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甫
一、从签判到衢州知州
在鄞江(今奉化江)岸边,有个鄞县(今浙江宁波),县里有个袁燮,字和叔,学者称为“絜斋先生”。袁燮曾师事理学大师陆九渊,淳熙进士,历官江阴(今属江苏)县尉、权知隆兴府(府治新建、南昌,今江西南昌)、都官郎官、司封、国子祭酒、礼部侍郎、温州(州治永嘉,今浙江温州)知州。袁燮为人朴直,勤于学问,著有《絜斋集》。
袁燮有个儿子,叫袁甫,字广微。袁甫好学上进,为人诚直。宋宁宗坐天下第20年,即嘉定七年(1214),袁燮大魁天下,成为众人艳称的状元。
中状元后,袁甫出任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签书判官厅公事,简称“签判”,京官充任州府判官,叫“签书判官厅公事”,佐理政务,是建康军的佐官。不久,授秘书省正字,掌订正典籍讹误。袁甫入京,上疏宁宗,道: “君临天下不可一日无恐惧之心。当今值得害怕的,大别之,有五: 端正贤良遭斥逐,谄谀奉承被任用,杜忠臣敢谏之门,此为一可惧。战事既开,粮饷接济不上,士卒无饷,则有萧墙之祸,此为二可惧。陛下深居简出,群臣处理簿书,多独自决断,少虚心咨访,天下大事难以上达,此为三可惧。外患未弭,内患方深,但朝野熙熙,无异平时,大臣自谓雅量足以镇抚天下,不知宴乐实为鸠毒,此为四可惧。陛下恭俭有余,刚断不足,庸夫奸人,苟求富贵,但未闻圣上黜陟; 武将交结,州郡贿赂,都是受贵幸近臣的影响,此为五可惧。其他祸根隐患,不可悉数。局势如此,将何以答复上天的谴责,召致太平?”他还建议严格择选守土将帅,集中军权,兴建屯田。
袁甫的上疏,切中时弊。但宁宗赵扩昏庸,是非不分,忠奸莫辩,袁甫的上疏也就难有什么效果。
过了一段时间,袁甫进官为校书郎。校书郎也属秘书省,高于正字,掌校雠典籍。升官不久,袁甫上疏说: “边事的弊病不在国外而在国内。偷安的祸根不去,国本终久难立; 壅塞的祸根不去,血脉终久不通; 忌妒的祸根不去,将帅终久难择; 欺罔的祸根不去,粮饷终久难办。祖宗统治天下,政事虽委宰臣,但必选刚直不阿的人为御史,敢于论驳的人为给事中,以惩治奸臣,振肃朝纲。若能真正地体察这些问题而革除弊端,哪里还有偷安、壅塞的人?”但他的这番上疏也没有什么效果。
不久,袁甫出任湖州(州治乌程、归安,今浙江湖州)通判,即湖州副长官。袁甫在湖州,探讨征粮的弊端,加以革除,以增加国库积贮; 核查隐瞒不报的田产; 增设婴儿局,收赡孤儿。他的治绩颇为显著。
袁甫被征召入京,出任秘书省秘书郎,掌集贤院、史馆、昭文馆、秘阁图籍。寻即升任秘书省著作佐郎、徽州(州治歙县,今属安徽)知州。袁甫治徽州,以教化为先,提高学校的地位。他咨访民人,问他们有什么难事,有何要求,然后,归纳成几条上奏: 请蠲减婺源(今属安徽)盨绢1. 7万余匹,茶租折帛钱1. 5万余贯,月桩钱(杂税名称,绍兴二年即公元1132年始置,令江南东路每月堆桩并发送10万贯以供军需)6000余贯; 请照咸平(998~ 1003)、绍兴(1131~ 1162)、乾道(1165~ 1173)年间的宽恤方法,收购徽州帛绢定为每匹10两银; 请诏令转运、常平两个衙门,预先储备常平、义仓粮米以备荒年,兴修陂塘,修造桥梁。但是,他的这些请求也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他的老父病死,袁甫从徽州回家奔丧。3年丧满,袁甫起仕,出知衢州(州治西安,今浙江衢州)。在衢州,袁甫设立旬讲,每旬聚众讲解经义,务以义理,感化士人,并每年拿出数千缗钱助养士大夫。西安、龙游(今衢州东北)、常山(今属浙江)三县积欠预借,袁甫为三县代输3. 5万缗钱。衢州有义庄(买田收租以赡宗族内贫困户,产业归宗族所有),袁甫买良田200亩赠给义庄。
