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帝司马德宗
晋代奠基者司马懿以谋略着称于世,他的后代偏偏出了两个白痴,一个是西晋惠帝司马衷,另一个便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
司马德宗不会说话,连寒暑冷热都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白痴,竟然做了22年皇帝!太元七年(382),司马曜的淑媛陈归女生下司马德宗。他是长子,6岁被立为皇太子。太元二十一年 (396),他做皇帝时15岁。
一、王殷举兵
司马曜在世时,看到司马道子专权,便委亲信出镇,试图以强藩制约朝中权臣。他除委任他的内兄王恭镇守京口外,又派声名很大的殷仲堪镇守长江上游重镇——江陵(今湖北江陵)。司马曜死后,王国宝怂恿司马道子裁损两镇兵权。消息传到京口,王恭便派使者联络殷仲堪,商量讨伐王国宝,殷仲堪应允。隆安元年 (397),王恭上表历数王国宝的罪状,举兵指向京师建康 (今江苏南京)。
王恭兵起,王国宝慌了手脚,便上疏解职,诣阙请罪。司马道子本是个昏闇懦弱之人,便委罪于王国宝,把他杀掉; 并派使者向王恭深谢愆失。王恭便把军队撤回京口。
殷仲堪虽然应允了王恭,但态度犹豫,并没有立即发兵东下; 听说王国宝被杀,才抗表举兵。当先锋杨佺期抵达巴陵(今湖南岳阳)时,他接到司马道子请求罢兵的信,也收兵而回。
杀掉王国宝后,司马道子又委政于他16岁的儿子司马元显。司马元显是个颇有几分伶俐而又喜欢揽权生事的人。司马元显认定王恭和殷仲堪终必为患,劝他父亲暗做准备。司马道子也感到这两方面势力之逼,便以司马尚之和司马休之兄弟为腹心,并派王愉镇守江州 (今江西九江) 作为形援。
司马道子从豫州刺史庾楷那里割去四个郡,并由王愉督管。庾楷派人向王恭诉说,这是重新削弱方镇力量的预兆。王恭认为很对,便又通知殷仲堪,同时联络正在荆楚一带的桓玄 (桓温的儿子) 一起举兵。这样,王恭、殷仲堪、桓玄和庾楷一同起兵,以王恭为盟主,定期向建康进发。
四路兵起,司马道子不知所措,把政权全部交给司马元显,他天天喝酒,醉得人事不省。
王恭军队的主力是曾在淝水之战中立有赫赫战功的刘牢之北府兵。刘牢之对王恭两次起兵很不满意。王恭本人又以家世高贵而蔑视一切,把刘牢之当成自己的部曲来对待;而刘牢之自负其才,深感耻辱和怨恨。司马元显乘机派人去策反刘牢之,答应他只要能背叛王恭,就把王恭的职位授给他。
这个消息传到王恭的耳朵里,他虽然并不相信,但为了笼络刘牢之,便摆下宴席,当众与刘牢之结拜为兄弟,并把精兵坚甲全部配备给刘牢之。宴后,继续进发。谁知刘牢之早已拿定主意,路上,果然倒戈,回兵袭击王恭。王恭毫无准备,全军溃败。王恭单骑逃跑,后被抓获,押回京师斩首示众。
王恭被杀后,刘牢之取代了王恭的职位。司马道子用他来抵抗殷仲堪和桓玄。
殷、桓军队逼近京师,刘牢之把他的北府兵驻扎在新亭(在今江苏南京南)。殷仲堪和桓玄慑于刘牢之的威名,便撤回浔阳 (今江西九江),重新结盟,这次以桓玄为盟主。
但是,这个结盟乌合而成,内部矛盾重重。桓玄本是个骄奢豪纵的纨袴子弟,被推为盟主后,更加目空一切。殷仲堪的主要将领杨佺期,是东汉名臣杨震的后裔。他自以为家世高贵,性格骄悍,而桓玄每每因他晚过江而鄙视他,杨佺期怀恨在心,秘密劝说殷仲堪袭击桓玄。殷仲堪却又打着自己的算盘。他疾忌杨佺期勇猛,惧怕搞垮桓玄以后,杨佺期便难于控制,因而拒不采纳。
隆安三年(399)秋季,荆州发生水灾。殷仲堪竭尽仓廪之储赈济灾民,江陵财力空虚。桓玄乘机西上,进攻殷仲堪。
桓玄进至江陵,殷仲堪派人向杨佺期呼救。杨佺期驻扎在襄阳 (今湖北襄樊)。回复说:“江陵缺乏军粮,怎能待敌! 可到这里来,一同守襄阳。”殷中堪谎称:“最近已经收集储存了许多军粮。”杨佺期信以为真,率领骑兵和步兵共八千人,精甲耀日,来到江陵。江陵实际上没有军粮,只能供给杨军喝稀粥。杨佺期大怒,连殷仲堪也不见,便出击桓玄,结果兵败被杀,传首京师。
