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学·宋明的《三礼》学·关于 “冬官不亡” 之说
《周礼》一书,西汉发现之初即缺“冬官”,时人以《考工记》补之,学者皆无异议。南宋淳熙、绍熙年间,俞庭椿标新立异,提出“冬官不亡”之说。俞氏在其《周礼复古篇》中认为,《周礼》现存的五官,每官下属之官的数目都应该是六十,而沿用到宋的《周礼》一书,五官的属官都超过六十。俞氏认为,这种现象说明,“冬官”并没有亡佚,而是由于错简,散入于五官之中。于是,他将五官中超出六十的属官抽出,汇成冬官篇。俞氏之说,全无根据,想当然而已。不仅如此,俞氏还将《周礼》中同名的职官加以归并,他把天官的世妇和春官的世妇、夏官的环人与秋官的环人说成是同一职官的重复,归并为一。其实天官世妇是内命妇,春官世妇是外命妇,不能混为一谈。夏官和秋官都有环人,但职守不同,夏官的环人,郑注云:“环犹却也,以勇力却敌。”其职责是以武力抵敌,使之退却。其职掌为致师、察军慝之类。秋官的环人,郑注云:“环犹围也。主围宾客任器,为之守卫。”是环围宾客之意。俞说之肤浅,于此可见一斑,然其说新奇,风靡一时,王与之等均从其说,到元明时,随声附和者仍大有人在。元儒邱葵的 《周礼补亡》、吴澄的《周礼考注》均为俞氏推波助澜,邱葵认为,冬官一职散入五官,认定天官属官应为五十九,地官属官应为五十七,春官属官应为六十,夏官属官应为五十,秋官属官应为五十七,五官溢出之官为五十四,即冬官属官。明代持“冬官不亡,杂出五官”说的有何乔新《周礼集注》、金瑶《周礼述注》、舒芬《周礼定本》、王应电《周礼翼传》、徐即登《周礼说》、郝敬《周礼完解》、柯尚迁《周礼全经释原》、郭良翰《周礼古本订注》、郎兆玉《古周礼》、陈仁锡《重订古周礼》、陈凤梧《重订古周礼》等。舒芬移天官大宰、地官大司徒之文入大司空;移小司徒及遂人之文入小司空;又移天官的掌舍、幕人、掌次,地官的遂师、遂大夫、县正、鄙师、酂长、里宰、邻长、土训、诵训、司稼、草人、稻人、场人、囿人、载师、闾师、县师、均人、稍人、旅师、山虞、林衡、川衡、泽虞、迹人、人、角人、羽人、掌葛、掌染草、掌炭、掌荼、掌蜃、舂人、舍人、仓人、廪人、遗人、委人、藁人,夏官的掌畜、职方氏、形方氏、山师、川师、原师、量人、司勋等入冬官,随意割裂经文,而自命其书为《周礼定本》。郝敬不仅认为冬官散见于五官,又提出《周礼》“阳分六官以成岁序,阴省冬官以法五行”之说,强生新解,为识者所不取。王应电则拟以工师、梓人、器府、四渎、匠人、垒壁氏、巡方、考工、准人、啬夫、柱下史、左史、右史、水泉、鱼政、盐法、豕人等十八官补大司空,也是无根之论。王志长则以序官为无用而删之,致使经文有目无纲。俞氏等从臆想出发,割裂《周礼》,以充冬官,使经无完简,支离破碎,这是宋儒疑古过甚,窜乱古书,元明诸儒盲目信从的典型,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为后世学者所不齿。
上一篇:《唐律》学·民国时期的《唐律》学
下一篇:《唐律》学·现代《唐律》学·关于《唐律》与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