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医药文化·按摩疗法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按摩又称按抚、按跷、推拿等。即通过被动和主动的方法,来刺激患者的经络、俞穴,运动患者的四肢关节,使之气血流通、阴阳调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非药物疗法。早在战国时期的医书《内经》中已有按摩的记载:“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周礼疏案》提到:“扁鹊治赵太子暴疾尸厥之病,使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游按摩。”可以说,按摩法在春秋战国、秦汉时代,已成为中医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据说当时已有按摩的专著问世。此后至宋元时代,按摩治疗疾病的范围,已从“损伤折跌”发展到治疗内科疾病。至明代,中医学分科中已包括按摩科,许多医家还将此法用于小儿疾病,积累了丰富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在长期的发展中,按摩手法逐渐丰富,有摸、接、揣、提、按、摩、推、拿、捺等手法,治疗范围发展到治疗内、外、骨伤、小儿多科疾病。产生了诸如《小儿推拿秘诀》、《推拿广意》、《医宗金鉴》等按摩专著。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古老的按摩疗法,应用的治疗范围越来越广阔。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医药文化·拔罐疗法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发展·文化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