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太虚
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太”本意为至高至大,“虚”则指无形空间。太虚概念始出自先秦。《庄子·知北游》:“是以不过乎昆仑,不游乎太虚。”太虚指广袤无垠的太空。《内经》有:“太虚廖廓,肇化无。”太虚为广漠的万化根源。唐代柳宗元在《天对》中答屈原“日月安属,列星安陈”一问时说:“规毁魄渊,太虚是属”,亦指宇宙空间。北宋张载继承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太虚范畴,给予了崭新的解释,提出了“太虚即气”、“虚空即气”的重要命题。张载认为,广大空间并非空无所有,是气散而未聚的一种本来状态。气聚结则成万物,气化开则为太虚。“太虚无形,气之本体,其聚其散,变化之客形耳”(《正蒙·太和》),万物生于太虚,又“形溃反原”于太虚。以此说明没有任何存在于气外的事物,空间也是物质气的存在形式,世界统一于物质性的气。他并以“知太虚即气则无无”的明确结论驳斥了佛道以空无为本的唯心主义观点。张载的这些思想,后来对中国的朴素唯物论产生过重要影响。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文化·太平天国运动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法制文化·奸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