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昌
科举考试中把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名会元、殿试第一名状元,叫做“连中三元”。自唐迄清,漫漫1200多年,可考的状元596人,而“三元”仅13人(一说12人,或云14人)。清代立国267年,开科112次,状元114人,而连中三元的仅2人。第一个是乾隆四十四年(1779)的状元、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钱棨,第二个便是陈继昌。
陈继昌是广西临桂(今广西桂林)人。广西地处西南边陲,自唐宋以来文化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临桂,为广西省会,不仅山水甲天下,文化也特别兴盛,仅清代这里便出了4个状元。陈继昌原名陈守壑,字莲史。曾祖父陈弘谋,号榕门,雍正元年(1723)第三甲第12进士,官至协办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满、汉各一人,正一品。陈守壑的父亲陈兰森,乾隆二十二年第二甲第26名进士。陈家在临桂算是名门望族。
陈守壑聪明好学,决心走父祖科举入仕之路。
嘉庆十八年,守壑参加广西乡试,考中解元。在来年的会试中却落榜了。嘉庆二十二年、二十四年,他又两次参加会试,皆不中。
但他没有气馁,更加刻苦地学习。
嘉庆二十五年,陈守壑第四次参加会试。
据说,此科会试的主考官是员尚书,他入闱时,梦见两广总督阮元来拜访,并赠貉裘领。主考官大人不解其意。而陈守壑在二月初九入场前的一天夜里,梦见一个叫陈继昌的考中第22名,一个叫陆沅的考中第24名; 而这个陆沅,也是他陈守壑。醒后,陈守壑觉得这是神的启示,遂改名曰“继昌”。二月初九入场,陈继昌的号舍(考生考试的场所)是22号,而隔壁24号的考生,则是陆沅。陈继昌大喜。
初九、十二、十五日3场考试下来,陈继昌名列榜首,夺得会元桂冠。
四月二十一日,殿试在保和殿举行。参加角逐的贡士共246人,名士济济。陈继昌学高一等,夺得状元。
陈继昌成为清代第二个“三元”,也是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位“三元”。
至此,那位会试主考官大人才恍然大悟: 阮元字伯元,姓、名、字三者合起来,恰为“三元”, “阮”字偏旁为“陈”字之半; 阮元总督两广,“三元”为两广人; 貉裘则是翰林院官员的官服。而陈继昌也明白了: 陆沅的“沅”字,水旁,三笔,乃“三元”兆; “陆”字也得“陈”字之半,故梦中说陆沅也是他陈守壑。
当然,这两个梦都是无稽之谈。因为连中三元极为不易,故有种种神话。历史上的“三元”大都如此,关于清代第一个“三元”钱棨,也有若干神话传说。
中状元后,按照惯例,陈继昌入翰林院为修撰,掌修国史。他多次出任乡试考官,历任山东兖州知府,直隶保定知府,江西按察使,山西、甘肃、江宁等地布政使。但非常遗憾的是,他既没有任何才气横溢的著作行世,也没有卓越出众的政绩可言。
陈继昌的夫人是一个侍郎的侄女,颇具诗才。丈夫连中三元之后,她曾赋诗相赠,诗句有“独秀高惊天极柱,一枝青出桂林村”,把“陈三元”比做桂林的独秀峰,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至于“陈三元”本人,更是非常狂妄。由于他“三元”及第之后,又曾朝考第一,故他外出巡视,总爱打着“四元及第”的牌子招摇过市。据说,他平时常用两方小印,一方刻有“生平不作第二人想”,一方刻有“古今第十二人”,充分表现了他对功名的满足。
上一篇:陈祖仁
下一篇:陈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