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学·三
清末民国初年,随着西方科学思想的传入,近代图书馆在各地相继建立,古籍也成为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代模式的图书馆应从1903年建浙江图书馆开始,其后陆续建立起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等,这些馆最早的基本藏书就是古籍。其中有些馆就是以收藏古籍著称的。如北京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浙江图书馆等。以北京图书馆为例,其前身是初建于1910年的京师图书馆,它承继了清代内阁大库的藏书,珍善本颇富,既有宋元旧本,又有敦煌古写本。后补进了国子监南学藏书,并经南北访求,得南陵徐氏积学斋、归安姚氏咫进斋藏书,馆藏古籍日益丰富。本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著名版本目录学家徐森玉、赵万里等先后主持善本部工作,为搜求古籍,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建立起善本甲库、乙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善本入藏更加丰富,最早一批就是 “赵城金藏”。建国之初,政务院 (即国务院) 公布了保护文物和禁止珍贵文物、图书出口办法,并付诸实施。同时,文化部文物局对各地图书文物的调查、保护和收集工作也逐步进行。这一工作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各地收藏家纷起向文物局和各级人民政府捐献珍贵的图书、文物,北京图书馆入藏古籍数量激增,质量优异,如周叔弢捐赠全部珍藏善本,凡七百余种,傅忠谟、翁之熹、潘氏宝礼堂、瞿氏铁琴铜剑楼、张约园、邢之襄、刘少山、赵元方等捐赠的均为一生精力所聚的宋元精本、名刊名抄。正是有了这些珍善本,才使北京图书馆与 “国家图书馆”这一称谓名实相符。
中国古籍特指1911年以前产生的图书。清王朝的结束,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完结,作为那个时代产物的中国古籍,就只有再发现,而不会再产生。从这些古籍由藏书楼转入图书馆起,图书馆古籍工作也就逐渐开展起来,其内容主要是对古籍进行鉴定、著录、分类、典藏并提供阅览,这其中就包括了版本目录学的内容。为了揭示馆藏,编出本馆的古籍书目或善本书目就成为当务之急。从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初期(即“文革”爆发前),陆续出现了反映各馆收藏的善本书目和古籍书目,代表了当时版本学的研究水平。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时期著录古籍,在著录项目、内容、次序、格式甚至用语等都有规定,但其成果,即版本目录,则大多数只是形式划一,质量则参差不齐。于版本目录功力深厚者,该馆的目录质量就高些,如《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又称“善本甲目”)、《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江苏省立国学图书馆图书总目》等,反之,则多有未当之处。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对前人版本目录缺乏检验却仍沿用前人的经验、各家各馆之间缺乏交流、版本实践过程中缺乏总结等。
除各馆书目外,还有一些颇有价值的版本目录出版:
(1)《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作者孙殿起在北京设通学斋书店,经营古籍贩卖事业历数十年之久,他将目睹手经的书册逐一进行详细记录。由于所录基本上是清代以来的著作,其作用相当于《四库全书总目》的续编。目中所录,一般地包括书名、卷数、作者的姓名、籍贯、刻版的年代等项目,如果卷数和版刻有异同,作者姓氏需要考订以及书籍内容有待说明的也偶有备注。
(2)《中国丛书综录》。1959年,上海图书馆将全国四十一个大型图书馆所藏古籍丛书编成《中国丛书综录》出版。这部《综录》吸收了旧时代各种汇刻书目和丛书目录的长处并有所发展。全书共分成三巨册:第一册为反映丛书书名的《总目分类目录》,收丛书计2797种,以其所订分类表分类。每项下列丛书名 (包括异名)、编纂者时代和姓氏、版本、子目书名及著者时代和姓氏、版本。末附《全国主要图书馆收藏情况表》。第二册为丛书的 《子目分类目录》。第三册为丛书的《子目书名索引》和《子目著者索引》。有了这部《综录》,旧时代各种丛书目录基本上可以置之不顾了。
这一时期,较有影响的版本学家有张元济、傅增湘、赵万里、王重民等。