二、从提举江东常平到起居郎
在衢州数年,袁甫调任提举江东常平,职司江东路役钱、青苗钱、义仓、赈济、水利、茶盐诸事,并负责监察各州官吏。他到任时,正遇上大旱,亟发粮仓存粮,凡是隶属于他的各州县的粮仓,他都遣人催促,征集钱6. 1万缗,米1. 37万石、麦5800石,遣员分路赈济,饥者给粮,病者给药。不久,江东又出现连阴,酿成水灾。袁甫向朝廷求救,上疏说:“江东有的地方大旱后大水,有的地方大水后大旱,加上连日雨雪,道殣相望,甚至有举家枕藉而死的。距离麦熟还很远,事势更加危急。”朝廷拨出一部分粮款助赈。不久,江西、福建一带的造反者向饶州(州治鄱阳,今江西波阳)、信州(州治上饶,今属江西)进逼。饶州、信州都属于江东路,袁甫怕当地百姓起来响应,便出榜安民,传檄州县,通告各衙门,奏闻朝廷,做了周密的防范。造反者见无机可乘,撤了回去。朝廷诏令袁甫提点江东路刑狱,职掌司法刑狱,巡捕贼盗。他走马上任时遇上水灾,急忙向朝廷求助,朝廷拨钱粮赈济。一伙饥民在常山(今属浙江)起事。常山不属江东路,属于浙东路,袁甫调集州县兵屯驻毗邻常山的信州严加防备。
这时,坐在临安(今浙江杭州)皇宫龙位上的已是理宗赵昀。拥立理宗的宰相史弥远专权用事,理宗皇帝仅是个傀儡而已。
袁甫对奸相弄权不满。绍定四年(1231)九月,临安发生特大火灾,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冯带领禁军专门防护史弥远的相府,其他地方就无人管了。结果,大火烧了太庙、三省、六部、御史台、秘书省,连存放皇帝家谱的玉牒所也陷入火海,史相府却安然无恙。袁甫借这次大火上疏: “下情难以上达,臣僚不敢说真话。天意人心,实同一机,京城大火,实因此而起。望陛下下哀痛之诏,检讨失误,以回天意。”不久,他又上疏要求理宗黜退小人,任用贤明,与天下更始。但史弥远弄权,袁甫的请求毫无结果。
袁甫见状,遂致力于本职工作。
他巡行州县,问民疾苦,荐举贤良,奏劾奸邪,处理滞狱。他十分注重教化,每到一地,便去学宫讲解经书; 在贵溪(今属江西)南,创建书院,祭祠陆九渊。遇上旱涝,便设法赈济; 出现瘟疫,便创建医院诊治病人。被他救活的,不可数计。
袁甫进官为将作监。将作监原是掌祠祀所需镇石、炷香等物的。自乾道后,将作监以久任台省官及地方官中有声望的充任,号称“储才之地”。袁甫还兼任提举江东常平的职务,他力辞兼职,诏准。彗星出现,古人认为是上天在惩戒世人,理宗下诏,让臣下直言国事。袁甫上疏说: “皇天所以震怒,是因为愁苦之民太多; 民人所以愁苦,是因为贪污之风太盛。望改变上下交征之弊。”
绍定六年十月,史弥远病死,理宗开始亲政。
袁甫以直徽猷阁出知建宁府(府治建安、瓯宁,今福建建瓯)。翌年,兼任福建转运判官。福建的盐归转运使司管辖,按照旧例,征收两纲(一纲10船)为税,后来增至12纲,吏卒从中渔利,且抑州县变卖,官府和民人叫苦,袁甫奏请恢复旧例。泉州(州治晋江,今福建泉州)、兴化(军治莆田,今福建)、漳州(州治龙溪,今福建漳州)久苦丁米钱,漳州知州赵以夫奏请以废寺租为民代输,袁甫把泉州、兴化、漳州缴纳给转运使司的钱2. 7万贯拿出来援助。
理宗诏袁甫入京,委任他为秘书少监,佐秘书监掌古今经籍图书、国史、实录、天文历史数等事。理宗皇帝对他说:“卿长期以来一直在外任职,忠心爱民,每览爱卿的上疏,倍见忠直。”袁甫乘机进奏《无逸》。《无逸》是《尚书·周书》中的一篇,乃周公姬旦劝戒周成王勿耽于享乐之辞。袁甫借《无逸》来劝戒理宗。不久,进官为起居舍人兼崇政殿说书。他在一次进讲经书时奏言: “‘刚’这个字,最适合陛下。陛下徒有慕尚汉宣帝励精图治之名,却堕入元帝、文宗柔弱不振的泥潭。元帝、文宗果断,但不用来贬斥奸邪,反用来斥逐贤人,这两个国君不懂得‘刚’这种品德的真谛。真正的刚强,当做的一定做,不当做的坚决不做。”他多次上疏,指陈时政。
