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孙权
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大概都知道吴国的创业之主孙权,本文专门介绍这位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
英雄少年
孙权,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孙坚,汉末被封为乌程侯、破虏将军; 兄孙策,曹操表为讨逆将军、吴侯。
孙权为孙坚次子,出生之时,方面大口,双目炯炯有神,孙坚十分惊奇,以为他有贵相,对他特别钟爱。后来,相面专家刘琬见了,对人说:“我看孙氏兄弟几人虽然个个才华出众,但都寿禄不长。只有孙权相貌奇伟,有大贵之相,而且寿命最长。”
孙权少年时期就随父兄转战南北,见多识广。他又十分喜欢读书,不仅阅读了 《诗经》、《尚书》、《礼记》、《左传》等儒家经典,而且浏览了许多历史和军事方面的书籍。十岁那年,孙坚因帮袁术争夺荆州而中箭身亡。从此之后,孙权就随长兄孙策寄寓军旅,开始了他的军营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系统的文化修养,使孙权很快地成长起来。
孙权虽然年轻,却性格开朗,胸怀宽广,度量恢宏,好侠养士,仁义而有决断,因此名声很快地赶上了他的父兄。孙策出兵江东时,孙权经常帮他出谋划策,孙策十分惊奇,以为自己的智谋也赶不上这位弟弟。因此,每次宴请宾客,孙策总是对孙权说: “在座的各位谋臣猛将,将来都会成为你的部下僚佐。”
孙策见孙权确有才能,便委任他为阳羡 (今江苏宜兴一带)县长。这时,孙权才15岁。
当时,选官制度实行的是察举制,郡中推举孙权为孝廉,这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主要科目之一。州中又推举孙权为茂才。茂才就是秀才,也是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在州郡官员的推荐下,孙权不久就代行奉义校尉的职权。担任了仅次于将军的军职。
继承父兄之志
东汉建安五年 (200),孙策遇害,临死之前,将重臣张昭等以及孙权召到床前,先对张昭等人说: “现在天下大乱,如果据有吴、越之众,保有三江之固,足以坐观成败,进而兼取天下。请诸君好生照顾吾弟!如果仲谋不长进,公等可自取权位。”孙策的意思,是想用这些话来安张昭等人的心,稳定他们辅佐之意。策又将官印授予孙权,对孙权说:“若论率江东之众,冲锋陷阵,与天下英雄争高下,你不如我;若论举贤任能,使众人齐心协力保有江东,我不如你。你可善自为之!” 当夜,孙策身亡,年仅26岁。
就这样,孙权继承孙策的职位,成了江东的最高统治者。这一年,孙权才18岁。孙权以弱冠之年,骤临大丧,哀痛不已。他抚摸着兄长的尸体,痛哭不止。长史张昭对他说:“现在难道是哭的时候吗?当今豺狼满道,奸邪竟逐,如果仅仅哀痛亲人,岂不是开门揖盗,将江山事业拱手送人?”孙权这才勉强收泪。张昭等人劝慰了一番,帮着孙权换了衣服,扶他上马,立刻到各军营巡视将士,抚慰人心。
孙权继承其父兄的事业之时,虽已拥有会稽、丹阳、吴郡、豫章、庐陵和庐江六郡,但这些地方新占不久,人心并未归服,统治并不巩固。将士新丧主帅,见继位者年轻,放心不下。许多江东英豪和北方寄寓之士,也多徘徊观望,有人甚至想改换门庭,另投新主。在此关键时刻,江东名士周瑜从驻地巴丘率军前来,稳住了军心,与张昭等说服众人齐心辅佐幼主,到处宣传孙权有帝王之相,可以共成大业。于是,江东人心渐安。
已占据北方大部地区的曹操,早就有统一天下之志,见江东孙策新丧,人心不稳,便欲乘机伐吴。当时在朝中任侍御史的孙策旧臣张纮进言劝阻道:“乘人之丧进兵,不合古义,有不仁不义之嫌。如果征伐不利,会将好友变为仇敌。不如利用这个机会,厚意待之,孙氏必然感恩戴德。”曹操听从其言,上表表孙权为讨虏将军,领会稽太守。
于是,孙权便名正言顺地行使职权。他待老臣张昭以师傅之礼,以周瑜、程普、吕范等旧将为将,统率军士。同时,招纳名士、聘请俊杰,一批从北方流寓至江南的人士如鲁肃、诸葛瑾等人都成为孙权的座上客,逐渐得到重用。然后,孙权分兵遣将,开始征伐不服从自己的人,巩固在江东的统治。
这时,孙策生前委任的庐江太守李术不肯接受孙权的领导和指挥,并多有招降纳叛之事。孙权写信给李术,要他交出叛将。李术回答说: “有德之人,人们自然归顺他; 无德之人,人们肯定背叛他。我不能再把这些人交还与你。”孙权大怒,决定出兵征伐李术。
孙权估计李术受攻,必然要向曹操讨救,就先以李术曾杀掉曹操委派的扬州刺史严象一事作为出兵理由,写信给曹操,说:“严刺史从前为您所用,又是州中的长官。但李术为人凶恶,藐视朝廷之法,残害州官,残无人道,应该速速将其诛灭,以惩罚丑恶之人。现在我要讨伐他,上为朝廷扫除不法之徒,下为州郡报仇雪恨。这是天下通义,更是我夙夜所思之事。只恐怕李术受攻、害怕诛杀,必然捏造情况,向您求救。您在朝廷中担任要职,举足轻重,海内之人都望着您。希望您命令下面执事官员,不要听信李术的一面之辞。”这一来,孙权既为自己造了出兵的舆论,又堵住了李术的求救之路。
接着,孙权便出兵把李术包围在皖城。李术果然向曹操求救,曹操便不肯出兵救援。皖城城中弹尽粮绝,终被攻破。孙权杀了李术,又将李术的部曲军士三万余人徙往别处,除掉了这一心腹之患。
在孙氏家族内部,也有人企图作乱。孙权的叔伯哥哥孙辅担心孙权不能保住江东,便借孙权出行之机,派人拿着书信去邀曹操前来,不想所派之人没去见曹操,反倒将书信径直交给了孙权。孙权得到此事,火速返回。回来之后当作不知道,招呼张昭一同去见孙辅。孙权半开玩笑地说: “兄长快乐够了,不想活了? 为什么呼唤他人来江东?”孙辅心中大惊,可嘴里却矢口否认。孙权便把孙辅写给曹操的信拿给张昭看。张昭看后十分愤怒,随即扔给孙辅。孙辅满面羞愧,不发一言,于是孙权将孙辅的左右心腹之人杀个一干二净,将他的部曲军士分给各将,将孙辅迁徙东部,看管起来,又清除了一个隐患。
镇压了内外叛乱之后,孙权在江东的统治便逐渐安定下来。
镇抚山越 剿灭黄祖
有了立足之地后,进一步开疆拓土、扩大基业便提上了日程。鲁肃给孙权分析天下形势道:“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也难以一时扫除。为将军您打算,只有据有江东,成鼎立之势,以观天下之变。再乘北方多变之秋,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将长江流径之地全部占有,然后就可以称帝王之号以图天下。这乃是汉高祖的功业啊!”孙权听了十分高兴,决定采纳鲁肃的意见,首先剿灭黄祖。
东汉建安八年 (203),孙权出兵江夏,西征黄祖。黄祖败退到夏口,闭城坚守,孙权一时无法攻克。这时,鄱阳、乐安等地的山越纷纷起兵反抗孙权的统治。孙权见后方不稳,只得退兵东归。孙权统治区内的山越人,大多分布在丹阳、豫章、庐陵一带的深山险地。他们是秦汉时代百越的后裔,为了逃避汉族官府的统治和剥削,隐遁山林,以血缘关系群居。汉末群雄割据,他们拥“宗帅” 自立,组成“宗部”、“宗伍”,大者数万家,小者几千户,拒绝向官府纳税服役。山越人强悍好武,勇于阵战,极难战胜。孙权继初之初,即分派各将对他们进行镇抚,但收效不大,他们仍然时常闹事。孙权受到山越的牵制,难以对外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征黄祖东归之后,孙权决心先解决山越问题,便派征虏中郎将吕范率兵平鄱阳(今江西波阳),荡寇中郎将程普率兵讨乐安(今江西德兴)。又派骁勇之将到山越群居难以治理之县镇守,以建昌都尉太史慈领海昏 (今江西永修),别部司马韩当为乐安长,周泰为宜春(今江西庐陵)长,吕蒙为广德 (今安徽广德) 长。这些将领不时出兵,将各地山越的宗帅擒拿斩首,强迫山越人出山定居,将强壮者补为军卒,替政府打仗卖命,老弱妇幼列为编户农民,从事生产,向国家交纳谷帛。经过几次大的剿抚行动之后,山越的反抗暂时减弱,孙权的内部进一步稳定了。