殷仲堪听说杨军败灭,便带着数百人逃向长安(今陕西西安),投奔后秦,在路上被桓玄军抓获,逼令自杀。
二、孙恩起义
自东汉以来,五斗米道就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吴郡 (今江苏苏州)一带传播。道首孙泰目睹司马道子父子的腐朽,料定晋祚将终,便通过宗教来联络民众。隆安二年(398),王恭举兵时,孙泰乘机组织暴动,因事机不密,被司马道子父子诱斩。他的侄子孙恩逃进海岛。
老百姓崇拜孙泰,把他当成神仙来敬奏,听说他被杀,并不相信,都以为他登仙去了。他们给逃亡海岛的孙恩送资财。孙恩便在海岛上结起一百多人的团伙,立志报仇。
隆安三年 (399),司马元显为了同桓玄等抗衡,决定组织一支由他控制的军队,下令征发江东“免奴为客者”当兵,称为“乐属”。这些刚刚由奴隶提高身份成为部曲的依附农民当然不愿应征,于是引起骚动。这年十月,孙恩乘机率众登岸,进攻会稽。镇守会稽的是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他也信奉天师道,既不出兵,又不设防,每天都在道室里叩头念咒。部下请求出兵抵御,他说:“我已经请求天神,借来天兵把守各关卡要津,每处都有几万人,你们不必惊怕。”孙恩攻陷会稽,杀掉王凝之。
于是,会稽、吴郡和吴兴 (今江苏吴兴)等八郡一起响应,十天之内,集结成一支数十万的起义军。孙恩被推戴为征东将军,起义军将士都称“长生人”。
自司马德宗即位以来,东晋朝廷政令只能行于三吴 (吴郡、吴兴和会稽) 一带。孙恩起义爆发,八郡响应,东晋地方官纷纷弃城败逃,孙恩控制了三吴,兵锋威逼京师。畿内各县百姓也蜂起响应。
摇摇欲坠的东晋朝廷宣布内外戒严,派遣谢安的儿子谢琰和刘牢之带兵镇压。谢琰收复了吴兴和吴郡; 刘牢之攻过钱塘江,收复了会稽。孙恩率领起义军退回海岛。
刘牢之放纵他的军士大杀大抢,他所收复的郡县几乎不见人迹,一个多月以后才渐渐有归还者。
自孙恩退回海岛后,东晋朝廷依然是文恬武嬉。司马元显录尚书事,人们称司马道子为“东录”,司马元显为“西录”。西府车骑填凑,东府清闲得却可以门前张罗扑雀。司马元显所亲信的都是佞谀之徒,他却把他们看作一时英杰,或风流名士。司马元显越来越骄侈。当时军旅数起,国库虚竭,百官日廪仅有七升; 而他却聚敛无已,富逾帝室。
东晋朝廷派谢琰镇守会稽,谢琰曾在淝水之战中立有战功,资高望重,朝议以为有他镇守会稽,便没有东顾之忧了。但是,他既无绥抚之能,又不做武备。部下劝告他采取一些招抚措施,他都拒绝了,并且大言不惭地说: “符坚百万大军,尚且送死于淮南。何况孙恩败退到海岛上去了,还能出来吗? 他如真的出海,就让他早速就戮!”
隆安四年(400)五月,孙恩率起义军再次登陆,进攻会稽。晋军还没吃饭,谢琰说:“先灭掉这些毛贼再会餐。”跨马出战,结果大败被杀。朝廷大震。
东晋朝廷又派刘牢之率军镇压。刘牢之的部将刘裕,是孙恩起义国的劲敌,起义军辗转攻战,屡屡失利,又退回海岛。东晋朝廷加强了沿海地区的防务,起义军被困在海岛上,得不到给养。海上流行瘟疫,起义军将士得不到治疗,大部分病殁。元兴元年(402) 三月,孙恩率起义军再次登陆失败,投水自杀,起义军说他做 “水仙”去了,余部由他的妹夫卢循率领。
三、桓玄僭位
桓玄灭掉殷仲堪,代之镇守江陵,更加桀骜不驯。他自以为已经拥有东晋三分之二的领土,常常表露出一种篡位野心。深感长江上游势力之逼的司马元显,请计于张德顺,张德顺说: “桓玄刚刚夺得荆州,境内不服,正忙着安抚人心。如果乘此机会,以刘牢之为先锋,你亲率大军继后,便可以打败桓玄,取回江陵。”于是,司马元显一面派人到京口去联络刘牢之,一面大治水军。元兴元年(402)正月,东晋朝廷以皇帝司马德宗的名义,发表诏书,数列桓玄的罪状,任命司马元显为大都督,刘牢之为先锋,司马尚之为后部,组织起征讨军。
消息传到荆州,桓玄大吃一惊,赶忙囤积粮食,修筑城池,做固守江陵的准备,他的长史卞范之却不以为然,说:“你自从灭掉殷仲堪以来,威名震于远近。司马元显是个乳臭未干的毛孩子,刘牢之自倒戈杀掉王恭以来,很被人瞧不起。你如统率大军进攻建康,士崩之势便翘足可待。为什么反而要引敌入境,自取窘困呢?”桓玄一听,主意不错,便让他的哥哥桓伟留守江陵; 他则向四面八方发出檄文,数列司马元显的罪状,举兵东下。
