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致良知
明代哲学家王守仁的心学宗旨。“致知”原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良知”原出《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王守仁发挥了孟子的思想,认为“良知即天理”,是人生来就有的。他说:“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又说:“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由此,他把人的认识活动和道德修养都归结为“致良知”,认为“格物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也。”王守仁认为,“良知”即是天理,“致良知”则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为此,则事事物物就皆得其理。通过“致良知”恢复自己内心固有的“天理”,自然也就认识了“天理”。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经济文化·自耕农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科技文化·芍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