建安九年 (204),正当孙权在豫章的椒丘指挥诸将平定山越之际,孙权的弟弟丹阳太守孙翊被丹阳大都督妫贤、郡丞戴员所杀。妫、戴二人都不是孙氏的老部下,早就心怀二意。他们怂恿心腹之人边洪,利用孙翊宴请本郡各县县长后出来送客的机会,从背后将孙翊砍死。郡中一时大乱,边洪潜逃山中。翊妻徐氏出面悬赏缉拿边洪,不一日,将边洪捉拿归案。妫贤、戴员将罪过全部推给边洪,将洪诛杀灭口。郡中诸将吏都知道是贤、员二人所为,但力量单薄,不敢有所动作。驻守京口的孙河领兵前去讨伐,亦被贤、员所杀。二人又派人去与曹操的扬州刺史刘馥联络,准备归降曹操。妫贤入居孙翊府中,将孙翊的嫔妾、财物全部据为己有,并企图霸占徐氏。徐氏骗他如能宽限几天,待给亡夫祭奠完毕,除去丧服,便可答应。妫贤同意。徐氏便秘密派亲信之人对孙翊的亲近旧将孙高、傅婴等人说:“妫贤已将孙太守婢妾全部掠来凌辱,又来逼迫夫人。夫人之所以假装答应,是安其心意以免灾祸。夫人打算用计诛杀二贼,请你们帮助。”孙高、傅婴流着眼泪对来人说:“我们平日受孙太守恩德,无以相报。现在之所以不以死来报答,是因为我们考虑到大仇未报,虽死无益。我们还未商量好计策,故未告知夫人。夫人所说杀敌报仇,正是我们朝思暮想之事。” 于是,二人便秘密召集来孙翊亲近的心腹二十余人。将徐氏报仇之意申告,一同对天盟誓,定好计谋。到了祭奠那一天,徐氏哭泣尽哀已毕,便换下丧服,重又沐浴熏香,梳妆打扮,吩咐左右更选别室,设置床铺帷帐之物,一应俱全。徐氏欢颜悦色,毫无悲戚之容。左右人不明究竟,惊诧不已。妫贤偷偷观察徐氏,见她如此,以为真的回心转意,便不再疑心。徐氏便命侍妾将孙高、傅婴二人唤入,将二人藏在屋内。又使人报告妫贤,说已经除凶为吉,请妫贤入室。妫贤兴高采烈而入,徐氏迎出门来,倒地便拜。妫贤见状,不由自主,便屈身回拜。贤刚一弯腰,说时迟,那时快,徐氏便大呼: “二君快出!”高、婴二人飞身而出,挥刀将妫贤砍翻。其余人趁机将戴员杀死在门外。徐氏便重又换上丧服,以贤、员二人首级祭奠孙翊灵位。
孙权听说丹阳大乱,孙诩被杀,连忙从椒丘率军赶回丹阳,将贤、员二人余党通通诛杀,并擢升孙高、傅婴二人为牙门将,其余有功人员分别给予赏赐。
建安十三年 (208),孙权又率军攻打黄祖。这一次,黄祖的旧将甘宁立了大功。甘宁,字兴霸,勇冠三军,射艺尤精。当初,他率家僮佃客八百人投奔刘表。刘表乃一懦弱之人,不习军事,对甘宁亦不重视。甘宁观察刘表难成大事,便欲东投孙氏兄弟。黄祖时在夏口,将甘宁拦住,留他在军中呆了三年。黄祖不善用人,只将甘宁以平常之人看待。孙权初攻黄祖,黄祖败退。权将凌操将兵紧追不舍。多亏甘宁将凌操射死,黄祖这才逃脱。回来之后,黄祖竟无一言相谢,待甘宁如初。黄祖手下都督苏飞数次推荐甘宁,黄祖不用。甘宁气极,遂投奔孙权而去。周瑜、鲁肃共同推荐,孙权便对甘宁礼遇有加,有如旧臣。甘宁感恩戴德,便向孙权献计道: “现在汉朝气势已尽,曹操早晚要行篡汉之事。荆州之地,位置重要,山川形势为东吴之首。我看荆州刺史刘表,既无深谋远虑,又无良臣猛将,其子又低劣无能,所以基业不能传世。大王应当极早图取,不可让曹操占先。但图取荆州之计,在于先取黄祖。黄祖已昏老多病,财谷并乏,左右之人贪赃枉法,吏士心怀不满,舟船武器,荒废不修。大王如率军前往,必然攻破。破了黄祖,便可继续向西,进军巴蜀了。”当时张昭在旁,不以为然地说: “现在江东还不稳定,如大军出征,恐怕要发生祸乱。”甘宁反驳说: “国家把重任托付给你,就象当年汉高祖刘邦委萧何以重任一样,你镇守后方却担心变乱,怎么又能效法古人呢?”
孙权为了奖励甘宁的计策和顾全张昭的面子,便亲自倒了一杯酒,向甘宁敬酒说:“兴霸,今年出征,就像这杯酒一样,全部托付给你了。你只要勉励自己,筹建方略,打败黄祖,便是你的功劳,何必又去计较张长史的话呢?”
当年春天,孙权亲率水陆大军,第三次西征黄祖。黄祖见孙权来势凶猛,连忙准备迎敌。他命将士把两艘大船横在江面上,又以棕榈大石系上巨绳沉入江底,船上驻扎军士千余人,以弓弩等阻挡孙权水军前进。
江东水军到了那里,只见黄祖的水军已开始放箭,一时间万箭齐发,人不得前。孙权部下偏将军董袭和别部司马凌统各领敢死之士百余人,每人身披两重铠甲,乘坐战舰,一直冲到黄祖战船跟前。董袭手执大刀,一连砍断两根巨索,战船眼看就要被江水冲走,江东水军乘势一齐冲上前去。黄祖见势不妙,忙派都督陈就率水军迎战。孙权大将吕蒙率先锋部队,冲上前将陈就杀死。黄祖军兵溃败,黄祖逃窜,江东军队上前将其追杀,并乘胜占领了夏口。
孙权消灭黄祖后,正想乘胜进取荆州,不料曹操早已抢先一步,进兵荆州,形势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联刘抗曹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荆州牧刘表病死,其子刘琦、刘琮不知所从。鲁肃听说之后,对孙权说: “荆州与我相邻,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如果占据此地,便可为帝王之业,现在刘表新亡,二子不合,军中诸将,各怀异心。刘备乃天下英雄,素与曹操不协,当初暂时依附刘表,刘表嫉妬其能而不敢加以重用。如果刘备与刘表二子齐心协力,对他们应该加以安抚,与他们结为盟好; 如果他们不能和好,应该以别的办法加以图取。请您派我到荆州吊丧,向刘表二子表示慰问,劝说刘备安抚刘表部众,同心同德,共抗曹操。刘备必然欣然同意。如果事成,天下事便不难了。如不速往,恐为曹操占先。”孙权同意,马上派鲁肃前往荆州。
鲁肃刚到夏口,听说曹操已向荆州进发,便星夜驰往荆州。等到了南郡,听说刘琮已投降曹操,刘备南下。鲁肃在当阳长坂坡截住刘备,与他共论天下大事,并传达了孙权的慰问之意。鲁肃问刘备:“刘将军现在打算往哪儿去?”备回答:“我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情,准备投奔他。”肃说: “讨虏将军孙权,聪明仁慧,敬贤礼士,江东英雄,从之如云,现在已据有六郡之地,兵精粮广,足以成大事。为您打算,不如遣心腹之人与孙将军结交,共谋大事。如果投奔吴巨,吴巨不过凡夫俗子,又在偏远之地,将来一定为人吞并,怎可值得相托?”刘备听后甚为高兴。鲁肃又对诸葛亮说: “我是令兄诸葛瑾的好友。”当时,诸葛瑾为孙权的长史,很受信任。诸葛亮对形势的看法,本来与鲁肃相同,也有联吴抗曹之意,听鲁肃说完之后,遂与鲁肃结为好友。刘备接受鲁肃的建议,不再南下,改而进驻鄂县的樊口,等待时机。
曹操接受了刘琮等人的投降后,自江陵顺流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了,请您派我向孙权求救。”刘备同意,亮便与鲁肃一同去见孙权。孙权十分焦急,见二人来,连忙迎接。诸葛亮劝说孙权道:“现在海内大乱,将军您起兵江东,吾主刘备收散兵于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现在曹操靖平内乱,已破荆州,威震四海。中原已无英雄用武之地,故刘将军逃难至此。请孙将军量力而行: 如果您觉得以吴越之兵可与曹操的中原之军抗衡,不如早与曹操绝交; 如果觉得力量还不够,为何不偃旗息鼓,卑颜屈膝侍奉曹操?现在将军表面有服从之名而内心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恐怕离祸害不远了。”孙权不高兴地说: “如果象您说的那样,刘备为什么不投降曹操?”诸葛亮见孙权发火,知道激将法已起了作用,便更进一步撩拨孙权说:“汉初田横不过是一个壮士,都能舍身取义,不为他人所辱,何况刘将军是汉朝宗室,英才盖世,众士仰慕如百川归海。如果事情不成,此乃天意,又怎能卑身事人呢?”孙权听后大怒道: “我乃一方之主,更不能以三吴之地、十万之众反而受制于人! 我志向已定,必与曹操争个高下! 当前除了刘将军之外,没人能抗御曹操,可是刘将军新败,他还能担当起这个使命吗?”诸葛亮见孙权心动,遂进一步打消他的顾虑说:“刘将军虽然在长坂坡遭到失败,但尚有关羽水军精锐及陆续归队的将士,不下万人。刘琦聚合江夏战士亦在万人之上,受刘将军指挥。曹操之众,远途而来,疲惫不堪,听说他们追击刘将军,轻骑躁进,一日一夜行三百多里,这正是古人所云‘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所以犯了兵家大忌。况且北方将士来到江南,不习水战,不善舟船。另外荆州民众投降曹操,不过是迫于兵势,暂时屈身,并未心服,一旦有事,其中必乱。现在孙将军若能命勇猛之将统兵数万,与刘将军同心协力,破曹操军队必然无疑。曹操兵败,必然北还,这样,荆州、三吴之势必然强盛,鼎足之势便可形成。成败之机,在于今日,请将军速作决断!”孙权听后大为高兴,便与群僚商议筹划。
