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迁
一、理事明快的内阁大臣
谢迁,字于乔,号木斋,余姚(今属浙江)人。余姚北滨杭州湾,姚江逶迤而过,风光秀美,文化兴盛,名士辈出。谢迁聪明伶俐,博闻强记。成化十年(1474)八月,他参加浙江乡试,一举夺得第一; 翌年二月,赴京会试中选; 三月殿试,又一举夺魁。
中状元后,谢迁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累迁为左庶子,侍从皇太子朱祐樘,以备顾问。
成化二十三年八月,宪宗病死,年18岁的皇太子朱祐樘即位,年号“弘治”,是为孝宗。弘治元年(1488)春,宦官郭镛上疏,奏请预选良家美女以充后宫。当时,宪宗刚下葬四五个月,孝宗还在服丧,大选嫔妃是不合礼仪的。于是,谢迁上疏,奏言: “大行皇帝的陵墓还没修好,选妃事理应来日。况且,丧满除服也为期不远。陛下富于春秋,请等守丧期满,再议此事。”孝宗乃贤明之君,虽年轻,但稳重持成,勤于政事,也能听进逆耳忠言。他欣然接受了谢迁的建议。从这件事上,年轻的皇帝觉得谢迁是个人才,擢为日讲官,每天为他讲解经史。
谢迁恪守儒家的“衣冠正,动作慎”这一教导,每逢进讲,他都衣冠整洁,正襟危坐。进讲的前一天晚上,他穿戴好官服,像给皇上当面进讲一样,预习一番,直到熟练为止。他的讲解,言简意赅,大令孝宗称赞。
不久,谢迁进官为少詹事兼侍讲学士。少詹事是太子东宫衙门詹事府的副长官,仅是授给谢迁的一个虚衔,他的真正职位是侍讲学士,侍从皇上,讲论经史。
弘治八年,孝宗诏令谢迁与李东阳入阁,参与机务。李东阳是茶陵(今属湖南)人,天顺八年(1464)进士,很有文才,时为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谢迁有丧在身,在家守丧,力辞不就,服满始入内阁。当时,内阁首辅是宜兴(今属江苏)人徐溥,为人谨重有气度。同在内阁的还有洛阳(今属河南)人刘健,为人举止端庄。几个内阁大臣同心协力,匡失救弊; 孝宗是英明贤主,励精图治。大明帝国至此再度焕发生机,史称“弘治之治”。
当然,同朝为臣,龃龉也是有的。谢迁擅长诗词,但略逊于吴宽。吴宽是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成化八年的状元。谢迁入阁后,向首辅刘健推荐吴宽,引他入阁。刘健坚决不同意,谢迁道: “吴公科第、年龄、声望皆先于迁,迁实自愧,岂有私于吴公哉?”不过,几个大臣还能和睦相处。
弘治十一年,谢迁加官为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他上疏劝皇太子要亲贤人,远小人; 勤学问,戒逸豫。孝宗嘉之。
孝宗虽是贤明之君,但有时也不免为一二宦官所惑。弘治十一年,奸宦李广劝孝宗建毓秀亭于万岁山,孝宗采纳,遂兴土木。亭子刚建好,孝宗的幼女便夭折了。不久,清宁宫又失火。望日者说是李广建亭触犯了忌讳,故遭天罚。李广畏罪自杀。于是,已代徐溥为内阁首辅的刘健、谢迁、李东阳借此事而上疏谏诫道: “古时帝王没有不遇灾而惧的。近来,奸宦迷惑圣上,贿赂公行,赏罚失当。天灾降临,正是因此。今幸元恶殄丧,圣心开悟,但余患未除,积弊未革。伏愿圣上发愤图治,进贤黜奸,赏罚分明。凡应实行的,不要犹豫不决,要果敢; 不要因循守成,不敢作为,以贻后悔。”孝宗嘉而纳之。
谢迁是个善于处理问题的人,他处理问题机智果敢,能切中要害。有一次,他发现禁军中的御马监、腾骧四卫吃空额、冒领军饷的现象很严重,就向孝宗揭发了此事。孝宗听说堂堂禁军竟有此事,大为光火,命谢迁拟旨禁止。谢迁说: “虚言设禁,于事无益,应令有关部门查明真相,据实奏闻。然后严立法令,有犯必诛。这样,问题大致可以解决。”孝宗采纳了这一建议,多年的积弊果然被革除了。
当时,内阁的3个重臣李东阳、刘健、谢迁办事各有特点,李东阳多谋,刘健果敢,谢迁明敏,且口才极好,时人为之语曰: “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天下称三人为贤相。
二、遭刘瑾迫害
弘治十八年五月六日,病危中的孝宗于病榻前召见内阁首辅刘健和内阁大学士谢迁、李东阳,他强打精神,坐起来,絮絮叨叨地自叙他即位以来的所作所为。最后,他拉着刘健的手,对他和谢迁、李东阳说: “诸位爱卿辅佐朕劳苦功高。太子聪明,但尚年幼,好玩乐,卿等要督促他好好读书,辅佐他成为英明君主。”刘健、谢迁、李东阳欷歔顿首,受命而出。
翌日,孝宗驾崩,皇太子朱厚照即位,年号“正德”,是为武宗。
