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发展·龙山文化
中国黄河下游地区氏族公社末期的一种文化。约在公元前2500—前2000年左右。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城县龙山镇城子崖遗址而得名。又因该文化以黑陶为显著特征而又称“黑陶文化”。其范围东达黄河之滨,西入鲁西平原,南至苏北一带,北到辽东半岛南端。该文化的主要特征是:陶器轮制技术非常高明,器形之多,造型之规整,器壁之薄,器表装饰和器物造型之和谐,都是其他文化所无法媲美的。石器多为半月形双孔石刀和石镞,制作精,形制多样化。其墓葬的特点是,墓坑均为长方形或近似梯形,随葬品多寡悬殊,施厚葬的墓少。房屋常为圆形和近圆形浅半地穴单间建筑,及方形地面土坯墙单间建筑,为同时代其他原始文化所未见。文化遗存及房子建筑均表明龙山人是过着定居生活,从事种植以粟为主的农业生产,饲养家禽,兼采集和游猎。龙山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早期承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晚期由岳石文化发展而去。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文化总论·齐鲁文化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哲学文化·一分为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