恰巧,曹操派人送来书信。信中说:“近来我奉天子之命讨伐有罪之人,刚刚挥戈南向,刘琮便束手投降。我现在正整顿水陆大军80万,想与孙将军在江南比武嬉戏。”威胁之意,溢于纸外。孙权将信给群臣传看,群臣大都惊慌失色,长史张昭等人说:“曹操乃虎狼之人,挟天子以征四方,动辄以朝廷之命为辞,今日如果拒绝他,于事理不顺。况且我们之所以敢于抗拒曹操,就是凭借长江。现在曹操得到荆州,占领其地,刘表所治的水船战舰数千艘都被他夺去。曹操已全部放入江中,准备顺流而下,更兼有巨量步兵,水陆并进,这长江之险岂不是已与我们共同据有了吗? 至于力量众寡之悬殊,更不必多说,所以,依我看,不如暂且投降曹操。”群臣议论纷纷,都以为张昭所言甚是,曹操确实势不可挡。只有鲁肃一言不发。孙权心中不乐,沉吟半天,实在委决不下。过了一会儿,孙权起身到厕所去,鲁肃追孙权于窗外,权知道他的意思,拉着鲁肃的手,问道:“爱卿想说什么?”鲁肃说: “刚才我已观察思虑过,众人之议,都是想贻误将军,不足以成大事。现在我可以投降曹操,而您不能够。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如投降,曹操恐怕会打发我回家乡,回乡之后,按我的才能、门第,也还可以当个诸曹从事之类的官吏,可以乘华车、率吏卒、交结士人及朝廷命官; 如果不断升迁,当上州郡长官恐无问题。将军您如降操,曹操会怎样安置您呢?请您三思!希望将军早定大计,不要听从众人之议。”孙权执着鲁肃的手,叹息道:“唉,众人的议论,真使我大失所望!现在爱卿为我筹划大计,甚合我议。”
当时,鲁肃劝孙权把周瑜从鄱阳召回来商量。周瑜,字公瑾,风流儒雅,姿貌出众,东吴之人皆称他为周郎。瑜气度恢宏、胸有大计,文武韬略为东吴诸臣之冠,连老将程普后来也倾心折服,逢人便讲:“与周公瑾相交,好象饮甘醇美酒一样,不觉令人自醉。”江东桥公有两个女儿,都是国色天香。孙策自娶大桥,周瑜娶小桥,因而与孙氏兄弟有姻亲。孙策死后,孙权倚周瑜甚重,以兄长之礼事之。召回周瑜后,孙权又召集群臣商议大计,周瑜说:“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丞相,其实是乱臣贼子。将军您英雄神武,有雄才大略,兼仗父兄壮烈遗风,割据江东,占地数千里,兵精将广,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清除污秽。现在曹操自来送死,为什么还要投降他?我替将军分析过当前的形势:现在北方尚未平静,马超、韩遂等还在关西,是曹操的后方之患; 曹操舍弃车马,倚仗舟船,来与我们争雄,岂不是弃长用短? 当前正值盛寒、马无草料,中原之兵又跋涉于江河湖湾之间,不服水土,疲劳过度,必然生病,这些都是用兵者的大忌,而曹操居然敢冒然行之。将军捉拿曹操,正在今日! 您如果给我精兵数万,前往夏口迎敌,保证为您取胜!”孙权说:“曹操这个老贼,早就有篡汉自立之心,只不过忌惮袁绍、袁术兄弟,吕布、刘表与我几个人。现在数雄已灭,只有我还在与他抗衡。我与曹操老贼势不两立!公瑾认为应当抵抗,正合我意。这是上天把你授给我啊!”说毕,孙权双目圆睁,拔出佩刀,“嗖”地一声砍去前面案几一角,大声喝道: “诸将吏谁要再说投降曹操,就象这案几一样!”
当晚,孙权在室内来回徘徊,或低头沉思,或仰首长叹。他虽下决心与曹操决一雌雄,可总担心兵力太少,难以取胜。正想派人召来周瑜商议,恰巧周瑜推门而入。原来,周瑜料想到孙权必然心存疑虑,特来打消他的不安。周瑜对孙权说:“众人只见曹操书信上说他有水陆大军八十万,便惊慌不已,不再细想是否真实。其实,照实细细算来,曹操所带领的中原军队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早已疲惫不堪; 收降刘琮,得到刘表的军队不过七、八万,况且他们都心怀狐疑,不会奋力作战。以疲惫之卒,督率狐疑之众,数量再多,也不值得害怕。我如有精兵五万人,便足以制服曹操,请将军不必忧虑!”孙权抚摸着周瑜的脊背,感叹地说: “公瑾所言,正合我心。张昭等人,怀有私心,各顾妻子家业,使我深为失望,仅你与鲁子敬与我同心,这是苍天以二卿赞助我呵。五万兵一时难以调集,我已选足三万人,船粮战具军械已备齐。你与鲁子敬、程普等将便为前部,我当不断续以援兵,多送粮械,作你们的后援。你如能决胜,自可决胜; 如不利,就返回我处,我当与曹操决战。”于是,孙权便正式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都督,率军与刘备共进,合力防御曹军。又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瑜、普筹划方略。
刘备率军驻在樊口,每日派人在水边巡逻,等侯孙权军队的到来。巡逻兵望见周瑜船队远远而来,火速报告刘备,刘备立即派人前往慰劳。周瑜对来人说: “我军务在身,难以脱开,如果刘将军能亲自前来,瑜感激不尽。”刘备便乘单船前往周瑜军中。刘备对周瑜说:“周将军今日抗拒曹操,我深以为是。不知您有多少军队?”周瑜回答:“三万人。”刘备说: “太少了。”周瑜不以为然地笑道: “这些足够用了,刘将军只看我破敌吧。”刘备想请鲁肃来共同交谈,周瑜道:“我受命不得随便离开职位,如想与鲁子敬相见,请单独会他。”刘备深愧自己言行不慎,见周瑜执法严明,又转愧为喜。
周瑜等率军前进,与曹军在赤壁相遇。当时,曹操兵马已患疾疫。初一交战,曹操军队小有失利,曹操便屯驻江北,周瑜等驻扎南岸,二军隔江相望。周瑜苦于无破曹之计。瑜部将黄盖献计道:“现在敌众我寡,难以持久。曹军因不习舟船,已将战舰连在一起,这样行动不便,正利于我们采取火攻。”取得周瑜的同意后,黄盖便先派人送书信给曹操,假称欲降曹操,并定下投降时日。黄盖等便准备战船十艘,船中载满干柴、芦苇、油脂等易燃之物,上面盖上帷幕、插上旌旗,并将小船系于船尾。到了约降之日,恰巧刮起东南大风,黄盖等率军登上引火之船在前,其余战船尾随其后。曹操军将都出营登船观看,指手划脚,说是东吴战将要来投降。到了距离曹军船舰约二里之地,黄盖令军士点火后撤至小船,火船乘风,箭一般直射北岸。曹军船只已连在一起,行动不便,又毫无防备,只得眼睁睁地看着大火烧尽战舰,并延及岸上营寨。那时,火仗风势,风助火威,不一会,烟雾弥漫,火光冲天,大火几乎烧遍曹营各个营寨。曹军见此状况,纷纷逃命,被烧死及落水淹死者不计其数。周瑜等人率精锐之军紧随其后,擂鼓呐喊,杀声震天。曹操等魂飞魄散,急忙率残兵败将从华容道逃跑。此道崎岖不平,恰逢雨后泥泞不堪,曹操只得命令病弱步兵负草铺地,让军骑通过。一时间,士兵被人马踏死及陷入泥中而死者甚多。周瑜、刘备等率大军水陆并进,追杀于后。曹军饥饿疾病及战死者去一多半,曹操乃留曹仁、徐晃守江陵、襄阳,引败军北还。这就是历史上着名的赤壁之战。
江淮争雄
