三礼通论》、梁启超《古书真伪及其年代》据此认为,《杂记》所言,乃是孔子作《仪礼》的明证,由《士丧礼》可以推断,其余十六篇也必是出自孔子手笔。他们还认为,《仪礼》的文字风格,与《论语》颇有相似之处,其内容也与孔子的礼学思想相一致,例如,孔子很重视冠、婚、丧、祭、朝、聘、乡、射等八礼。而《仪礼》一书正是记述这八种礼仪的。邵懿辰等还认定,《仪礼》十七篇是孔子手作,是用以教授弟子的原典;十七篇已总揽礼的大纲,并非因秦火而成的残帙。但是,《杂记》所记是否为史实,则很难断定,因此不可轻易据信。崔述在《丰镐考信录》中说:“今《士丧礼》未必即孔子之所书。”先秦文献《论语》、《孟子》、《左传》等,都没有引用过《仪礼》文句,这很能说明问题。日本学者武内义雄在其所著《曲礼考》中提出,《荀子·大略》引《聘礼志》“币厚则伤德,财侈则殄礼”,与《礼记》“多货则伤于德,币美则没礼”之语相似,很可能荀子时已有礼书,可以作为《仪礼》的蓝本。但是,《仪礼》与《荀子》的年代孰先孰后既难确定,则谁抄谁也不可轻下断语。因此,武内氏之语也只能是推测之辞。从周代金文及《左传》等文献看,周代已经出现某些比较程式化的礼仪,但它是否已经成熟到了《仪礼》所记载的程度,缺乏旁证。孔子所传习的礼,是否就是《仪礼》,也缺乏硬证。近人沈文倬先生认为,《仪礼》一书是在春秋至西汉之间陆续完成的,其中有关丧礼的四篇年代最早,约在春秋末期,此说似较为平允。
《仪礼》十七篇,除 《士相见礼》、《大射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等四篇之外,其余各篇都有“记”。一般认为,“记”是孔门七十子之徒所作,年代当晚于经文。《丧服》篇体例较为特殊,经与记均分章分节,其下又有“传”。传统的说法认为,“传”是子夏所作。也有学者认为,此子夏非孔子弟子卜商,而是一位也以子夏为字的西汉人。
上一篇:三礼学·宋明的《三礼》学·《仪礼》图的兴盛
下一篇:春秋学·《春秋》和“三传”·《公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