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纬学·谶纬的辑佚和研究
谶纬从魏晋以后屡遭禁绝,隋唐时已大量散失。《隋书·经籍志》著录的谶纬尚有十三部九十二卷,而《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仅存郑玄、宋均所注谶纬九部八十四卷。马端临在《文献通考·经籍考》里只存《易纬》八种及《礼纬·含文嘉》一种,其余亡佚殆尽。到了元朝陶宗仪辑《说郛》才注意到谶纬的选辑。明代孙瑴的《古微书》是辑谶纬书最早的一部。清代辑佚书盛行,辑佚成为古籍整理中一项专门工作。清代以来关于谶纬的辑佚有十余家,今介绍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种。
(1)《古微书》三十六卷,明代孙瑴 (珏) 辑。《古微书》所辑谶纬凡六十三种。这是最早的谶纬辑本。其特点是对于所辑的谶纬篇目大抵均有题解,只有极少数未加解说。解题有颇精审者如于《易通卦验》解题云:“阴阳律历皆祖于《易》。气也者,物之先者也。故物无以验,则验之气;气无以验,则验之风,而其朕其几集动于卦。此王者所以体天元,而圣人所以法天行,必谨于卦气也。”于所辑之谶纬文字,往往引证群书加以参证考释,提供读者参考。但这部书也有不少缺点。最大的缺点是所辑谶纬文字均不注出处,使人难于稽考核实。其次是对纬书概念及纬书的范围似乎孙珏也不太明晰,所以把讲五行灾异的 《洪范五行传》也辑入《尚书纬》 中,这正如把《五行大义》列入纬书一样。由于以上原因,因之所辑不免有舛误失当之处,至于遗漏更是难免的。清代姚东升辑的《古微书续》正是补孙氏的遗漏。乔松年《纬攟》里有《古微书订误》、《古微书存考》两卷订其违失,正为此而作。但是《古微书》是明清以来谶纬辑佚的第一部作品,《四库提要》说:“然其采摭编缀,使学者生于千百年后,犹见东京以上之遗文以资考证,其功亦不可没。《经义考·毖纬》一门所引据,出珏书者十之八九,则用力亦可谓勤矣!”这一评价是颇为公允的。
(2)《易纬八种》这是清代最早辑出的纬书。乾隆时编纂《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易纬》八种。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六易类附录里对《易纬》八种并注明 “《永乐大典》本。” 只是《乾凿度》在明时钱榖字叔宝多藏奇书,其中有《周易乾凿度》,范氏天一阁亦有 《乾凿度》,《永乐大典》本有讹俣,四库即据钱叔宝本及天一阁本参校。《易纬八种》有 《聚珍板丛书》、《古经解汇函》 及《丛书集成》 本。
(3) 赵氏 《七纬》侯官 (福建闽侯) 赵在翰辑《七纬》三十八卷,嘉庆十四年(1809)刊于赵氏小积石山房。《七纬》的特点是恪遵《四库提要》之说,严格区分谶纬。所以他辑的纬书除了按《后汉书·樊英传》注所列举的七纬三十五种之外,仅多了 《易纬》中的《乾坤凿度》及《乾元序制记》二种,共三十七种。《七纬》的一至八卷就是按照武英殿聚珍本的《易纬》八种照录,这是“钦定”的书籍,也不容增损。不仅河洛杂谶一概摒弃,连《论语谶》也不收入。除 《易纬》 照录外,于 《诗》、《书》、《礼》、《乐》、《春秋》、《孝经》六种纬书,均按篇目分别辑录,每条佚文均注明出处。在书成之后又发现《开元占经》、《五行大义》等所引纬文甚多,又加补辑“附补遗” 于各篇之后。对于类书古注中只称 《诗纬》、《书纬》、《礼纬》、《乐纬》、《春秋纬》、《孝经纬》而不举篇名的,则辑于各类纬书之末。总的来说赵氏《七纬》是颇谨严的一部辑佚书。
(4)《黄氏逸书考》其中所辑谶纬近百种。《逸书考》原名《汉学堂丛书》为甘泉(今属江苏)黄奭辑。《汉学堂丛书》是一部辑佚的丛书,其中包括经、史、子几个部类。经类中列有“通纬”一类是谶纬的辑佚。《汉学堂丛书》有光绪时刊本,1934年江都(江苏扬州)朱长圻又据甘泉黄氏原本补刊印行,称《黄氏逸书考》补刊本比《汉学堂丛书》中所辑谶纬多数十种。黄氏此书曾请陈逢衡校雠,陈逢衡藏有《清河郡本纬书》所以把《清河郡本》所辑也补充进去。《逸书考》所辑各条均注明出处。《清河郡本纬书》今不可见,唯赖此编保存部分遗文,颇可珍视。