赤壁之战后,周瑜等率军经过一年多的战斗,夺取了江陵,控制了江陵以南大片土地。建安十五年 (210),又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步骘率一千军卒南下,杀了不肯归顺的苍梧太守吴巨,东吴的势力便一直扩展到了交州一带。
此后,争夺的焦点转移到了淮南。曹操深知淮南的地位极其重要,早已制造战舰,训练水军,为水上作战作好准备。他派名将张辽、乐进、李典带领七千军队驻守合肥,扼住孙权北进之路。
孙权把都城从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 西迁至秭陵,筑石头城,改名建业 (今南京市)。同时,他在通往巢湖的濡须口设立夹水坞,控制通长江的水道,以防曹操南下。
东汉建安十八年 (213) 春,曹操率大军进攻濡须口。曹军号称四十万,声势浩大,攻破了孙权在长江西南的大营,俘虏东吴都督公孙阳。
孙权带领七万军队前去迎战。曹军制造了一种油船,用牛皮制造,外涂油漆,轻便异常。夜晚,曹操派部分军士乘坐油船,渡过一个沙洲上,准备偷袭。孙权发现,立即派水军将曹军包围,俘虏了三千人,淹死者还有数千人。曹操吃了亏,便坚守营垒,拒不出战,孙权几次派人挑战,曹军不应。
孙权决定亲自前去观察。他带领军队,乘坐轻便快船,行至曹军营寨附近。曹军将领以为是挑战者前来,准备出击。曹操说: “这一定是孙权前来观察我军的动静。”他下令军中严加戒备,弓箭不得乱发。孙权行了五六里路,便调转船头返回,还奏起了鼓乐。曹操见孙权胆略过人,所率战船队伍旗幡鲜明,兵械严整,不觉叹道:“生儿子就应该象孙仲谋。若象那刘表的儿子,简直跟猪狗一样。”
过了几天,孙权又到曹营水营乘船观察。曹军弓箭齐发,孙权所乘大船的一边被射满了箭,失去平稳,船身渐渐倾斜,差点儿翻船。孙权忙命令将船转过身来,让另一面受箭。等两边都射满了箭,船身渐渐平稳,孙权方才下令退兵。
双方相持月余,曹军未占优势,曹操虽想退兵,又有犹豫。这时春雨连绵,不便征战,孙权便写信给曹操说: “春水方生,公宜速去。”又另外写道: “你一日不死,我一日不安。”曹操对诸将说: “孙权不欺侮我,他说的是真心话。”便趁机退兵北返。
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八月,孙权乘曹操出征张鲁之际,调动十万大军,围攻合肥。这一次,孙权吃了大亏。曹军守将张辽、李典、乐进,皆有万夫不挡之勇,虽只有七千守军,临危不惧。张辽、李典乘孙权军新到,立足未稳,连夜招募敢死之士八百人,杀牛宰羊,犒赏一顿。第二天天刚放亮,张辽披甲持戟,率敢死队冲入孙权阵内。张辽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连斩孙权二员大将,军士数十人,并乘势冲至孙权大帐附近。孙权惊慌失措,连忙逃至高岗,令众军将以长戟围住。张辽自报姓名,呼孙权下来应战。孙权被张辽气势震慑,不敢下来。后来,孙权见张辽兵单力薄,便调兵将张辽等人围住。张辽毫不惧怕,率几十人冲出突围,见尚有余众在重围中,便重入阵中,救出兵将,一同突围而走。孙权军将失魂落魄,无人敢加以阻挡。从日初杀到日中,吴军锐气大减。
孙权围合肥十余日不能取胜,便撤军南返。张辽等见吴军撤退,随即率军追击。吴军猝不及防,连忙应战。孙权等正在逍遥津,见张辽军来,欲待撤走,辽军已包围的密密麻麻。孙权大将甘宁、吕蒙等奋力作战,凌统率亲近军士挟孙权上马冲出兵围。等孙权乘马上了津桥,却发现津桥桥面上有一丈多长没有桥板,孙权急得不知如何是好,幸亏亲信谷利忠心卫护,又多急智。谷利让孙权放松缰绳,谷利在马后猛抽一鞭,骏马疼痛,长嘶一声,跃过断桥。吴将贺齐率三千人在桥南迎接孙权,权得以脱险。
张辽见有人已过桥,追问吴军降兵: “刚才有一紫须将军,控马极熟,又善于射箭,是何人?” 降兵回答说: “正是孙将军。”张辽等人追悔不迭,全军亦顿足叹恨。
孙权进入大船饮酒压惊,贺齐出席流泪道:“将军为至尊之人,应当谨慎持重。今日之事,几乎丧败,使我们臣下震恐,好象失去天地。愿您以此作为终生之诫!”孙权上前替他抹去眼泪,说道: “惭愧! 惭愧! 我已刻骨铭心,当永世不忘此事。”
此后,孙权与曹操数有征战,双方各有胜负。后来,因孙权和刘备争夺荆州发生尖锐矛盾,孙权为避免两面受敌,便于东汉建安二十二年(217)春,向曹操请降讲和。曹操也知难以战胜孙权,便同意双方结婚修好。此后,孙权便把精力转向荆州。
荆州之争
荆州地富人众,扼南北通道,位置重要。夺取荆州,是孙权的既定国策。但赤壁之战后,孙权得益甚微,本已得到南郡,但为使刘备抵御曹操,又不得不忍痛借与刘备。权曾遣使告刘备,谋求共取巴蜀。但刘备欲独占益州,诡称“攻取宗室,无面目见天下之人”,不准他人染指。孙权派兵推进,刘备随即派关羽、张飞等大将加以阻拦。后来刘备果然独得益州,孙权闻之大怒,说: “刘备狡猾至极,竟敢如此奸诈!”
当初,刘备曾至建康见孙权,周瑜建议孙权羁留刘备,挟持关羽、张飞二将。孙权觉得曹操尚在北方,应延揽英雄以树曹操之敌,又担心刘备在身边更为难制,所以未能采纳此计。
东汉建安十九年(214),孙权见刘备羽翼已丰,便命诸葛瑾向刘备索要荆州诸郡。刘备又推托说: “我正在图取凉州,待得了凉州,一定将荆州还吴。”孙权更加恼怒,便设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官,去强行接管。不料,被荆州守将关羽统统赶了回来。孙权气愤,遂派吕蒙、鲁肃等率兵攻取。吴军很快拿下三郡,刘备急忙从成都领兵下公安(今湖北公安)。双方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适逢曹军入汉中,刘备怕益州有失,遣使向孙权求和,孙权也因力量不足,同意重结盟好。双方遂商定瓜分荆州,以长沙、江夏、桂阳东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西归刘备。
起初,鲁肃劝孙权对关羽要加以安抚,以求其抗御曹操。孙权便为其子求关羽女儿结婚。关羽性情骄傲,不但不同意,反而将来使痛骂一通。来使回告孙权,孙权心中极为恼恨。后来,吕蒙代鲁肃督荆州诸郡,对鲁肃之计不以为然。对孙权说:“关羽素来骁勇刚烈,又有兼并之心,并且据我上游,实乃我之大患。我看不如派大将多方出击,夺取荆州,这样,还怕什么曹操?”孙权回答说: “我看先取徐州,再取荆州,你看如何?”吕蒙又进一步分析道:“现在曹操正在河北,用兵于幽燕之地,徐州当然容易夺取。但徐州地处交通要道,四通八达,尤利于步骑征战。如夺取徐州,曹操以后必然来争,将军就是派七、八万人守卫,还不放心。不如攻取荆州,将长江全部据为我有,国力大增,而且易于守备。”孙权便同意吕蒙的建议,决定放弃孙刘联盟,向曹操请降,以便等待时机,谋取荆州。孙权派使者向曹操递交请降书,书中并称说天命已至,劝说曹操应天命,登基称帝,曹操乃深明事理之人,接到书信后,对群臣说道:“孙权是想把我放在炉火上烤哇!”说毕,将书信给群臣观看。群臣看毕,都说孙权说得有理,一齐劝曹操废黜汉室,建国登基,即皇帝位。曹操笑着说: “诸君有所不知。孙权劝我称帝,是想要我招致天下人的讨伐,而孙权可以坐观取利。我岂能做这样的傻事? 即便是汉朝气数已尽,天命降在我身上,我也只作周文王,让我的儿子去当皇帝吧。可暂且接受孙权称臣投降之意,看事情如何发展。”
时隔不久,孙权的机会来了。东汉建安二十四年 (219),关羽出兵进攻襄阳、樊城的曹军。他把曹军打得大败,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并将二城紧紧包围,因而威震华夏。曹操知刘备、孙权面和心不和,司马懿等人遂献计于操道: “刘、孙外亲内疏,关羽得志,孙权必不高兴,可利用二人矛盾,派人劝说孙权。可以许诺孙权,事成之后以江南之地封给他。如孙权出兵袭击关羽背后,襄阳之围可解。”曹操同意,即派使见孙权。孙权对关羽得志果然不喜,早就想出兵袭羽,夺取荆州。于是,便同意出兵,写了书信交曹使者带回,并请求操不要泄露。对孙权的请求,曹操君臣又展开了争论,大臣中多数人主张替孙权保密,仅有董昭力持异议,说: “军事贵在权变,要灵活运用。应答应孙权替他保密,而实际上将孙权出兵袭羽之意泄露。关羽听到孙权出兵,如果回兵救援,城围自解。他们两虎相斗,我们可以坐收渔利。再说,城中粮食恐已将尽,盼救兵望眼欲穿,如有降意,损失甚重。如果知道此事,必然增加守军固守的信心。”曹操说:“对,就这样办。”于是命人将孙权书信射入被围城中及关羽军营之内。城内守军见此书信,果然信心倍增,而关羽虽觉得后方稳固,不必回援,又担心襄樊二城短时难以攻下,因而犹豫不决。
