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大学的主旨,在于修养一种完美的道德。一切教育中,修养品德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的道德智慧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走向与未来。
道德建设对于国家、社会、团体、家庭、个人是带有根本性的。“德者,国之基也”(《左传·襄公二十四年》), “国之所以在者,道德也”(《淮南子·汜论训》), “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本末倒置),争民施夺(与民争利)”(《大学》)。统治者重财利,轻德行,搜刮民财太多,人民就贫困。“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大学》),国家积累财富太多,人民穷了,人心就会疏离;让人民有职业,有生产资料,人民就容易团结起来,就会从事各种经营生产,生活安定,社会和谐稳定。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就)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大学》)国家、政党、团体、个人无不如此,必须重视道德修养与道德建设,政治理念与政治路线正确,自然就会有人拥护支持,此所谓“有德此有人”。从家庭建设来说,人的品德节操完美,其家庭自然慈爱、亲密、和谐、团结,一个社会人人有良好的道德品行,社会就会和谐,充满生机活力。
“亲民”“新民”,才能得众,所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大学》)。道,就是正确的治理理念与政治路线,先进科学的政治制度与体制,高尚的思想道德文化。“为政以德”(《论语·为政》),道德是立国之本,治国之基。治理国家,经济建设是基础,道德建设是根本。“德惟治,否(轻视)德乱”(《尚书·商书》),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在重视经济等其他建设的同时,必须崇尚道德建设。“德为善政,政在养民”(《尚书·虞夏书》),最好的政治是德政,德政的根本是爱民、养民、富民,德政的基本要求是让人民有饭吃、有衣穿、生活富裕并受到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社会才会安定和谐,一切建设发展才有可能顺利进行。
一切教育,都应突出道德教育,其他专业技术业务教育都很重要,但没有道德这个根本去统率与指引,专业、技能、技巧对社会不但无益,反而可能有害。司马光说得好:“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资治通鉴》一卷)缺德才高必奸邪,无德无才是庸人,德厚才高是人才,古今都是如此,历史的经验是深刻的,不重视德育教育,是要付出很大代价的。
上一篇:处理领导集团内部关系的原则和要求
下一篇:大邦者下流,兵者不详之器,不得已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