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1.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
晏子很重视领导集团内部、国家与人民以及国与国关系之间的协调。他认为国家内部的团结协调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他说:“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卷第一,第26页)一个国家或团体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在正确原则基础上的团结与统一,反对各自为政或分裂割据,否则就会败亡。统一团结的思想基础是公正与无私,在涉及重大原则和人民根本利益的问题上,不能为一己之私而损公正。晏子批判某些统治者“厚藉敛而托之为民,进谗谀而托之用贤,远公正而托之不顺,君行此三者则危。为臣比周以求进,逾职业(超越职权)防下隐利而求多,从君不陈过而求亲,人臣行此三者则废”(卷第三,第148页)。
晏子强调领导集团内部关系的根本原则是公正,正与公是紧密相连的,无公也就无所谓正。“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卷第一,第17页)领导集团内部关系的另一方面是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齐景公问晏子:“临国莅民,所患何也?”晏子对曰:“所患者三,忠臣不信一患也;信臣不忠二患也;君臣异心,三患也。”(卷第三,第171页)上对下要信任支持,下对上要忠于职守,上下左右形成力量的合力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领导目标。
2.君臣同欲,百姓无怨
晏子在谈到一个国家内部关系时曾说:“一意同欲,若乎私家之政。”(卷第三,第142页)国家政策法令正确,大家团结一致,奔向一个共同的目标,治理国家就像治家一样,“君臣同欲,百姓无怨”(卷第三,第171页)。各级官吏必须深刻理解,坚决全面,执行中央的政策法令。孙子也说过:“上下同欲者胜。”《周易》指出:“二人同心,其利断金。”所谓“同欲”,其政治理想、政治信念必须建立在科学世界观、历史观的基础上,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适应人民大众的需要和利益。没有共同的理想、奋斗纲领和目标,以及群众基础,就无所谓“同欲”“无怨”。要把“同欲”落实为行动,做到“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中庸》),同时要建立统治集团内部上下的团结协作和谐关系,注重沟通交流的科学管道,做到“上下交而志同也”(《周易》)。
晏子提出了“君臣同欲,百姓无怨”这一深刻的道理,从历史上看,这是很难做到的。有时统治者虽有良好的政治主张,但缺乏坚定的决心和措施,特别统治集团内部和各级官吏的自私本性,阳奉阴违,甚至各树私党,专谋私利,鱼肉人民,百姓不可能“无怨”,这是剥削阶级的本性决定的。
3.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其取下节,其自养俭
齐景公问晏子,贤君之治国若何?晏子对曰:“其政任贤,其行爱民,其取下节,其自养俭。”(卷第三,第152页)爱民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从路线政策方面体现,只有原则政策,没有严格法制与具体措施,爱民也只是一句空话。其次,爱民必须任贤,官不贤廉,政策再好,人民也得不到实惠。在经济政策方面,爱民就要多予少取,鼓励勤劳生产经营,提倡节俭,发展事业也要根据需要与可能,量力而行。“其取下节”,收取要有节制,不可竭泽而渔,晏子指出:“穷民财力以供嗜欲谓之暴,崇玩好,威严拟乎君谓之逆,刑杀不辜谓之贼,此三者,守国之大殃。”(卷第二,第67页)统治者对人民的收取应保持一定合理的限度,以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国家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是强国、富民、养民,真正的爱民不只是停留在纸上和嘴上,而要体现在各级官员执行爱民政策的行动上,使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与实惠。
节俭清廉,司法公正、惩恶扬善,也是爱民的一个重要方面,要在全社会形成勤劳节俭,礼让谦和,热爱国家,关爱社会,敬老尊贤,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
4.举事不私,听狱不阿,节取民而施之,权有无均贫富
晏子多次指出,从政行事要公正无私。“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国家政策法令,必须统一严格,不许阳奉阴违,取其所好。做到举事不私,听狱不阿,真正做到惩罚犯罪,保护忠良,使“贵不凌贱,富不傲贫,功不遗罢(不以有功谴责无功),佞不吐愚(聪明的不唾弃愚笨的),举事不私,听狱不阿,内妾无羡食(多余的食品),外臣无羡禄(额外的俸禄),鳏寡无饥色……节取于民而普施之……上无骄行,下无謟德。”(卷第三,第131页)“尝无功谓之乱,罪不知谓之虐。”(卷第一,第60页)
合理调节社会贫富差距,税收适当,人民负担公平合理,晏子提出:“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为政尚相利(合理调节各方面的利益),故下不以相害;行教尚相爱(教育人民相互关爱互助),故民不以相恶为名(互不怨恨)。刑罚中于法(刑罚宽严适度),废罪顺于良。是以贤上处而不华(不哗众取宠),不肖者处下而不怨,四海之内,社稷之中,粒食之民(指全体人民)一意同欲,若私家之政。”(卷第三,第142页)
晏子不仅提出发展社会经济、稳定社会和谐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法制等政策主张,还指出了理论必须联系实际。一次齐景公游于纪国,得金壶,内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齐景公高兴地说,吃鱼不翻面是无腥味,不乘驽马是速度快。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子对曰:“有以亡也,婴闻之,君子有道,悬之闾,纪有此言,注之壶,不亡何待乎!”(卷第五,第255页)
晏子关于和谐协调的思想还体现在他处理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方面。他主张“不侵大国之地,不耗小国之民,故诸侯皆欲其尊;不劫人之兵甲,不威人以众强,故天下皆欲其强。德行教训加于诸侯,慈爱利泽加于百姓,故海内归之若流水。”(卷第三,第124页)他主张在国际关系中“事大养小(和大国搞好关系,扶持弱小国家),国之器也”,反之,“傲大贱小则国危,慢听厚敛则民散”(卷第四,第191页)。
上一篇:珍策重计,谋功为首的战略决策思想
下一篇:管子与《管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