孙权待要出兵袭击荆州,担心守军尚多,一时也委决不下。吕蒙又献计道:“关羽攻打襄樊,正是用兵之时,可他反而留重兵于荆州,主要是害怕我会偷袭他的后方。关羽也知道我常有病,我可以表面请求回建业治病,并带回一部分士兵。关羽一听,必然相信,而不再防备,会调集大军尽赴襄阳。然后我再率大军星夜沿江而上,袭其空虚,这样,南郡等皆可攻下,关羽可擒杀。”孙权同意,于是吕蒙便佯称有病,孙权也广为张扬,并公开征召吕蒙回建业治病。吕蒙返建业之后,孙权改派毫无名气的年轻书生陆逊代吕蒙督率。陆逊到任以后,立即写信给关羽,信中言辞谦卑恭敬,一再恭维关羽神勇,自己深切仰慕,恳求多加指教。关羽看信之后,大为放心,遂抽调兵力去增樊城之围,不再以后方为虑。
孙权得知荆州兵力空虚,就亲率大军,沿江而上。他派吕蒙为前锋,直驱南郡。吕蒙率军至关羽军队防地,将精兵藏在船仓之内,使白衣人摇橹撑篙,声称是商旅之人。关羽沿江守备之兵毫不怀疑,未加戒备。待到夜晚,船中精兵悄然上岸,将守江士兵尽数收缚,所以,吕蒙大军昼夜兼行,而关羽毫不知晓。
等吴军来到南郡,南郡各城守将糜芳、士仁等大吃一惊。二人早就嫌怨关羽轻视自己,近来又因供襄樊军资不力而数受关羽斥责,羽并扬言回军之后,要惩治二人,故二人毫无斗志,欣然接受了吕蒙的劝降,大开城门,将吕蒙大军迎进城内。
吕蒙得了南郡,把关羽及众将士的家属亲人都好意加以抚慰,并下令全军:“不得干扰人家,乱求财物。违犯军纪者格杀无论。”吕蒙帐下有一心腹军士,乃吕蒙同乡,因天下雨,随手拿了民家一顶斗笠遮盖铠甲。铠甲虽然是公物,吕蒙犹以为是违犯军令,不能因为是同乡而枉法,便挥泪将其斩首。于是军中肃然,秋毫无犯,城中道不拾遗,吕蒙从早到晚率亲近之人看望耆老,体恤民情,入居民之家嘘寒问暖,见有疾病者便送医给药,见饥寒者便赐衣给粮。对府库财富严加看管,分文不动,全部封存以待孙权。于是,吕蒙大得民心,城中士民毫不慌乱。
关羽得知南郡已被吕蒙夺取,大惊失色,连忙撤襄樊之围,率军南返。途中,羽几次派使去吕蒙处询问。使者来到城中,吕蒙厚加犒赏,任他周游城中,城内关羽军将家属见使者来,纷纷打听亲人情况,或托他捎带家信。使者回报关羽后,随即被将士包围,七嘴八舌地打听城中情况,使者大声喊到:“各位放心!城内完好无损,各位家中平安无事,还有各位家书带来。”众将士看过家书,知道安然无恙,又见吕蒙看待照顾下属远胜过关羽,皆无斗志。
关羽见军无斗志,知道大势已去,料想不能夺回南郡,便至麦城 (今湖北当阳东南) 以图自保。孙权使人劝降,关羽佯称投降。立旗幡、假人等于城墙之上,连夜逃走。兵众都四散而去,随行者仅十余人。孙权先派朱然、潘璋等将扼住关羽逃路,遂将关羽及其子关平活捉。孙权欲不杀关羽,众人一齐劝谏。于是,孙权便杀了关羽父子,将荆州全部夺回。
就在孙权夺回荆州的第二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孙权知道自己已夺回荆州,刘备必然出兵再争荆州。为避免两面受敌,必须与魏国暂时搞好关系。因此,他派使节向曹丕祝贺称臣。曹丕封孙权为吴王。
消息传到东吴,孙权召集臣僚商议对策。有人以为孙权应称九州伯上将军,而不应接受曹魏的封号。孙权考虑再三,对郡臣说:“九州伯这个称号,从来没有听说过。从前汉高祖刘邦也接受项羽的汉王封号,这不过是权宜之计,有何不好?”于是,孙权便接受了吴王封号,并遣使至魏称谢。曹丕乘机索求象牙、夜明珠、犀牛角、玳瑁、孔雀、翡翠、大贝等珍宝异物。东吴群臣又反对。孙权说: “我所钟爱的,是土地人民。曹丕所求的东西,对我来说不过是瓦石之物,有什么可惜的呢?况且,以这些东西换取荆州以至东吴的平安,是以轻代重。我何乐而不为呢?”于是,孙权便不断地遣使纳贡,奉献方物,恭行臣子之礼。曹丕受到迷惑,不再考虑出兵攻吴,孙权避免了魏的攻击,得以全力对付刘备。孙权下令把都城从建业迁到长江中游的鄂县(今湖北鄂城),并改名为武昌,以便扼守荆州。这时吕蒙已死,孙权任命陆逊为镇西将军,派军进驻巫县、秭归,加强西线的防守力量。
刘备于曹丕称帝的第二年,也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刘备称帝后,决心夺回荆州,报仇雪恨,蜀汉章武元年 (221),他带领四万大军,从巫峡出发,沿长江水路并进,直扑东吴。
孙权见刘备来势汹汹,便向刘备请和,刘备不理。权被迫应战,以陆逊为大都督,率朱然、潘璋等将领和士兵五万,前去迎战。
陆逊字伯言,出身江东大族。陆逊虽为都督,声名未显,而帐下战将或是孙策时旧将,或是王室贵戚,各自居功傲贵,拒不听从将命。一日,陆逊大会诸将。待众将来齐后,陆逊双手扶剑而起,厉声喝道: “刘备乃天下英雄,连曹操都深为畏惮。现在刘备已深入我境内,乃是我方强敌。诸君受国厚恩,应当齐心协力,破除此敌,以报国恩。而现在各位都互不服气,甚为不当! 我虽一介书生,但已受国家任命,为诸军统帅。国有国法,军有军规,以后若有人不服将命,定以军法从事!”诸将方感陆逊威严,但仍心怀观望,以为陆逊不能战胜刘备。
刘备亲率诸军将士,沿长江南岸依山傍岭东进。吴军诸将都想出去,陆逊制止,说道: “刘备诸军东下,锐气正盛,而且居高临下,扼守险要,难以战胜。现在应该奖励将士,以逸待劳,广施计谋,以观其变。”诸将以为陆逊害怕刘备而不敢出兵,个个心怀愤恨。
刘备自巫峡建平 (今四川巫山县附近) 至夷陵 (今湖北宜昌东南),立军屯数十个,各寨相望,连营七百里。从正月至六月,始终未与东吴决战。刘备便遣蜀将吴班出山地,在平原之地立营,意在引诱吴军出击。东吴诸将见蜀将来挑战,都摩拳擦掌,准备进击。陆逊说: “这其中必然有诈,且观察一番再说。”不许吴将出击。刘备见计谋难行,乃率领伏兵八千人从山谷中出来。陆逊说: “诸君且看如何? 如果出击,恰中刘备之计。”
闰六月,陆逊准备进攻蜀军,诸将都不解地说: “进攻刘备应当在他进兵之初,立足未稳之时,现在他已深入我境内五、六百里,互相僵持五、六个月,各要害之处均已被蜀军固守。现在攻他,恐怕无益。”陆逊说: “诸君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刘备乃奸猾之人,更兼阅历丰富,不可轻视。当初蜀军刚刚集结而来,蜀军将士必然是思虑专一,志在必胜,锐气难当,万不可此时攻他。现在他们驻扎已久,未讨得我军便宜,兵将疲惫,半志涣散,刘备再也无计可施了。破除刘备,正在今日!”陆逊遂命各军出击,先攻蜀军一营。蜀军久未征战,见吴军开始进攻,霍然一惊,个个奋力拼战,因而,东吴出师不利。吴军诸将埋怨陆逊说: “白白损伤我军许多人马!”陆逊大笑道:“诸军不必忧虑,我已有破敌之策了!”遂命军士各持一个火把,准备以火攻破蜀军。再一接战,吴军果获全胜,拔除蜀军一营。陆逊当即统帅各军,同时大举进攻,并放火焚烧蜀军营寨。蜀军营寨多依山林而建,最怕火攻,大火一烧,连绵不断。蜀军将士又懈怠多日,斗志皆散。而东吴军将养精蓄锐,斗志昂扬,遂连破蜀军四十余营,擒杀蜀将张南、冯习、杜路、刘宁等,刘备率蜀军狼狈逃窜。
刘备逃至马鞍山(在今夷陵县境内),命蜀军围护。陆逊率吴军将山围住,四面进攻,蜀军土崩瓦解,死者万余。刘备连夜逃遁,命军士焚烧铠甲、粮草、军械等以断绝追敌,方得逃入白帝城 (在今四川奉节县境内) 内。其余舟船、军械、武器及其他军资,均为吴军缴获。战后蜀军尸体顺流而下,遮满江面。刘备大为惭愧,叹道:“今日竟被陆逊所败,岂非天命!”
