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政治要事·道家
以先秦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为中心的重要学派。最初称为“道德家”(《论六家之要旨》),《汉书·艺文志》称为“道家”,列为“九流”之一。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使道家学说达到全盛阶段,与当时的儒墨“显学”鼎足而立。道家在哲学上以虚无无形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柔弱因循为“道”的作用,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本质、构成、变化和本原,否认鬼神主宰一切;主张人在思想和行为上应效法道,顺其自然。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和“小国寡民”。在伦理道德上主张“绝仁弃义”、“绝圣弃智”、“绝巧齐利”、无是无非,追求个人精神上的超凡脱俗。在庄子前或同时,还有主张“全性葆真”说的杨朱、主张“情欲寡浅”说的宋鈃、尹文,主张“弃知去己”说的彭蒙、田骈、慎到以及主张“澹然独与神明居”的关尹等道家别派出现。其后田骈、慎到等人汲取道家精神,并与法家、名家结合,成黄老之学,而法家申不害、韩非也以道家“自然之义”作为法治理论的基础。故汉初黄老、刑名并称,而黄老之术更受统治者推崇,对当时稳定社会、发展生产有积极影响。汉武帝独尊儒术,黄老渐衰,然其自然观对反对谶纬神学仍有很大作用,也对东汉末年农民运动和道教思想有所影响。魏晋时玄学盛行,王弼、何晏等以老庄解儒,融合儒道,阮籍、嵇康则以道斥儒。佛教传入中国后,学者又以老庄解释佛,又成释道合流。宋明理学力倡儒家道统,并斥佛老,但对道家思想也有吸收。道家思想源远流长,对中国的思想、政治、科技、文艺以及当代世界自然科学等方面均有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道家的主要著作有《老子》、《庄子》、《淮南子》、《列子》等。
上一篇:中华传统文化·文化发展·近代文化
下一篇:中华传统文化·宗教文化·道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