张元济(1868—1959),字筱斋,号菊生,浙江海盐人。光绪十八年(1892)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并积极参加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受到 “革职永不叙用”的处分。从1903年起,他进入商务印书馆,历任编译所所长、经理、监理、董事长等职,直到逝世。他认为整理文献,非有丰富的善本书不可,便十分重视图书馆的建设,积极搜购善本书,并构筑了东方图书馆,又别辟专室,以珍藏宋元明旧刊和抄校本,名为涵芬楼。截至1932年九一八事变前夕,东方图书馆藏书已达五十余万册,藏书之富居全国之冠。他在拥有这样丰富图书的环境中,开始了整理文献的工作,从1916年影印《涵芬楼秘籍》开始,连续辑印了《四部丛刊》、《续古逸丛书》、《道藏》、《续道藏》、《道藏举要》、《学津讨原》、选《影宛委别藏》、《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宋元明善本丛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大部头图书。除《学津讨原》据清张氏刻本影印、《四库全书珍本初集》据文渊阁影印外,其余诸种版本,都是由他亲自别择、校定、整理付印的。凡经张氏校勘过的古籍,一般都有题跋,从书的内容、篇卷、版式、行款、刻工、讳字、前后序跋、文字异同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简要的考证和比较。
傅增湘(1872—1949),字沅叔,别署双鉴楼主人、藏园居士、藏园老人等,四川江安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选庶吉士。五四运动后,专心从事收藏图书和校勘图书的工作,所著主要有《双鉴楼善本书目》、《宋代蜀文集要》、《藏园群书经眼录》、《清代典试考略》等。他每得一书,就撰写题跋一篇,每见一善本,也写一书录,辨版本之异同,校字句之讹误,穷搜宋代刻工姓名、避讳等资料,以资鉴别版本之佐证。《藏园群书经眼录》十九卷,著录了他三十多年访书、购书、读书过程中所见各公私藏书之精品,共收录善本四千五百余种。由于这部版本目录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也就成为检验当时版本学水平的主要著作。
赵万里(1905—1980),字斐云,浙江海宁人,早年肄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1925年任教于清华大学,担任国学研究所王国维先生的助教,并进行诗词、戏曲和版本目录学的研究工作。1928年至1948年,历任北平图书馆善本考订组组长、中文采访委员会委员、采访组组长、善本部主任等职。建国后,在北京图书馆任研究员、善本特藏部主任。他在江、浙、闽、粤等地收集了不少宋元旧本和明清罕见善本。由于他见多识广、功力深厚,于版本目录有很高的造诣,他编辑的《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和《中国版刻图录》,出版后得到了中外学者的极大重视和高度评价。
王重民(1903—1975),字有三,河北高阳人,自192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后,即任职于京师图书馆,专攻目录学。1934年由北平图书馆派往法国国家图书馆作交换馆员,后来又转往美国国会图书馆整理该馆所藏中文善本图书。1947年回国后,任北京图书馆研究部主任,兼在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曾短期代理北京图书馆馆长职务,1957年起,一直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任教。他的目录学研究成就斐然,《中国善本书提要》则体现了其版本目录的造诣。1939年至1949年,他先后为美国国会图书馆、北京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宋、元、明刻本及校抄本撰写提要,总计四千四百余篇(包括补遗),汇成此书。书中所录,凡《四库全书总目》已有提要者即不再编写,惟于所缺略者补充之、错误者釐正之,更侧重于著录图书版刻或文字增删的学术价值,详录每书行格、版心尺寸、卷端题名、刻工名氏、序跋简目等,更便于检核。其着力处在考订著者爵里生平、编刊始末及与它本编次的同异,就事论事,信笔为录。介绍特定藏书版本状况,固属功力之作,用于同书版本检索,却嫌特征揭示不足。
相对于大量的版本目录来说,这一时期有关版本学的专著不够丰富,主要有钱基博《版本通义》、孙毓修《中国雕版源流考》、陈国庆《古籍版本浅说》、毛春翔《古籍版本常谈》,从整体来说,缺乏突破性的成就。“文革”期间,像版本目录学这样的传统学术研究已不可能进行,版本学研究一片空白。
上一篇:考据学·三
下一篇:红学·《红楼梦》的版本和脂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