吴将徐盛、潘璋等上书孙权,要求乘胜追击,陆逊认为魏国虽然声称出兵助吴,但很可能利用吴军疲惫而攻吴,应当撤军以防魏军。于是孙权下令班师。这次历史上有名的 “夷陵之战”,就以孙吴大获全胜而告终。
联蜀称帝
荆州之争和夷陵之战后,吴蜀联盟彻底破裂。孙权因夺荆州、防刘备的需要,表面上向魏国称臣,但并非出于真心。曹丕为加强对东吴的控制,再三要求孙权把儿子孙登送到魏国作人质。孙权当然不肯,推说孙登年幼,不宜入朝,拒绝送入魏国。
东吴黄武元年 (222)秋,曹丕以孙权不送子入质,首尾两端,心怀二意为由,派三路大军直攻洞口 (在今安徽和县东南)、濡须(在今安徽巢县)和南郡。孙权连忙调兵遣将、抵挡曹军。
这时,孙权意识到如果继续与刘备为敌,将有两面受击的危险,便主动派太中大夫郑泉前往白帝城,向刘备求和。刘备大败之后,也知道荆州已难夺回,如吴军继续进攻,自己也会有危险。同时,刘备又担心魏国灭掉东吴之后,可以全力以赴地对自己,于蜀汉不利。所以,同意议和。于是,吴蜀和解。
魏军和吴军打了几仗,起初是吴军失利,船只遇到大风,许多战船翻在江中,损伤军士几千人。魏军袭击吴营,吴军又损失几千。后来,吴军奋力作战,吴将徐盛、全琮、朱桓等杀死魏将于卢、常雕等人,消灭魏军二千人。此后,双方未有大战。第二年春天,因疾疫流行,魏军只好撤退。
当时,孙权虽然和魏国作战,但仍向魏国称臣。同蜀汉虽已和解,但对蜀汉并不友好。 刘备病死以后, 蜀汉益州郡的豪强地主雍闓发动叛乱, 孙权还公然表示支持。 在这种情况下,蜀相诸葛亮派使臣邓芝到吴,力图恢复蜀汉与东吴的联盟。
孙权因尚未与曹魏断绝君臣关系,邓芝来后,颇感犹豫,没有立即接见邓芝。邓芝上表说: “我这次前来,也是为了东吴,并非仅仅是为了蜀汉。”孙权这才接见。见了邓芝,孙权坦率地说: “我愿意和蜀汉和好,但担心蜀国君主年幼,国小力弱,如果被魏国攻破,我就自身难保了。” 邓芝劝孙权说: “吴蜀两国据有荆、扬、梁、益四州之地,大王您是当世英雄,我国丞相诸葛亮也是一代俊杰。蜀有山川之险,易守难攻,吴有三江之险,可以阻断敌人。如果把两国的长处合在一起,唇齿相依,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与魏国鼎足而立,这是明白自然之理。大王如继续向魏国称臣,魏国一定要大王去入朝,并要太子去作人质。如不从命,魏国就可以加上叛逆的罪名,对您进行讨伐。蜀国的军队也可以乘机沿江东下,共取吴国。这样,江南的土地就不再属于大王所有了。”
这番话说得极其中肯、透彻,特别是最后几句话,击中了孙权的要害。孙权沉默很久,对邓芝说: “你说得很对。”于是,孙权决定和魏国断绝关系,与蜀汉再度结盟。
第二年,孙权也派张温回访蜀汉。从此,吴蜀联盟重新巩固,双方信使往来不绝。孙权与魏国绝交之后,曹丕十分恼火,他亲自带领大军,到达广陵 (今江苏扬州市一带),准备进攻东吴。
孙权见曹丕来势凶猛,遂召集谋臣武将商议对策,徐盛向孙权建议,在长江南岸多树木桩。围上芦苇,涂上泥灰,建造假楼疑城,迷惑魏军,使之不敢轻易渡江进攻。孙权认为此计大善,便加以采纳,命令东吴军民准备材料,连夜动工。一夜之间,长江南岸出现了无数城楼关隘,连绵不断,首尾相接,足有数百里,远远望去,真假难辨。同时,吴军又在江边停泊了大量舰船,多树旗幡,制造声势。
曹丕在长江北岸,隔着辽阔的江面,向对岸望去。只见江边战船密布,旗帜招展,岸上城楼连绵,固若金汤,不觉大吃一惊。他叹着气说: “江东人才济济,不可轻易夺取。”便无可奈何地撤军北还。
第二年冬天,曹丕又带领十万大军进攻东吴。曹军浩浩荡荡,旌旗、舟船、车仗等连绵不绝,延伸数百里。孙权调动军队严加防备。曹丕到了广陵,临江观望,见江中波涛汹涌,不觉又叹气道: “这是老天所以隔断南北呵!”便又率军北归。东吴将领孙韶遣高寿等人率敢死之士五百人,埋伏在险要之处,夜晚出来偷袭截击,曹丕大惊,慌忙逃窜。高寿缴获了曹丕的副车及羽盖仪仗等物,凯旋而归。
东吴黄武五年(226),曹丕病死。孙权见曹魏幼主新立,觉得是个北进的好机会,便出兵进攻江夏郡,未能攻克,就撤退回去。过了两年,孙权又用计引诱曹军。他命鄱阳太守周鲂假装反叛,要求魏国派兵接应。曹魏大将曹休带领十万大军赶至皖城,接应周鲂。孙权派陆逊率军出击,结果吴军大胜,消灭魏军万余人,缴获大量车马器械。
这时,诸葛亮也带领蜀军,对魏国不断发动进攻。曹魏被迫处于守势,已不可能集中兵力对付东吴。这样,孙权建国称帝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当初,曹丕、刘备相继称帝后,孙权也有称帝之意。但他进一步审时度势,考虑到自己位次尚微,难以威命众人,感到时机不成熟。所以,他没有急于称帝。东吴黄武二年(223),群臣又上孙权尊号,劝孙权即皇帝之位。孙权再次辞让说:“汉朝虽气数已尽,衰败灭亡已成定局,但我既然不能相救,也无心去相争。”说得冠冕堂皇。群臣又称符瑞多次出现,天命已显,反复请求孙权称帝。孙权无奈,只好对群臣说出心里话。他说:“我何尝不愿早日当上皇帝?只是担心过早称帝,会招致魏国征讨。魏蜀如同时进兵,我们将腹背受敌,岂不危险?请诸君理解体谅我暂时低屈的本意。”
东吴黄龙元年 (229),孙权见曹魏幼主临国,不会有大的作为,吴蜀联盟关系融洽,国内统治十分稳固,便正式建立吴国,登上皇帝宝座,改元黄龙。他就是历史上所说的吴大帝。
孙权称帝时,派人告知蜀汉。吴、蜀二帝并列,受到一样的尊重。这件事在蜀汉朝廷中引起了一番争论。有人认为孙权称帝,是无视蜀汉的正统地位,应该和他断绝盟友关系。诸葛亮从大局出发,认为和东吴联盟,对蜀汉北伐曹魏有利,于是,便派陈震为使至东吴,正式承认孙权称帝并表示祝贺。
陈震到了武昌,和孙权订立盟约,约定灭掉魏国后中分天下,将豫、青、徐、幽四州划归东吴,把兖、冀、并、凉四州划归蜀汉。剩下的司州,以函谷关为界,加以瓜分。这个盟约,当然不可能实现,但在当时,却大大加强了吴蜀之间的联盟。
吴蜀订立盟约后,东吴不必再防备蜀汉来争夺荆州,孙权便把都城从武昌又迁回了建业。
开发东南
孙权作为江东之主,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也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早在东汉建安八年 (203),孙权接替其兄主事后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以发展农业,增加收入。东吴的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采用军事编制,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需种田,免除民役。东吴的屯田面积很广,并不断扩大。屯田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比较先进。
东吴黄武五年(226),陆逊提出军粮太少,不敷应用,请孙权命令将领增广田亩,拓开屯田。孙权回答说: “你的建议很好,现在我与太子亲自耕田,以作天下表率,并将给我驾车的八头牛改作耕牛,以示与天下共负其劳。”由于孙权极其重视农业,江东农业发展迅速,使许多过去的不毛之地或沙洲浅滩水陂陆岗等皆变成了良田。江南的被开发利用,孙权功不可没。
孙权也极重视水利,东吴黄龙二年 (230),孙权命人筑东兴堤,以遏止巢湖水,变害为利。后来,又命人作堂邑涂塘(即今江苏六合县互梁堰)。此外,还开凿运河,以便灌溉和交通之利。孙权曾命人在建业开凿东渠,阔五丈,深八尺,把玄武湖之水泻至秦淮河里。在句容还开凿破渎运河,从句容通往云阳 (今江苏丹徒)。
为了长江水战和江海交通的需要,孙权大力发展造船业。他设置专官,监督工匠和罪犯建造战船。东吴的造船技术已发展到较高的水平,大的战船可载士兵三千人,海船最大者可长达二十余丈,高出水面二、三丈,可载六、七万人,并可装载货物一万斛。
为了恢复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休养民力。夺取荆州后,他下令尽除荆州人民租税,并要诸将居安思危,崇尚节俭。孙权多次下诏,要求地方官员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并不要再征租赋。东吴赤乌三年 (240) 正月,孙权又下令禁止在农桑之时,以徭役扰民,以保证春耕生产正常进行。
为扩大势力,孙权极为重视发展海上交通,扩大同外地异国的交往。黄龙二年,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等率领士兵一万余人,乘海船到达夷洲。夷洲就是现在的台湾省。当时,岛上的高山族居民还处于原始社会阶段,武器及生产工具均是石器。高山族本来同东南沿海地区就有联系,他们有时乘船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一带)来买布。卫温、诸葛直回到东吴时,曾把那里的几千居民迁到大陆居住。这是大陆与台湾人民正式交往的历史开端,从此,大陆与台湾的联系愈加密切。