(5)《玉函山房辑佚书》,清马国翰所辑。马氏是一位辑佚专家。《玉函山房辑佚书》包括经史子三大类,经编纬书类。马氏认为《易纬》已有武英殿聚珍本,不必再辑,其余《尚书》《诗》《礼》《乐》《春秋》《孝经》《论语》七经,辑出谶纬四十七种。马氏所辑每条均详注出处,对每篇谶纬的篇题有孙瑴解说者均加以援引,间亦自撰篇目叙录,如《尚书中候叙录》即其一例。马辑较《古微书》已胜一筹。清末苏州王仁俊辑《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本马氏体例加以补充,但王氏补辑欠精审。王书稿本存上海图书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影印出版。
(6)《纬捃》十四卷,清末乔松年辑。乔氏认为孙瑴《古微书》所辑诸谶纬,既不完备,也有错误,所以在孙氏基础上重辑《纬捃》。刘秉璋《纬捃序》说此书“订讹补缺,可为双甫 (孙瑴)诤友”。《纬捃》所辑谶纬总共为一百三十一种。所辑佚文每条均注明出处。在《尚书纬》以下所辑每篇之后均统计此篇佚文共若干条,并注明孙氏《古微书》所遗漏者若干条。尤其书末两卷,其一为《古微书订误》纠孙氏所辑之舛误。其一为《古微书存考》,凡于孙辑之可疑尚待进一步考证核实者汇于此篇,作为存疑。乔氏此书意在补孙书之遗漏,纠孙氏之违失,其意甚明。但是乔氏所辑也并非没有失误,例如于《易纬稽览图》之外又列《易中孚传》,不知《易稽览图》汉人又称《中孚传》《中孚经》实即一书。又把《春秋河图揆命篇》与《春秋揆命篇》误为二书,而不知其实是一种书。把《河图说征祥》与《河图说征》列为二种,亦未当。
(7)《纬书集成》,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与中村璋八编辑。于1964年印成油印稿本8册征询意见,经过加工修订,70年代以来《重修纬书集成》正式出版,自1971——1992年由明德出版社先后陆续出版了《易纬》二册,《书纬》及《中候》一册,《诗纬》、《礼纬》、《乐纬》一册,《孝经纬》、《论语纬》一册,《河图》、《洛书》一册,《春秋纬》二册。《重修纬书集成》是明清以来谶纬辑佚书的总结,也可以说是部谶纬的集大成者。《重修纬书集成》的特点是:(一)搜罗完备。它以 《纬捃》为底本,参校了 《说郛》《古微书》明杨乔岳《纬书》、林春溥《古书拾遗》、刘学宠《诸经纬遗》、殷元正《集纬》、赵在翰《七纬》、《玉函山房辑佚书》与《汉学堂丛书》等九种谶纬的辑佚书,并且还补充了中国、日本资料中为上列诸书所漏辑的谶纬佚文,所以这算是当今搜罗谶纬最完备的书。(二)《重修纬书集成》对于所辑谶纬各条均注明“出典”,并就原书校核,于文字异同作了校勘记,载于各条之上,便于参考。(三) 《重修纬书集成》于每册末都作有词目索引,检查起来很方便。对于烦琐的谶纬,有了这种工具,为研究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重修纬书集成》也有沿《纬捃》之误未能订正的,如将《易纬稽览图》与《易纬中学传》误认为二书。《重修纬书集成》所辑各条均断句,这是其长处; 但断句失误不少,这是其缺点。
关于谶纬的研究,最早的可上溯至汉代的桓谭、张衡。桓谭认为谶书是当时的方技之士,增益图书,依托孔子来欺骗人的。张衡从谶纬里有“益州”及三辅诸陵的名称证明这是出于汉代的铁证。图书里面还出现了成帝,可见谶纬出于成帝之后。又揭露出谶纬中的矛盾及不载王莽篡汉之事证明谶纬出于西汉之末,哀平之世,论证严密,信而有征,为研究谶纬,辨析古书真伪和时代做出了示范。王充以言谶纬,信鬼神者为“俗儒”。他说:“有神灵,问天地,俗儒所言也”。荀悦认为纬书八十一首 “起于中兴之前”。(《申鉴·俗嫌》)谶纬伪杂,非仲尼之作,但也有可取之处,不必焚毁。宋以后,谶纬成为绝学。清代经学复兴,随着经学的鼎盛,学者进而探索纬学。明末清初,博通经史、融贯古今的学者顾炎武根据《史记·赵世家》所谓“秦谶”说:“谶记之兴,实始于秦人而盛于西京之末。”(《日知录》卷三十《图谶》条)又说:“自汉以后,凡世人所传帝王易姓受命之说,一切附之孔子。”他认为 《孔子闭房记》之类,“乃似今人所云《推背图》者,今则托之李淳风而不言孔子。”(《日知录》卷三十《孔子闭房记》)虽非谶纬专著,仅此片段亦属可贵之论。对谶纬资料作系统的整理和研究的清代学人当首推朱彝尊。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浙江秀水人。他博通群籍,为顾炎武、闫若璩所称赏,编著《经义考》三百卷(末二卷未成,实二百九十八卷),其中卷二六三至卷二六七为《毖纬》,著录谶纬一百八十五种,其中《易纬》二十八种,《河图》、《洛书》四十四种,《尚书纬》及《中候》二十三种,《诗纬》五种,《礼纬》八种,《乐纬》五种,《春秋纬》二十九种,《论语谶》九种,《孝经纬》二十八种,还著录杨统《内谶解说》、孙珏《古微书》等关于谶纬的解释及汇编之类六种。对每种书均注明存佚,出处并适当加以解说,虽考辨未必精确,但搜讨之勤是应当肯定的。《经义考》第二九八卷为《说纬》,搜集了由汉朝到清朝历代有关谶纬的论说和评价。
