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对领导者品德素质要求的论述
1.爽邦由哲,建官惟贤,位事惟能
《尚书》对领导人才素质要求的论述很多,集中一点,就是要选用品德高尚、聪明能干的人,千万不用奸邪小人。我们的先人历来主张治国理政,必须慎重选拔人才,可高度概括为“爽邦由哲”(《尚书·周书》第266页), “建官惟贤,位事惟能”(《尚书·周书》,第230页)。《周易》主张“开国承家,小人勿用”。韩非子也指出:“任人以事,存亡治乱之机也”(《韩非子·八说》)。用什么人的问题,是关系到国家存亡治乱的根本大事,“任官惟贤材,左右惟其人”(《尚书·商书》,第149页)。周朝统治者在总结历史经验时说:“继自今立政,其勿以憸(音先,奸佞的人)人,其为吉士,用劢相我国家。”(《尚书·周书》,第380页)意思是说,今后治政选官千万不要任用贪利奸佞的小人,应当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努力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好。
“所宝惟贤,则迩人安。”(《尚书·周书》,第249页)如果将人才看作国家的珍宝,人民就会安居乐业,反之则“天吏逸德(过错),烈于猛火”(《尚书·虞夏书》,第104页)。各级官吏贪腐败德乱法,人民如遭烈火之灾,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中说:“小人持才当政,如猛虎添翼,祸国殃民大矣!”
2.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为政无公德,就有可能杀身毁名,“以公灭私,民其允怀”(《尚书·周书》,第388页)。用公心去消除私欲,人民就会信任拥护你。商朝的统治者教育其官员“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尚书·商书》,第159页)。你们要去掉自己的私心,把实在的好处给老百姓。管子直接指出:“无私者可置以为政。”“授有德,则国安。”(《管子·牧民第一》)用干部要用品德高尚的人,尤其是大公无私的人。司马光在总结历史上用人经验指出:“为政之道,莫若至公。”(《司马光文集》25卷)荀子说:“公生明,偏生暗。”“夫私视则目盲,私听则耳聋,私虑则心狂,三者皆私设,精则智由无公。”(《吕氏春秋·季冬纪第十二》)一切从私心出发,就不会有什么公正、公平、公道,所以说:“治天下也,必先公。”(《吕氏春秋·孟春纪第一》)
3.君子所,其无逸
“君子所,其无逸”(《尚书·周书》,第33页),这是姜尚对周成王的教诲。就是说,君子从政做官,在政务岗位上,不要贪图安逸,特别是不要骄奢淫逸,“无教逸欲,有邦兢兢业业”(《尚书·虞夏书》,第54页)。不要效法那些只贪图享乐,放纵私欲的人,在领导岗位上要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处处谨慎,办好一切政务,姜尚要求各级官员要“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尚书·周书》,第337页)。做官的人,先下去体验人民耕种的艰难,然后当你在欢乐时,就能体会到人民的痛苦了。姜尚接着说:“治民祗惧,不敢荒宁。”(同上,第338页)从事政务,要十分谨慎,惟恐有失,千万不要荒废政事,只图享乐安逸。姜尚进一步指出:“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同上,第339页)不知人民生产劳动的艰苦,不听取人民的呼声,一味追求享乐,沉溺在腐朽生活之中,姜尚告诫各级统治者:“无淫于观、于逸、于游、于田,以万民惟正之供”(同上,第342页)统治者绝不可骄奢淫逸,观赏珍奇,贪图安逸,游猎,游乐,过着糜烂的生活,只知搜刮民脂民膏,如此以往,必将祸国毁身。
4.满招损,谦受益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虞夏书》,第47页)这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古训,毛泽东也教导我们:“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领导者特别是年轻的领导者,不要稍有作为,就忘乎所以。《尚书》反复教人谦逊不骄,“位不期骄,禄不期侈”, “居宠思危”, “推贤让能,庶官乃和”(《尚书·周书》,第388页)。领导者不可主观武断,研究问题或做决定,要“稽于众,舍己从人”(《尚书·虞夏书》,第37页)。多参考他人的意见,舍弃自己不正确的想法,听取他人正确的意见。对下级不要苛繁,对人民要宽厚,即“临下以简,御众以宽”(同上,第41页)。刘向在《说苑》中也说:“高上尊贵,无以骄人,聪明圣智,无以穷人。”“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是而违众,勿以辩说为必然。”(《六韬·立将》)
5.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以治国,俭以持家。今天,我们提倡勤政廉政,担任公职要勤政,治家要节俭,所谓“恭俭惟德”(《尚书·周书》,第388页)。担任公职,处理政务要谨慎。勤俭是一种美德,现在,勤俭是国策,是治国方略,“节用其财,其治养俭,民富国治”“故节于身,诲于民,是以天下之民可得而治”“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第六》)。骄奢淫逸,败国丧家,韩非子在总结历史经验时也指出:“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俭,其道也。”(《韩非子·十过第十》)他把俭看作一项治国原则。孔子也说:“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以勤俭为荣,以骄奢为耻,应成为社会共识。
6.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人品道德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的问题。人无道德,无异于禽兽。德者,国之基。德之所在,天下归之。江泽民同志指出要:“以德治国。”《尚书》十分强调道德在社会政治领域的主导作用,所谓“德为善政”, “德惟治,否德乱”,治理国家最好是德治,不重视德治,国家就会动乱。
道德修养须从小事做起,“不矜细行,终累不德”(《尚书·周书》,第250页)。一个人平时不注意小节,终损大德,“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尚书·商书》,第118页)。平时要不好色,不贪财,否则“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尚书·周书》,第250页),最后落得个身败名裂。“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周书》,第249页)已成为千古格言。
上一篇:《中庸》的为政之道
下一篇:《论语》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