孙权还多次派出使者出海远航,曾到达高句丽 (今朝鲜)、林邑 (今越南中部)、扶南 (今柬埔寨) 等国。扶南国王还派使臣来吴,并带来乐人及当地特产。孙权还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与印度建立了联系。这些活动,都扩大了东吴的声誉和在海外的影响,并对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用人纳谏
曹魏黄初二年(221),东吴使臣赵咨出使魏国。魏帝曹丕问赵咨:“孙权是什么样的人主?”赵咨回答说:“是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丕追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咨答道:“吾主孙权纳取鲁肃于凡人之间,是其聪;选拔吕蒙于征战之间,是其明;获于禁而不加害,是其仁; 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 据荆、扬、交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 屈身事陛下,是其略。”丕又问: “孙权也知道学习吗?”咨又答道: “吴王带甲百万,战舰万艘,任贤使能,胸有大略,偶有余暇,博览众籍,浏览史书,探索奥秘,不象腐儒那样咬文嚼字,寻章摘句。”说得曹丕不住点头称是。赵咨所言,当然是出于外交斗争的需要,不乏吹捧溢美之辞。但观察孙权的所为,他确实可以称得上三国时期的一个杰出人物。
自汉末以来,因汉室衰微,行将崩溃,因而群雄竞起,逐鹿中原。孙策、孙权兄弟,比起曹操、袁绍等人来,名微而位卑,力小而众寡。但他们能审时度势,正确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力拓江东,建立自己的根据地,以致后来孙权建国称帝。孙权以少年之时即受命于危难之时,他维系人心,继承父兄遗业,使孙氏集团能继续保持一致,与曹操争雄。后来,孙权更能量力而行,采取灵活的战略策略,或联刘抗曹,或称臣于曹魏而争土于蜀汉,纵横捭阖,好谋善断,措置裕如,使孙氏基业不断巩固扩大,遂割据山川,跨有荆越,终于建国立帮,成鼎足之势。说孙权是明君英雄,毫不为过。
孙权作为一代雄主,礼贤下士,善于知人、用人。孙权初克荆州,荆州将吏都潜心归附,唯独治中从事潘濬称病不见。孙权遣人去濬家中床前表示慰问,潘濬伏在床上,不愿见来人,而涕泗横流,悲不自胜。来人回报孙权,孙权遂亲自前往。孙权呼着潘濬的字说: “承明先生,过去荆州先贤都事明主,成为一代名臣。君却不肯事我,难道以为我没有古人的雅量吗?”说完,权命亲近之人以手巾替濬拭去眼泪。濬遂下地拜谢。后来潘濬甚见亲重,成为东吴名臣。
孙权思贤若渴,一旦发现贤才,必千方百计加以延揽罗致。成都人张裔,流落东吴数年,孙权未知其才。后来,蜀将邓芝使吴,要求携裔归蜀,权一口答应。临行前,权接见张裔,对他说: “君还成都,必然被蜀国所用,不能老死于乡里之间。到那时,不知用什么来报答我?”张裔不卑不亢地说: “我归西蜀,祸福未卜。如果真能保全性命,那么,五十八岁以前是父母赐我之年,我将报答父母养育之恩; 五十八岁以后,才是大王赐我之年,我再报答大王。”孙权见张裔态度坦然,说话得体,方知裔乃一人才,大有器重挽留之意。张裔出得门来,后悔自己没能装愚卖傻,便连夜上船,星夜驰往成都。孙权果然派人追来,但已追之不迭,孙权悔之莫及。
自汉末以来,北方人士流寓江东者不少,江东英才本自良多,值此乱世,不少人跃跃欲试。江东遂成人才荟萃,藏龙卧虎之地。孙权慧眼识英才,不断从各阶层人士中选拔贤才,为己所用。并且,在使用中扬其长,避其短。孙权与陆逊评论周瑜、鲁肃及吕蒙等先臣时说: “周公瑾胆略过人,实为雄烈之臣。破曹操,得荆州,后人难继,而今君继之。鲁子敬在赤壁之战前力排众议,劝我抗拒曹操,成帝王之业,何其快也! 其见识远在张昭等人之上。后来劝我借荆州给刘备,是子敬一短。周公瑾劝我舍其短而用其长,我常以他比作汉朝名臣邓禹。吕子明少年之时,我以为他只不过是勇猛大胆,不避艰险而已。等他长大,学问益增,渐有韬略,仅次于周公瑾,但言谈话语尚不及。图取关羽,吕子明又远胜鲁子敬。鲁子敬曾给我写信道: ‘关羽不足害怕。’ 我知道这是子敬实际制服不了关羽,而表面说大话,但我仍加以宽恕,不求全责备他。但子敬统率军队,不管行军驻扎,都能做到令行禁止,军纪肃然,其法亦是一美。”孙权评论诸臣,非常得当。
孙权与群臣推诚相处,君臣和睦,上下同心。有人曾告发诸葛瑾里通蜀汉,孙权说:“我与诸葛子瑜,可谓神交,外人流言不能间构。”陆逊坐镇荆州,孙权复刻自己的一枚大印交给他,委他全权处理与蜀汉交往之事。孙权刚刚称帝时,蜀汉有人主张讨伐。丞相诸葛亮说: “东吴贤才良多,将相和睦,不可一朝而定。”为 《资治通鉴》作注的胡三省赞叹地说: “孙权君臣之间,推诚相待,谗言难行其间,所以能保有江东。”
孙权不仅知人善任,而且善抚将士,能得臣下死力,将士都愿以身事主。孙权恩威并着,尤以恩信得众将之心。凌统早死,其子尚幼,孙权将其幼子领入宫中抚养,爱如己子。吕蒙患病,孙权将其安置在内殿就近治疗,不惜重金悬赏以购求名医名药,悉心治疗。孙权常来探视,又恐吕蒙伤神劳累,乃在墙壁上穿一小洞,随时看望。看到吕蒙偶有起色,小进饭食,孙权便喜形于色,与左右谈笑。否则就黯然神伤,夜不能寐。蒙病小愈,孙权特地下令群臣祝贺。后来吕蒙病情转重,权亲临榻前探视,又命道士祈祷去灾。蒙终于不起,权哀痛已甚,身心为之大伤。平虏将军周泰,护卫孙权,不顾安危,冲锋陷阵,出生入死,曾于重围之中拼死抢救孙权,而泰全身受伤十二处。后来,权以周泰统率朱然、徐盛等将,然、盛不服。孙权特意置酒席送到周泰军营之中,大会诸将,孙权亲自为周泰行酒,命周泰解开衣服。孙权亲手指点泰身上的斑斑伤痕,询问其来由。周泰一一述说完毕,孙权扶着他的胳臂,流着眼泪说:“周将军,你为我孙氏兄弟出征入战,勇如熊虎,不惜生命,而受伤几十处。看您伤痕累累,肤如刻画,我于心何忍! 我怎能不把您作为骨肉之亲,授您以兵马之权呢?!将军乃东吴之功臣,我要与您休戚与共,同享富贵。”说毕,便将自己所用的御盖赐给周泰。周泰感恩戴德,诸将亦无不心悦诚服。正因为孙权能推贤下士,爱才如命,天下之士才视孙权为圣君明主,望风而归,如百川归海。东吴贤臣如林,猛将如云,故能保江东几十年基业。
孙权还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对臣下的正确谏诤,勇于采纳。孙权对自己说过: “天下没有纯白的狐狸,而有纯白的狐裘,这是集众狐而成的。能用众人之力,则无敌于天下; 能用众人之智,则无畏于圣人。”孙权曾在武昌临钓台饮酒,权及群臣皆酩酊大醉。权还醉眼朦胧地说: “今日大家都要畅饮,一醉方休! 只有醉倒台中,才能停下!”老臣张昭正色不语,径直走出台外,端坐车中。孙权派人将张昭唤回,对张昭说: “不过是一起作乐,你何必生气?” 昭答道: “过去商纣王作酒池肉林,竟长夜之饮,当时也认为是作乐,而不觉得是作恶。”孙权听后,默然不语,思虑再三,深感惭愧,遂命罢酒。
后来,又有一次,孙权与群臣饮酒。权自己行酒,劝酒至骑都尉虞翻处,虞翻倒地,假装醉酒不能再喝。孙权一去,翻又起身而坐。孙权大怒,拔出佩剑就要杀掉虞翻。群臣惶然不知所措。只有大司农刘基一跃而起,抱住孙权,劝他说: “大王饮酒数杯之后,手杀贤士,即便是虞翻有罪,天下谁能知道? 天下人会以为是大王酒后杀士。况且大王一贯容贤纳士,故海内之士闻风而归,今天怎么可以一旦弃之?”孙权借着酒意辨解道:“曹操能杀大名士孔融,我为什么不能杀虞翻?”刘基又说:“曹操轻害士人,故遭天下非议。大王躬行德义,欲与尧舜相比,又何必自比曹操呢?”孙权这才醒悟,将佩剑收起,虞翻因此而得免。因为此事,孙权特意敕命左右:“自今以后,如果我醉酒之后下令杀人,不得随便遵行。”
一次,孙权命人在武昌新造了一艘大船,权便与群臣在钓台圻试乘新船。当时,风力正猛,孙权的亲近侍卫谷利命令舵工驶向樊口避风。孙权却说:“应该掉头去罗州。”舵工又欲转舵,谷利拔出佩刀,厉声喝道: “谁敢不去樊口,马上斩首!”舵工遂遵命驶向樊口。这时,风力更大,大船不能行驶,便返回武昌。孙权带着怒气责问谷利道:“你为什么这样怕风浪呢?”谷利跪在地上说: “大王乃万乘之主,轻易驶临不测之渊,游玩于巨浪之中,船楼高危,一旦倾覆,社稷国家怎么办? 所以我才以死抗争,违大王之命。”孙权听完,大受感动,不仅不以谷利违命为忤,反而更加敬重信爱他。从此以后,不再称谷利名字,而爱昵地称之为 “谷”。
孙权对天下大势,军国之机,甚至他国的文臣武将,都了如指掌。一次,孙权醉酒之后,对蜀汉使者费袆说:“贵国的杨仪、魏延,都是些卑劣小人,虽然有些微功于当时,但既然已担任一定职官,必然有一定权势。若诸葛亮一旦故去,二人必为祸乱,而诸君茫然不知,未曾考虑防备此等小人,岂是长久之谋?”费袆听后,愕然而不能答。后来,诸葛亮病死军中,杨仪、魏延二人果然作乱,应了孙权的预言。
