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科技文化·鼓风炼铁
战国时,在冶炼中使用了用皮作的“橐龠”(tuoyue)鼓风,使冶炼时的温度提高很多。这是冶炼史上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发明,对铁的冶炼意义更大。使用“橐龠”后可大大提高炼铁的效率和质量。在战国时采用的人力压动的皮风囊基础上,汉代出现了用马、牛带动的皮风囊。东汉初年,河南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囊——水排。它“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后汉书·杜诗传》)。这个发明比欧洲早1200多年。水力鼓风加大风量,提高风压,增强风力在炉里的穿透能力,既提高冶炼强度,又可以扩大炉缸,加高炉身,增大有效容积,大大增加生产,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至宋代,皮风囊为活门式木风扇所代替。明代,木风扇又为活塞式木风箱所代替。鼓风设备的改进,提高了冶炼时的炉温,有利于冶炼产量的增长和冶炼质量的提高。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舞蹈文化·鼓子秧歌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外交文化·“中国皇后号”首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