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科技文化·植桑养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和织丝绸的国家。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知道利用蚕丝。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有“桑”、“蚕”、“丝”、“帛”等字;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和山东益都苏埠屯商代大墓中均出土玉蚕;殷墟出土的青铜器上常有丝绢的印痕;表明商代的蚕丝业已有较大的发展。到周代,家蚕的养殖在黄河流域已很普遍。有“蚕室”,进行室内养蚕,有蚕架、蚕箔等专门的养蚕工具,注意养蚕育种知识的积累。晚周时,已出现一定规模的桑园,《诗·魏风》有:“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秦汉时,山东蚕丝业最发达。东汉时,四川的蜀郡成为重要的蚕丝基地。中国的丝织物通过“丝绸之路”外销,受到欧亚各国的欢迎。唐代中期,南方蚕丝缫织技术得到发展和提高。宋代,南方丝织业超过北方。长江下游,尤其是太湖地区的蚕丝业发展迅速。元代,蚕丝业生产重心已移到南方。南方育成和推广四眠蚕;改良鲁桑,培育成品质更佳的湖桑;创造出多种桑树嫁接技术等,极大地推动了植桑养蚕业的进步和发展。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地理文化·梁山泊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文化·楚汉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