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正春
一、匡失救弊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侯官地处闽江岸边,东望大海。翁正春聪明好学,博识多才,为人端谨,非礼不言,非礼不动; 疲倦时从不倾倚,天再热也不袒露。望见者,莫不肃然。20余岁时,他以品学兼优被荐举为龙溪(今福建漳州)教谕。龙溪为漳州府治,教谕乃县立官学的教官。
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十五日,翁正春参加殿试,翁正春一举夺魁。同榜进士共304人,后来出了不少名人,如大学问家谢肇淛,名列第三甲第10名。这年,翁正春年已40有余。
翁正春是有明一代第二个带着官衔参加殿试夺魁者。第一个是宣德八年(1433)状元曹鼐,以泰和(今属江西)典史身份参加殿试而夺魁。
中状元后,翁正春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这是状元入仕例授之官。此后10多年间,他的官位几度升迁,成为皇太子东宫衙门——詹事府副长官,即少詹事。不过,这个官位并无实职,仅备翰林官升迁。万历三十八年九月,擢为礼部左侍郎,成为掌理礼仪、贡举的礼部第一副长官。当时,礼部尚书吴道南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预机务。翁正春以左侍郎身份署理礼部事务。
据说,当朝天子明神宗朱翊钧早慧,颇受父皇穆宗赏识。他即位后,在治国理政上却显得浑浑噩噩。大明江山在他的统治下进一步走向衰落。作为礼部大臣,翁正春深为大明王朝的前途担忧。出任礼部左侍郎两个月,出现一种自然景观——日食。古时,日食被目为天帝示警,就是说,人世间的君主举止不当,天帝用日食来警告,若不改邪归正,将遭灭顶之灾。翁正春借此事上疏,极言得失。疏入,神宗看过即丢在一边,没有任何表示。
翁正春是个不肯轻易放弃观点的人,此次上疏不被理睬,并没有使他气馁。第二年,神宗48岁生日那天,朝廷举行盛大的“万寿节”。公卿百官各有贡献,或金银,或方物。翁正春献上的是一卷文字,上书《八箴》:
第一,“清君心”,要神宗清心寡欲,全力治国。
第二,“遵祖制”,要神宗遵循祖先立下的成规。
第三,“振国纪”,要神宗振肃国法国纪。
第四,“信臣僚”,要神宗信用文武百官。
第五,“宝贤才”,要神宗珍视人才。
第六,“谨财用”,要神宗厉行节约。
第七,“恤民命”,要神宗轻徭薄赋,体恤民命。
第八,“重边防”,要神宗巩固、加强国防力量。
这8条,正中神宗要害。他是个不知反悔的君主,看了翁正春的《八箴》,非但没有悔过之意,反而对翁正春入木三分的谏言极为不满。
翁正春的谏疏再次受挫。经此挫折,他明白了: 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神宗的行为,他力所能及的,仅是在某件某些事上匡失救弊而已。在这方面,他做了大量的工作。
吉王朱翊銮请封支子(即嫡长子以外的儿子)朱常源为郡王。翁正春援引嘉靖二十六年(1547)状元李春芳草拟、明世宗钦定的《宗藩条例》为据,说朱常源不能再封郡王。神宗采纳他的建议,仅授朱常源镇国将军官衔。
万历三十九年九月,王贵妃病死。她本是神宗生母慈圣皇太后的侍婢,神宗去母亲那儿请安,她端水请神宗洗手,被临幸,生下儿子朱常洛。神宗不喜欢她和她的儿子,宠爱郑贵妃及其子朱常洵。王贵妃抑郁成疾,终于不起。她死后久未下葬,翁正春上疏直谏。于是,神宗命他偕同一个宦官去选择墓地。翁正春选中一块风水宝地,那宦官却说在此修坟花费太多。翁正春勃然大怒,道: “贵妃诞育皇上长子,他日的国母也,为何要在此等大事上节俭?”宦官无言以对。翁正春将选定的墓地奏告神宗,诏准。