宰相郑清之以国用不足为由,奏请核查田亩,按亩输券。袁甫上奏: “避开贵族豪门,压榨百姓。有势力的顽抗不从命,破产失业、无以谋生的,多为中下人户。”一天,进讲经书,理宗问他朝野近来有什么动向,他说: “惟有核查田亩一事,人们最反对。”他读《资治通鉴》,读到汉高祖入关,辞秦民牛酒一节,大为感叹,遂上疏说: “没有什么给百姓,反横征暴敛,百姓是高兴,还是愤恨?本朝以仁义立国,陛下以为核查田亩是仁政,还是非仁政?”理宗恻然。
端平元年(1234)正月,南宋朝廷与蒙古军队联兵灭金。金亡了,南宋君臣以为雪了靖康之耻,兴高采烈。但不久他们就发现: 南宋正面对比金更强大的敌人——蒙古军队。在与蒙古的关系上,宋臣意见不一。袁甫是主战派,而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江西安抚使史嵩之又恰是他的鄞县同乡。袁甫顾不上什么同乡之谊,上疏奏劾史嵩之: “臣与嵩之是同乡,未尝相知,但嵩之的父亲弥忠,与臣多有交往。嵩之力主和议,弥忠戒斥他轻易。今朝廷竟用父子异心之人。臣认为不仅史嵩之主和草率,朝廷用人也太轻率了。”疏入,理宗没做答复。袁甫见状,上疏辞官。理宗未准,提升他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起居郎属门下省,与中书省的起居舍人一同笔录皇上言行; 中书舍人职司起草诏命,职权颇重。未几,史嵩之被擢为刑部尚书。袁甫上疏说: “臣和嵩之本无怨仇,但国事所系,势难缄默。”理宗任命史嵩之为刑部尚书的诰命,袁甫坚决不起草。理宗龙颜大怒,把他贬出京师,出知江州(今广西崇左东南)。一些大臣力争,理宗谎言: “江州知州一职本来是授给他哥哥袁肃的,传旨传错了。”派人勉励袁甫不要有别的想法。翌日,实授袁肃江州知州。过了几天,任命袁甫为婺州(州治金华,今属浙江)知州。江州是个县级州,婺州乃府级州。但是,袁甫辞而不去,在家闲住。
三、从中书舍人到兵部尚书
嘉熙元年(1237),袁甫出仕,任中书舍人。他入殿谢恩,理宗问他对边事有什么看法,他仍坚持原来的看法,反对议和。当时应召入京的还有徐清叟。徐清叟曾任殿中侍御史,在袁甫被贬江州时,他风闻袁甫有贪污行为,上疏弹劾,当弄清实无此事后,悔恨不已。他这番应见入京,羞见袁甫,故未与袁甫一同入殿。袁甫奏言: “谏官风闻言事,也没什么恶意。如今人才匮乏,像清叟这样的应在朝为官,他回避未来是我的缘故,乞请敦促他入见。”袁甫的大度,公卿大为叹服。接着他又上疏建议积极备战,以防不测。史嵩之时任沿江制置使,负责江防事务,袁甫上疏,说史嵩之轻浮不可靠,恐误国事。理宗不置可否。
翌日,理宗命袁甫摄理吏部侍郎,袁甫以罹病为由请求离职休养,7次上疏,理宗都未准。第8次上疏,理宗给假1个月。假满,理宗任命他兼修玉牒官,并兼任国子监祭酒,袁甫辞而不就; 改知嘉兴府(府知嘉兴,今属浙江),辞不就; 改知婺州,还是辞不就。理宗再次下诏,任命袁甫为兵部侍郎。袁甫应命入京,入殿谢恩,奏言国事艰难,危在旦夕,君臣应同心同德,共赴国难。理宗命他兼任给事中,给他封还驳正诏书、纠察刑狱的大权。
不久,袁甫进官为吏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他每天都要召见一些监生,问他们对义理之学有什么心得体会,并反复为他们讲解。边境吃紧,局势危急,理宗擢袁甫为兵部尚书,并命他暂时代理吏部尚书。
袁甫的官位高了,职责也更重。正当他准备大展身手之时,不幸罹病,不治而死。
理宗闻讯,大为惋惜,追赠通奉大夫,谥曰“正肃”。
袁甫结束了他刚直不阿、为官廉明的一生。
他好学不辍,著述颇丰,计有《孝说》、《孟子解》、《后省封驳》、《信安志》、《江东荒政录》、《防拓录》、《乐事录》等书。
上一篇:薛奕
下一篇:许安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