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言意
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对重要范畴。“言”指语言,“意”指思想,言意关系即语言和思想的关系。主要有“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和“言尽意”三种观点。“言不尽意”论认为语言不能充分表达思想的意义,割裂了语言和思想的联系,甚至主张“去言”、“忘言”。主要代表有荀粲、王弼等人。“得意忘言”不否认语言表达思想的作用,但又认为得意应忘言,最终也割裂了语言和思想的联系。《庄子·外物》:“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把语言作为可以和思想分离的工具。王弼深化了这一思想,主张“得意忘象”。“言尽意论”肯定语言和思想不可分割。西晋欧阳建《言尽意论》说:“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名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签识不显。……名逐物而迁,言因理而变。此由声发响应,形存影附,不得相与为二矣。苟其不二,则言无不尽矣。”指出名与实、言与意是完全一致的。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文化·解放战争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法制文化·讯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