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学·当代墨学
解放以后四十余年的墨学,总的特点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分析评论墨子者占主导地位,用传统方法训释考校《墨子》者不很多,对《墨经》的研究兴趣越来越浓。
“文化大革命”前十七年的墨子研究,主要体现在几部中国哲学史中。
1957年,侯外庐、杜国庠 赵纪彬出版《中国思想通史》第一卷,第七章为《前期墨家的思想》,分四节论孔学优良传统的萎缩和儒墨对立的意义,前期墨家的阶级论和天道观,唯物主义的知识论和逻辑思想。作者认为墨子代表国民阶级,其尊天明鬼不过是一种宣传工具。该书第十四章为《后期墨家的墨学发展及其唯物主义思想》,分四节论述墨家学派的分裂和《墨经》的成书年代,《墨经》作者的时代思潮及其对墨学的通约,后期墨家的科学思想、认识论和逻辑学。据悉,上述两章的执笔人为杜国庠。杜氏一向推崇墨家,并且自奉节俭,被戏称为“墨者杜老”。杜氏另有《先秦诸子若干研究》,亦论及墨子。
1962年,冯友兰出版《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一册,与三十年代所作《中国哲学史》最大不同是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重新认识中国古代哲学。该书第五章为《墨子和前期墨家》,分八节论述墨子生平及其思想的阶级性,对劳动和劳动成果的重视,对当时等级制度的批判,道德思想、政治思想、宗教思想和宗教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前期墨家向后期墨家的转化。第十三章为《墨经及后期墨家》,分八节论述关于后期墨家,后期墨家的认识论、逻辑思想、自然观、社会政治思想、对名家和诡辩学派的批评,对老庄和其他各家的批判,后期墨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等。
1964年,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史》第一册出版,有一章题为《在宗教外衣下墨子进步的社会观和唯物主义认识论》,分五节论述墨子生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政治思想,社会思想和历史观,唯物的经验论和认识论,天志、明鬼的宗教思想。另有一章为《后期墨家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逻辑学说》,分四节论述后期墨家和《墨经》、唯物主义认识论,逻辑思想、功利主义的社会政治伦理思想。该书属于全国通用高等学校文科教材。任继愈还著有《墨子》一书,于1956年出版。
此外,吕振羽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书中也有关于墨子的论述。
“文化大革命”前关于《墨经》的著作有:
1956年詹剑峰《墨家的形式逻辑》,按现代逻辑教学大纲秩序论述,间引印度因明学加以比附,分明辩、言法、立名、立辞、立说上下,辞过七章,并附读墨余论。
1956年谭戒甫《墨辩发微》,1962年修订重版,第一编 《墨辩》正名及名墨异同,第二编校释 《墨经》六篇,第三编阐明墨辩轨范和论式源流。
1957年栾调甫 《墨子研究论文集》,收录作者1922年至1932年间所撰论文12篇,主要讨论《墨经》,还有《杨墨之辩》、《墨家要略》、《二十年来之墨学》等文章。
1958年岑仲勉旧作《墨子城守各篇简注》重印,却受到不公正的批判。
“文化大革命”十年,学术研究被迫停止,墨学也不例外。
七十年代末以来,墨学进入一个新阶段。人们不再像五六十年代那样简单地套用阶级分析法和唯物、唯心的框子,而致力于比较具体的实事求是的研究。
1981年詹剑峰出版《墨子的哲学》,对墨学作全面的介绍,不同意《墨经》作于后期墨家,认为应属墨子本人之作。
1984年王焕镳出版《墨子校释》,这是四十年来在中国国内出版的唯一的《墨子》新校注本,除《墨经》六篇,《略城门》等十一篇外,其余三十六篇逐篇校释。校注者将《辞过》改为《节用下》,其他各篇文字多有校补。并将补正后之文字附于每篇之末。1986年,王氏又出版《墨子校释商兑》,从文字、音韵、义理三方面考察,订正了前书某些讹误字句,依《墨子》体例订补若干脱文,纠正了数处错简。
