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经济文化·均输平准
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的由官营商业集中掌握贡物运输和用大量物资稳定市场物价的经济思想。均输的原意是“齐劳逸而便贡输”(《盐铁论·本议》),由西汉桑弘羊首先提出并推行。当时,各郡国诸侯按例都应把本地的土特产品作为贡物送到京师,这样不仅要征用大量农民从事劳役,长途运输还常常使贡物变质。同时,各郡国土特产品运抵京师后和其它地区的同一产品相比,会成为劣品,其市场价格往往不抵运费。创行均输后,在各郡国设置均输官吏,集中掌握贡物,除特优者直送京师外,一般贡物则运往邻近高价地区出售,从而减少了贡物输送过程中的损失,减轻了农民的劳役,增加了财政收入。后来,唐代刘宴又把均输思想的基本原理运用于粮食转运和常平制度中,以稳定粮价。平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由国家掌握大量物资和经济力量,贵时抛售,贱时收买,以稳定市场价格。其也是桑弘羊汲取范蠡的自然价格观和《管子》的轻重理论后首创,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推行均输法后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牟取暴利的行为,平抑由一些封建官僚机构利用手中现金竞相争购而造成的物价上涨。平准思想不仅能稳定市场,使国家免受损失,还有利可图,深为后代统治者和思想家所重视。此后,王莽实行的“平市”,北宋王安石推行的市易法,都是平准法的变形。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经济文化·地主制经济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经济文化·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