孙权为人恢宏大度,性格滑稽。吴臣诸葛瑾字子瑜,长得脸面颇长,相貌似驴。一日,孙权大会群臣,命人牵来一头驴,在驴面上写上“诸葛子瑜” 四字,举座大笑。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少年聪慧,跪下请求孙权道: “请给我笔,允许我再添二字。”权遂命人将笔递与恪。恪拿来笔,又添二字,成为“诸葛子瑜之驴”。众人又大笑,孙权亦大笑不止,遂将驴赐与诸葛恪,以奖励他聪明机智。
吴国郎中郑泉,博学有奇志,而嗜酒如命。他在家时经常叨念:“我愿以美酒五百斛灌满船舱,再将四时鲜美果蔬放在船两头。我可跳入舱中饮酒,累了便上来吃一阵。酒有减少,随时添加,岂不是快事!”他曾对人讲: “我死了以后,必将我葬在制陶人家旁边,以后化作土,如幸而取我作酒壶,这便是我的心愿!”孙权知道郑泉好直言勇谏,便故意逗他说:“爱卿喜好于众人之中面折朝廷过失,万一不合礼度,不怕龙鳞起,龙颜怒吗?”郑泉回答说: “我听说君明则臣直。现在朝廷上下相睦,毫无忌讳,所以我不怕逆龙鳞。”后来,有一次宴会,孙权故意吓唬郑泉,吩咐武士将郑泉押送至有司治罪。泉临走之前,频频回首,还不时顾盼孙权。孙权笑着说:“你说你不怕逆龙鳞,为何还要顾盼不已?”郑泉回答说: “我依仗大王恩德,知道不会被处死。可真要我出门,我才感到大王的威严,不能不回首顾盼。”孙权大笑,遂命释放郑泉,邀他回来一同饮酒。
孙权喜好饮酒,经常与臣下欢宴,虽未因酒废事,但常常醉酒。后来,经张昭等人反复规劝,孙权才稍稍减损。
孙权又喜爱打猎,尤其喜爱捕射野鸡。潘濬数次谏止,孙权辨解道:“最近,我只不过是偶尔出去,捕射一两只玩玩,不象以前经常射猎。”潘濬说:“天下未定,事机繁多,射雉不是当务之急。再说,万一弓弦绷断或出什么问题,都会给大王造成危害。所以,我请求大王不要再进行这类游戏。”潘濬出得门来,看见捕射野鸡用的野翳,便上前去用手扯坏。孙权感悟潘濬一片苦心,自此之后,再也不去射雉取东。
晚年昏愦
孙权晚年,刚愎自用,猜忌群臣,信用奸佞,排斥忠良,与前期英雄作为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东吴嘉禾二年(233),割据辽东的公孙渊突然遣使向东吴上表称臣。孙权大喜过望,为之大赦天下,并欲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为使,将兵万人,携带金银珠宝,漂洋过海,授公孙渊为燕王,并赐九锡。满朝文武以张昭、顾雍为首,都痛切谏止,认为公孙渊乃反复小人,不必对他宠遇过厚,只需派兵吏护其使者归返即可。张昭说:“公孙渊背叛曹魏,担心招致讨伐,故远来求援,归顺并非本意。如果他重又投靠曹魏,我国派出的使节不能返回,岂不取笑于天下?”孙权不听,张昭再三谏诤,孙权扶着佩剑发怒道:“吴国士人进入宫内则拜我,出宫外则拜你。我尊敬你也算无以复加,而你却几次三番地在众人面前折辱我,恐怕我要做不免之事了!”言外之意,要诛杀张昭。张昭注视孙权良久,缓缓说道:“我虽然知道所言不能被大王采用,而又经常聒噪,竭尽愚忠的原因,是因为当年太后临崩之前,呼唤老臣于床前,授我遗诏,以老臣为顾命大臣,命我辅佐太子的缘故。我不能见错不纠,辜负太后一片苦心。”说毕,老泪纵横。孙权一听张昭说起这些,也掷剑于地,与之相对而哭。但哭完之后,孙权仍不接受众臣痛谏,依然坚持己见,派张弥、许晏等前往辽东。张昭见此,十分气愤,遂称病不朝。孙权恨张昭不从己命,命人用土将张昭家门堵住。张昭一见,来了个针锋相对,又从门内用土封住,再也不出门。
后来,公孙渊果然斩杀吴国使臣,重新倒向曹魏。孙权听说后,勃然大怒,不仅不检讨自己处置不当,反而迁怒于公孙渊,说道: “我已年届六十,世界之事,无所不知。近来却为鼠辈所骗,真令人气涌如山!若不斩截鼠子之头掷于海,还有什么面目当皇帝!就算长途跋涉,我也要亲征鼠辈,以雪心头之恨!”说着,就要带兵亲征,幸亏众臣谏止。
随着猜忌心的日益加重,孙权专门设置了校事、察战两职,用以监视文武百官。吕壹为中书校事,诋毁大臣,罗织罪名,构陷无辜,使无罪有功之臣,互相纠举,横受大刑,而孙权对他却十分宠信。丞相顾雍无故被诬陷,遭到软禁。江夏太守刁嘉被陷害,几乎受诛。太子孙登数次劝谏,孙权不听。大将军陆逊见吕壹窃柄弄权,擅作威福,而无人可禁,与太常潘濬同心忧思,以至流涕。骠骑将军步骘多次上书,揭露吕壹罪行,请求孙权改变虽有大臣而不能用的状况,重新任用顾雍、陆逊、潘濬等忠贞股肱之臣,孙权却置若罔闻。潘濬见孙权如此不进忠言,百般无奈,竟想铤而走险,借宴会之机袭杀吕壹。后来,吕壹虽因陷害左将军朱据,事情泄露被杀,但校事等官仍然不废。
吕壹被处死之后,孙权也引咎自责,承认过失,还派中书郎袁礼去向大臣们征求对时政的意见,但大臣们不再畅所欲言了。诸葛瑾、步骘、朱然等推说不掌民事,缄口不言,陆逊、潘濬等人也心怀恐怖,不敢再说什么。孙权见此,还特地下诏责备众臣,并为自己辩解。孙权后期的刚愎自用和日益发展的猜忌心,使东吴前期那种君臣和睦、上下同心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
曹魏黄初二年 (221),孙权为吴王时,即立其长子孙登为太子。称帝后,又以登为皇太子。孙登不幸于东吴赤乌五年(242)夭亡。因次子孙虑早亡,权便立其三子孙和为太子,而以四子孙霸为鲁王。孙权偏宠鲁王,使他与太子同居一宫,享受同等待遇。后因大臣进言,说太子、国王上下有序,鲁王应与太子礼秩有别,孙权方使二子分宫居住,各置僚属。
孙霸倚父皇宠爱,觊觎太子之位,拉帮结党,培植亲信,发展势力。骠骑将军步骘、终南将军吕岱、大司马全琮、左将军吕据、中书令孙弘等人阴附鲁王,谮毁太子。丞相陆逊、大将军诸葛恪、太常顾谭、骠骑将军朱据,以及滕胤、施绩、丁密等臣奉礼而行,宗事太子。朝廷内外及宫中文武官僚举国中分,形成拥嫡、拥庶两派。孙霸谋夺太子之位的野心日益暴露,陆逊、顾谭及太子太傅吾粲等臣数次向孙权陈述嫡庶之义,理不可夺,而孙权却听信拥庶派官僚全寄等人的谗言,流放顾谭,诛杀吾粲。
后来,争夺太子的争斗越演越烈,孙权看到诸子不睦,势若寇仇,臣下分部,形同水火,担心将来会有袁氏之败,便于东吴赤乌九年 (246),不分是非曲直,幽禁太子孙和。拥嫡派朱据、屈晃、陈正,陈象等人上书固谏不止,孙权大怒,竟将朱据、陈正和陈象族诛,将屈晃牵入殿堂,打了一百大板。在此之前,孙权曾召见拥庶派杨竺,屏去左右,谈论孙霸的才能。杨竺说孙霸有文武全才,应该立为太子。于是孙权便许诺将改立孙霸为太子。不想有人藏匿在孙权床底下,将此话听得清清楚楚,马上报告了太子孙和。当时陆胤将去武昌陆逊处有公事,临行前到太子处辞行。太子表面不予接见,暗地里却换上百姓的衣服,到陆胤车上与胤相见。二人商议,想让陆逊出面上表劝说孙权不要改立太子。陆胤尚未到达武昌,而陆逊已有谏表上递孙权。孙权疑心太子与陆逊有勾结,更加恼火,遂坚定了幽禁太子的决心,并数次派遣太监指责陆逊,致使陆逊忧愤成疾而死。
东吴赤乌十三年(250),孙权正式废除太子孙和,大臣纷纷劝谏。孙权狂暴已甚,又诛杀或流放进谏的朝臣武将数十人,众人大喊冤屈。同时,孙权又下令孙霸自杀,并以结党诬陷太子的罪名,诛杀了拥庶派的全寄、吴安、孙奇、杨竺等人。这一事件,使得吴国一大批文臣武将先后遭到贬斥、流放、诛杀甚至灭族。孙权改立少子孙亮为太子。经过这一番折腾之后,吴国虽然河山依旧,元气却已大伤。有一次,东吴集结兵众于建业,扬言要进攻扬州 (今安徽合肥、寿县一带)。曹魏扬州刺史诸葛诞使王基预测,王基说:“不足忧虑,现在东吴陆逊等人已死,孙权年老,内无贤嗣,中无谋主。孙权如果自己出征则惧怕内部出事,就象害怕疮疽迸破一样;派将出征则旧将已尽,而新将却未见信用。这次不过是补充兵力,想固城自保罢了。”后来,孙权果然没敢出兵。
东吴太元元年(251)冬十一月,孙权出南郊祭天地,回宫之后,即得风疾。十二月,孙权将大将军诸葛恪召回,拜为太子太傅,开始安排后事。第二年春二月,孙权病重,朝廷内外正惶惶不可终日,谁知,皇宫内又出了一件大事。
原来,太子孙亮之母潘夫人,因子得贵,刚刚被立为皇后仅半年。潘后容貌妩媚姣好,而性格妬嫉,心地险恶,平时就谮害其他妃嫔,诸妃嫔及宫人都十分恨她。潘后见孙权病重而太子年幼,竟不自量力,派人询问中书令孙弘当年吕后专制故事,想仿效吕后,行专制之事。此事为诸宫人所知,个个心不自安,便趁潘后侍奉孙权劳累成疾,在内宫昏睡之时,几个宫人用绳索将潘后勒死,而假说中恶而死。后来事情泄露,孙权诛杀了六、七人。不过,一个正宫皇后竟被人暗杀,实为东吴开国几十年来未曾有过的大事。眼明人一看便知,这已显露出亡国之象。
东吴太元二年 (252) 夏四月,孙权病死,时年71岁。太子孙亮即位,谥孙权曰大皇帝。这个雄据江东五十余年的一代雄主,死后留给东吴臣民的,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国家和一个年仅10岁,不懂事的幼主。
上一篇:哀王沮渠牧犍
下一篇:安定王元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