近十年来出版的白话今译《墨子》,有梅季、林金保今译的《白话墨子》(1991),吴龙辉等译注的《墨子白话今译》(1992,包括《墨经》和《备城门》以下各篇)。选译则有刘继华《墨子选译》(1988),夏爱森《墨子菁华》(1989),谭家健、郑君华《墨子选译》(1990)以及水渭松的《墨子导读》(1990)等。
关于墨学的研究著作有:
孙中原的《墨子及其后学》(1992),此书属于普及性读物,语言通俗生动,章节标题多用对偶句,富于文学色彩。如第一章:“泰山红日映彩霞,神州大地育精英”,第二章:“奋力生产创财富,奇技淫巧成学问”等等。1993年孙中原又出版《墨学通论》,共七章:一、墨学的创立和发展。二、墨家的政治、伦理和教育学说。三、墨家逻辑(此章最详)。四、墨家哲学。五、自然科学。六、军事学。七、首次全面介绍 《城守》各篇。
杨俊光的《墨子新论》(1992),此书是目前对墨子作比较全面细致论述的专著。共30万字,分十二章,一、墨子生平,二、墨家与别墨,三、墨子书,四、社会历史观,五、政治思想,六、伦理思想,七、经济思想,八、九、十、哲学思想,十一、教育思想,十二、墨学的理论体系、阶级属性与历史地位。附录一、墨学流布兴亡考略,二、孔墨对立论驳议,三、战国汉唐诸子论墨资料。
近十年关于 《墨经》的著作有:
1980年沈有鼎 《墨经的逻辑学》,包括导言、《墨经》的认识论、辩的目标和功用,指和名、辞和同异、说和辩的原则及个别方式、思想战线上的《墨经》、结论。
1981年谭戒甫《墨经分类译注》,把《墨经》依其内容分为十二类:名言、自然、数学、力学、光学、认识、辩术、辩学、政法、经济、教学、伦理。每类含若干相关条文字,并逐条校勘、今译、注释,使《墨经》头绪清楚,文义明畅。该书撰作于1957年,作者死后才出版。
1983年,陈孟麟《墨辩逻辑学》(修订本),正文七章:一、导言,二、认识论,三、名(概念),四、辞(判断),五、说(推理),六、思维规律,七、结束语。附录有《墨辩》今译六篇。
1983年,方孝博《墨经中的数学和物理学》,专门探讨有关这两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学和光学部分内容尤为丰富,书末关于“测臬影定南北方位”的附录,提供了学术价值甚高的资料。
1988年,朱世凯出版《墨经中的逻辑学说》,分引论及认识论,论辩、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等五章,附录为 《墨经》逻辑学说的特征。
1992年,周云之出版《墨经校勘、注释、今译及研究——墨经逻辑学》,是近年出版的这方面比较详细而全面的专著。一、《墨经》原文与校文对照,二、原文和校注,三、校文的诠解与今译,四、《墨经》的逻辑学——包括关于辩学的对象、作用和客观基础,关于概念的逻辑思想,关于命题的逻辑思想、关于辩的逻辑规则和有关规则。
从七十年代末以来,出版了大量的各种专题史,其中很多书都论及墨子。主要代表有:
1983年,任继愈主编的《中国哲学发展史》(先秦),有专章论《墨子思想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后期墨家的哲学与辩学》。与任氏主编的1964年出版的《中国哲学史》第一册相比,新著理论性更强,处处从内在矛盾作剖析,较为深入。
1984年,刘泽华出版《先秦政治思想史》第八章为《墨子的兼爱论与绝对尚同的专制主义》,此书对墨子仍持比较严厉的批判态度。
在逻辑史方面,代表作有汪奠基的《中国逻辑思想史》、周山 《中国逻辑史论》等。
在经济思想史方面,代表作有胡寄窗的《中国经济思想史》,赵靖主编 《中国经济思想通史》等。
在美学史方面,有李泽厚、刘纲纪主编的《中国美学史》 (第一卷),伦理史方面,有陈瑛等编写的《中国伦理思想史》;教育史方面,有郭齐家《中国教育思想史》等。
从1991年起,成立了全国性的墨子研究学会,连续召开了三次全国性及国际性讨论会,第一届全国墨子讨论会的文章已由张知寒编辑为《墨子研究论丛》(一)于1992年出版,收录讲话9篇、论文15篇,附录5篇。首届国际讨论会的文章由张知寒编辑为《墨子研究论丛》(二)于1993年出版,收录讲话6篇,文章56篇。并于1991年在墨子出生地滕州建立了墨子纪念馆,1992年又在该处竖立了大型墨子塑像,并正在筹建国际墨子研究中心。
四十年来,报纸杂志刊登有关墨子的文章甚多,其中绝大部分发表于1978年以后。所讨论的问题主要有:三表法是唯物论还是唯心论,墨学衰微的原因何在,墨子代表什么阶级,如何评价天志、明鬼等等。
上一篇:唐诗学·唐诗学的创新期(“五四”以后)
下一篇:敦煌学·敦煌学的内容、意义及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