武宗与他那位励精图治的父亲恰好相反, 他虽不失聪明,但心思全用在玩乐上,踢线球,斗蟋蟀,相扑,放鹰,走狗……朝政大事,不管不问。臣子们呈上来的奏疏,他只画上“闻知”两字,便掷到一旁。身边又有一个怂恿他游玩的奸宦刘瑾。此人生于兴平(今属陕西),年少时自阉入宫,入东宫服侍当时还是皇太子的朱厚照。他生性狡诈、阴险,极力迎合主子的癖好,怂恿他游玩。
刘健、谢迁、李东阳3个顾命大臣对武宗原是抱有希望的,他们将孝宗想兴办和革除的事情以孝宗遗诏的形式颁布,奢想继续推行改革,完成孝宗未竟事业。但武宗对此根本不感兴趣,他在刘瑾的陪同下恣肆玩乐。眼看孝宗创下的基业就要毁于一旦,谢迁忧心如焚,他多次上疏劝谏,武宗置若罔闻。
劝谏是没用了,谢迁与刘健、李东阳密议,决定采取行动,拿刘瑾开刀。
正德元年(1506)十月,户部尚书韩文联合若干大臣上疏,历数刘瑾及其同党罪行,力请将这伙奸人明正典刑。武宗见众人已是怒不可遏的样子,感到难以再庇护刘瑾了,遂把韩文等人的奏疏下发内阁讨论,提议从轻发落刘瑾,让他去南京服苦役。刘健召集内阁大臣商议此事,谢迁建议杀了刘瑾,刘健等极赞同。武宗无奈,只得同意。刘瑾的死党焦芳闻讯,连忙报告尚蒙在鼓里的刘瑾。刘瑾大惊,带着几个心腹火速奔赴武宗寝宫,围着他放声大哭,乞求皇上饶命。武宗本就不想严惩刘瑾,经刘瑾他们这么一闹,觉得处死刘瑾未免太过分了,越想越气,遂下令赦免刘瑾,且任命他为24个宦官衙门中最重要的司礼监的太监,命他的同党马永成、谷大用提督东厂、西厂两个特务机构。
刘健、谢迁、李东阳等未曾料到局势逆转,遂上疏辞官回乡。武宗批准了刘健、谢迁的辞呈,但没让李东阳走。因为李东阳为人和缓,当初内阁讨论诛杀刘瑾时,他不像谢迁那么积极,故武宗把他留了下来。给事中吕翀、刘等15人上疏,称刘、谢不能走,刘瑾下令重重杖责15大臣。
第二年三月,刘瑾召群臣跪在金水桥南,听他宣布“奸党”名单,谢迁名列第二。而刘瑾的死党焦芳尤怨恨谢迁。当初谢迁临走时,荐举礼部尚书吴宽、吏部左侍郎王鏊入阁,以排挤竭力想钻进内阁的焦芳。焦芳大为愤怒,遂奏请武宗批准,贬谢迁之弟、兵部主事谢迪和谢迁之子、编修谢丕为民。
正德四年,刘瑾、焦芳再次拿谢迁开刀,欲治之罪。
这年二月,浙江应诏令荐举4名怀才抱德之士,其中,余姚3名,即周礼、徐子元、许龙; 上虞(今属浙江)1名,即徐文彪。谢迁是余姚人,上虞毗邻余姚。刘瑾、焦芳借此事大做文章,说谢迁从中做手脚,使荐举的人都是他的同乡,并下令逮捕周礼等人,严刑拷问。周礼的供词中牵连谢迁,刘瑾欲逮捕谢迁,籍没其家,李东阳竭力反对,为谢迁辩解。焦芳在一旁厉声说: “即使宽贷,亦应把他除名! ”武宗遂按焦芳的意思,把谢迁除名,免为平民,将周礼等人流放戍边。尚书刘宇又弹劾这次荐举人才失实,谢迁被罚米若干。武宗还下令,自今以后,余姚人不得当京官,著为法令。这年十二月,谏官按刘瑾的意思,奏请夺谢迁的诰命,追还赏赐的玉带。同时被夺诰命的还有刘健等675人。
刘瑾、焦芳之流处心积虑要置谢迁于死地,人们都替谢迁担忧。而谢迁不以为然,整天谈笑风生,与人下围棋,或赋诗自娱。时人叹服。
三、再度出仕
刘瑾等祸国殃民,使大明江山日下,正直的大臣不顾个人安危,纷纷弹劾,武宗对他也有所不满。正德五年八月,刘瑾被寸磔于北京,族人、同党皆伏法。武宗诏令受刘瑾迫害的谢迁等人以原官退休。
正德十六年三月十四日,武宗病死,他的堂弟朱厚熜即位,年号“嘉靖”,是为世宗。世宗遣使存问谢迁,起用谢迪为参议,谢丕官复原职。谢迁遣子谢正去北京谢主龙恩,带去一道奏疏,劝世宗勤学、法祖、纳谏。世宗赐诏褒赞。
嘉靖二年,复遣使存问谢迁。嘉靖六年,内阁大学士费宏受奸人排挤,被迫辞官。临去,他推荐谢迁入阁。新出任内阁首辅的安宁(今属云南)人杨一清为了阻止奸臣张璁入阁,也力主起用谢迁。于是,世宗遣使赍他的手敕去余姚谢家,诏命谢迁入阁理事,命巡抚、巡按等官敦促谢迁立即上路。谢迁时已79岁,不得已而受命。等他到了京师,张璁已入阁; 而官居首辅的杨一清资历远较谢迁为浅,见张璁已经入阁,担心谢迁来了影响他的地位。谢迁入阁数月,见处境尴尬,力辞阁臣,奏请回家养老。世宗不允,特加优遇,天冷时免他上朝; 除夕之夜,特赋诗以赐; 听说他生病,遣太医诊视,赐药。尽管如此,谢迁在内阁实在无法与杨一清等相处,遂于次年辞去。
正德十年,年83岁的谢迁病死于家。世宗诏赠太傅,谥号“文正”。明代状元90人,获谥号的27人,谢迁是其中之一。
他的弟弟谢迪官至广东布政使,儿子谢丕官至吏部左侍郎。
上一篇:诸大绶
下一篇:赵以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