朱氏以后,清代学者关于纬书的研究可分为两系。
(1)对纬书的校注:在谶纬辑佚的基础上,对纬书进一步加工整理就是对纬书进行校注工作。闽侯陈乔枞(1809—1869)的《诗纬集证》是最杰出的著作,他认为“经明其义,纬陈其数;经穷其理,纬究其象;纬之于经,相得日彰”(《诗纬集证序》)。他在旧来《诗纬》辑佚的基础上,再加以增补,比旧辑本约多十分之三,再征引群书加以疏证,这是一部功力深厚的著作。清末皮锡瑞著《尚书中候疏证》考证精博与陈氏《诗纬集证》相辉映。孙诒让《札迻》校订了 《易纬》中 《乾凿度》、《稽览图》、《辨终备》、《通卦验》、《是类谋》、《坤灵图》、《乾元序制记》七种。并考定《易纬·是类谋》非郑康成注。对《乾元序制记》,他说:“此纬晚出,唐以前未有著录者。以古书援引之文推校之,前半当为《是类谋》,后半当为《坤灵图》,盖宋人得两纬残本合编之,而妄题《乾元序制记》之名。”(《札迻·易乾元序制记》)并具特识。叶德辉《易通卦验节候校文》也有功于文字校勘。
(2)对谶纬的研究和探讨:清乾隆时,张惠言撰《易纬略义》三卷对《易纬》内容做了钩玄提要的介绍和论述,对《易纬》文字也做了一些重要的校勘订正,不知则缺,而不曲为之解,是研究《易纬》的重要参考资料。晚清阳湖吴翊寅著《易纬考》上下篇(见《易汉学考》卷一)论证《易纬》为孟喜京房的《易》学,信而有征。
关于谶纬的起源问题,俞正燮有 《纬书论》(《癸巳类稿》卷一四)认为纬书出于古史,而徐养原、汪继培、周治平、金鹗、李富孙就学于杭州诂经精舍,以朴学相砥砺,并著有《纬候不起于哀平辨》。(见《清经解》一三九○卷)其中以徐养原之作洞彻原流,水平最高。徐氏说:“纬书当起西京之季,而图谶则自古有之。”又说:“图谶乃术士之言,与经义初不相涉。至后人造作纬书,则因图谶而牵合于经义。其于经义,皆西京博士家言,为今文之学者也。”可谓精辟中肯之论。俞正燮又有《纬字论》(见《癸巳类稿》卷七) 则系专门研讨纬书文字之学。
近世刘师培著《谶纬论》(《左庵外集》卷三)列举谶纬的价值和作用有六个方面:一曰补史,二曰考地,三曰测天,四曰考文,五曰征礼,六曰格物。周予同著《纬书与经今古文学》、《纬书中的孔圣与他的门徒》、《谶纬中的 ‘皇’与 ‘帝’》等文。(这几篇文章均收入《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陈槃在《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中发表谶纬书录解题及有关谶纬研究的论文,对谶纬进行研讨并有所发明。
关于较系统的谶纬研究著作,清代有蒋清翊的《纬学原流兴废考》三卷,上卷为谶纬的名义、流别、题目、崇尚、禁毁诸项;中卷为纬学的师承;下卷为有关谶纬的论述。蒋书为资料的汇编,搜罗了一些资料而缺乏自己的分析研究。近人姜宗奎著 《纬史论微》十二卷,正文用骈体,有类《文心雕龙》、《史通》,其下博引群籍为之疏证。这是一部系统地叙述谶纬源流历史的著作,其内容包括谶讳的名义,渊源以及由先秦迄于宋朝,记述了历代的通图谶纬候者,其搜讨之功力,采摭之博富,均远过蒋氏《纬学原流兴废考》,可谓后来居上。近年台湾亦出版有吕凯著《郑玄之谶纬学》及王令越著 《纬学探原》。
谶纬学的研究近来日渐为国内外学者所注意。日本学者安居香山、中村璋八在编辑整理《重修纬书集成》的基础上,进而从事谶纬的研究,著有《纬书之基础研究》。安居香山又编著有《纬书之成立及其发展》《谶纬思想之综合研究》《纬书与中国的神秘思想》等。这些论著在深度和广度上都超越前人,为谶纬学的深入研究和新的突破奠定了基础。
上一篇:古代舞蹈·春江水暖:舞蹈“断代史”介绍
下一篇:三通学·踵作诸书——从“九通”到“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