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甡
金甡,字雨叔,康熙四十年(1701)生于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杭州)。金氏原藉会稽(今浙江绍兴),后迁钱塘。金甡的曾祖、祖父做过县主簿、知州一类的地方官。金家虽系书香门第,但名望不大。金甡排列第三,他的大哥金虞,举人出身,做过几任知县,以文章闻名于浙江,是金甡的启蒙老师。金甡21岁参加县试,考得第一。雍正元年(1723)参加浙江会试,考中举人。但在来年的会试中落第。
落第后,金甡回到了老家。他没有灰心丧气,更加发愤攻读,自司马迁《史记》以下诸史,点勘诵习,旁及儒经、名人文集。他的学问日进。
一天,老母罹病,金甡外出,不在家中。当他闻悉后,狂奔回家。路上,他乞求苍天保佑,许愿母病愈后手抄《华严经》以报答。他到家后,母亲已昏了过去,气息奄奄。金甡用嘴对母亲的腹脐呼吸,过了很长时间,母腹中有声。金甡又抓药给母亲服下,母亲苏醒过来了,不久痊愈。母亲病好那天,金甡便开始手抄《华严经》,历时12年。
此后,金甡多次参加会试,皆不中。
每次落第,他都发誓下科再展身手。为此,他忘我地学习,游历大江南北,拜师求教。他的好学精神令众人赞叹。
乾隆六年(1741),一个钱塘同乡荐举他出任国子监学正。国子监是最高学府,长官叫祭酒,有博士若干名教导监生,学正是博士的助手,协助博士教导,并担负训导之责。金甡开始步入仕途。
第二年,年已41岁的金甡于三月再次参加会试。
会试有3场,分别于初九、十二、十五日举行。前一日点名入场,后一日交卷出场。四月十五日放榜,金甡高居榜首,夺得会元桂冠。会试前10名的卷子要呈皇帝御览,当朝天子高宗对金甡的卷子大加赞赏。
会试中式的叫贡士,贡士于四月二十一日参加殿试,时间是一个白天。“读卷大臣”评完考卷,选定前10名,贴上黄签,标上名次,送呈乾隆皇帝裁决。乾隆帝相中其中的一份,于卷首朱批“第一甲第一名”6个大字。殿试卷是经过弥封的,连皇帝也不知这第一甲第一名是谁人的答卷。皇帝朱批后,“读卷大臣”把卷子捧到红本房,拆弥封填榜。这时,方知第一甲第一名乃杭州府钱塘人金甡。
此科共录取进士323名,三鼎甲为金甡、杨述曾、汤大绅。第二甲90名,第三甲230名。在这323名进士中,后来最有作为的,当推状元金甡。
按惯例,金甡中状元后入翰林院为修撰,三迁至侍讲学士。乾隆二十三年,入值上书房。
上书房是皇子读书的地方,在乾清宫左边。皇子6岁入上书房读书。教师由皇帝特派,称“授读师傅”。授读师傅的人选是极为挑剔的,要求品行端正,学问广博。乾隆一朝,上书房最有名的授读师傅有谢墉、金甡、庄存与、刘星炜四人。谢墉,字昆城,嘉兴嘉善(今属浙江)人,乾隆十七年进士,两次入值上书房。庄存与,字方耕,常州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乾隆十年第一甲第二名进士,即俗称的“榜眼”,官至礼部侍郎。刘星炜,字映榆,与庄存与同乡,乾隆十三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谢墉、金甡、庄存与、刘星炜四人皆以学行著称。
金甡性耿直,皇子嬉笑,不专心读书,他必当训导,毫不留情,诸皇子皆敬惮之。金甡重情义,不贵钱财。一年,遇上乾隆帝生日,大臣们都贡献金银珠宝以庆贺,金甡却贡菜石菊花一枚,号曰“东篱寿友”。同僚讥其寒酸,金甡道: “天子富有四海,什么没有?我等敬献礼物,不过是为了合君臣之好罢了。此物我所珍惜,故献上丹陛,若乡野村妇献芹菜之意耳。”众人叹其诚朴。
金甡识大体而不拘小节。他长得高大而胖,夏日酷暑,便光着脊梁于园中纳凉,全然不讲那些“衣冠正,动作慎”一类的礼仪。
他在上书房做了17年的授读师傅,擢为詹事,总理东宫事务。再迁为礼部侍郎。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帝去热河游玩,金甡侍从前往。一天,他正要入宫值班,突然发病倒下了。大学士刘统勋奏告乾隆帝,乾隆帝让他休假养病。直到次年病有好转,才回到他的礼部侍郎任上。乾隆四十七年,金甡病逝,享年81岁。
金甡安葬后,他的门生朱珪为恩师作《礼部左侍郎金公甡墓志铭》,其铭曰:
斗魁戴匡,厥象正方。
公秉其气,不严而庄。
读书万卷,老而不忘。
……
金甡元配王夫人,先金甡而死,诰赠一品夫人。继室胡夫人,诰封一品夫人,乾隆五十三年病卒,享年85岁。金甡有三子,长子金三事,先金甡而死; 次子金三吾,乾隆四十二年考中举人,官至知县; 小子金三俊,太学生,做过盐官。女四人,皆许配宦官人家。其中,二女嫁给吏部文选司主事汪孟皃,他们的儿子汪如洋,会试、殿试皆第一。
上一篇:金榜
下一篇:陈于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