琉球(今琉球群岛)中山王遣使入贡,翁正春奏言: “琉球已入倭(今日本),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最好不让其来朝; 否则,应诏福建地方官酌量留些土产方物就行了,不必让他们来京师。”神宗以为然。
二、遭劾乞归
万历四十年,是翁正春仕途的转折点。从此年起,他不断受到弹劾。
万历三十八年二月,宣城(今属安徽)人汤宾尹为会试考官之一,徇私舞弊,录取他的学生韩敬等5人,其他考官竞相效仿,又非法录取12人。汤宾尹还强迫总裁萧云举、王图把韩敬列为第一。榜发,舆论大哗。知贡举(即主考官,但不阅卷,也不参与录取,仅总领会试)吴道南察觉后,欲上奏,但觉得萧云举、王图二人资历都比自己深,举奏有排挤前辈之嫌,遂隐不发。殿试时,在汤宾尹帮助下,韩敬夺得第一甲第一名,成为万历三十八年庚戌科状元。不久,汤宾尹因“京察”(考察五品以下京官,6年一次)不合格被褫官,韩敬称病引退。
万历四十年,邹之麟担任顺天乡试考官,徇私录取童学贤,御史孙居相上疏揭发,并把汤宾尹一事掀了出来。神宗命分管贡举的礼部、分管官吏铨选的吏部和分管监察的都察院议处两案。吏部和都察院的建议都撇开汤宾尹一案,翁正春主持下的礼部会议,建议黜废童学贤的举人资格,贬谪邹之麟,也不及汤宾尹一案。给事中孙振基上疏弹劾三衙门长官庇护罪犯,神宗诏令三部重新议处。于是,翁正春会同尚书赵焕,都给事中翁宪祥,御史余懋衡、刘廷元、董元儒、过廷训等63人共议。结果,议处韩敬行为不轨,罢官闲住。御史刘廷元、董元儒、过廷训认为韩敬托关节夺魁证据确实,罪不止行为不谨。他们3人都是韩敬的同乡,其真实用意是把吴道南牵扯进去。3人拒不署名。翁正春不予理睬,把会商结果奏上。刘廷元等上疏弹劾翁正春不公,群情激愤,给事中孙振基、商周祚,御史孙居相、魏云中等纷纷上疏弹劾。神宗命礼部重议。给事中亓诗教上疏弹劾翁正春首鼠两端。翁正春上疏分辩,并请辞官。神宗下诏慰留,但翁正春不安其位。不久,改任吏部左侍郎,掌詹事府。随即以侍养老母为名辞去。
翁正春归乡第8年上,朝廷接连发生重大变故。
七月二十一日,明神宗病死。八月初一,皇太子朱常洛即位,改元“泰昌”,是为光宗。光宗即位仅30天,便一命呜呼。长子朱由校继立,年号“天启”,是为熹宗。
天启元年(1621),熹宗诏起翁正春为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翁正春阔别仕途9年,再度出仕。
这年,宦官魏忠贤出任司礼监秉笔太监。司礼监是皇宫中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一个,皇帝口述的命令,由秉笔太监用朱笔记录,交内阁撰拟诏谕。魏忠贤掌握这个权力后,与熹宗的乳母客氏相互勾结,为非作歹。魏大中等70余名大臣纷纷上疏弹劾魏忠贤。翁正春也多次上疏弹劾魏忠贤,以息大臣们的怒气,熹宗不允。
第二年,魏忠贤指使御史赵胤昌弹劾翁正春。翁正春见魏忠贤开始动手报复,遂上疏乞归。熹宗诏准,加官太子太保,赐乘驿站车马归乡。
翁正春回到侯官老家。这时,他已70岁有余,老母百岁高寿。翁家子孙满堂,其乐融融。不久,翁正春病死。崇祯(1628~ 1644)初年,追谥“文简”。
上一篇:翁曾源
下一篇:萧国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