桓玄的檄文传到京师,司马元显也吃了一惊。但是,火是自己点起来的,只好硬着头皮抵抗一阵子。二月,东晋朝廷设宴,抬出司马德宗来为他饯行。但是,司马元显被江陵兵势慑住,虽然下了船却迟迟不敢进发。
桓玄离开江陵,一路上也在担心着仗打不好,盘算着西还之计。过了浔阳,东晋官兵的人影也没遇见,胆子便壮了起来。姑熟 (今安徽当涂) 首战,竟然把司马尚之打得大败,并且把他抓获斩首,算是首战告捷了。
刘牢之平素十分厌恶司马元显。他自受任先锋以来,一直打着自己的算盘。他时而担心一旦灭掉桓玄,司马元显便会更加骄横; 时而惧怕自己的功名太大。不为司马元显所容; 时而又划量着先用桓玄之手除掉了司马元显,然后再凭着自己的材武和所拥有的强兵,除掉桓玄,取其职位而代之。在司马德宗亲临的饯宴上,他又被安排在极不显耀的位子上。因此当桓玄和司马尚之开战时,他一直按兵不动。
刘牢之这种心境被桓玄猜到了,便派刘牢之的舅舅何穆做说客,去拉刘牢之。何穆来到营中,对刘牢之说:“自古以来,戴震立之威,挟不赏之功而能自全的人有谁呢?越国的文种,秦国的白起,西汉的韩信,都是在功成之日被杀掉的。你现在的处境,是战胜则倾宗,战败则覆族,你为什么不翻然改图,长保富贵呢?”刘牢之被说动了,便与桓玄私下交往起来。
刘牢之的部将刘裕和何无忌,却不赞成这种行动。刘牢之的儿子刘敬瑄也多次劝谏,甚至把桓玄比作东汉末年带兵进京,杀得鸡犬不留的董卓。刘牢之一概不听,甚至发火,说: “桓玄是个什么东西,我难道不知道吗?但是,灭掉桓玄之后,我怎么对付得了司马元显!”
三月,刘敬宣受他父亲之命来到桓军请降。桓玄暗中做着杀掉刘牢之的准备,表面上却热情招待,大摆宴席,并展出自己珍藏的书画,请刘敬宣鉴赏,以安他父子之心。
司马元显听说桓玄已经进抵新亭,便弃船逃回京城,他的军队随之溃败。桓军随后赶到,拥进京城,抓住了他。不几日桓玄把司马元显及其同伙杀掉,把司马道子流放出去,并让押送人员在路上把他毒死。
桓玄自封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总百揆,掌起东晋朝廷的军政大权。司马德宗这个傀儡,由司马道子父子手中转到桓玄手中。
桓玄把刘牢之的兵权削掉,派他去任会稽内史,刘牢之这才明白过来,大祸就要临头了。刘敬宣从桓军逃回来,劝他父亲袭击桓玄。于是,刘牢之大集将佐,商量占据江北讨伐桓玄。参军刘袭说: “世上之事最不可干的是反叛。你一反王恭,二反司马元显,现在又要反桓玄。一个人三次反叛,怎能自立于世上!”说完就扬长而去,顿时军士散去大半。刘牢之一看大势已去,自缢而死。刘敬宣也逃往北魏。
桓玄初入建康,新官上任三把火,装模做样地黜奸佞、擢贤才,京师居民稍感安稳。但是,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他豪奢纵逸,政令无常。三吴一带发生大饥荒,户口减半,有的郡县甚至荒无人烟; 富民也往往穿着绫罗,捧着金玉全家饿死。皇帝的供养大量削减,司马德宗经常受冻挨饿。
但是,桓玄却在加紧着僭位的步伐,等待着司马德宗禅位仪式。元兴二年(403)十一月,司马德宗被卞范之扶着手,写下了禅位诏书。他又被带到大殿上,由司徒王谧捧出玉玺,宣布禅位。事后,他被安置到浔阳,封为固安王。十二月,桓玄做了皇帝,国号楚。
桓玄自高自大,自做聪明,官员上书中字词用得不当,甚至连偏旁笔划写得不顺眼,他都挑剔和惩罚。一方面,他朝令夕改,纪纲不整; 另一方面即使象令史一类的小吏的任用,都要经他亲准。他又喜欢游玩,往往一天几次外出打猎。他更缮宫室,大兴土木,对工匠的督迫甚严。政局开始动荡,东晋将领刘裕、刘毅、诸葛长民和何无忌等秘密活动,推举刘裕为盟主,酝酿着发动兵变。
元兴三年(404) 四月,刘裕等在京口,刘毅在广陵 (今江苏扬州) 同日起兵,声势浩大。做贼心虚的桓玄,急急忙忙挟迫着司马德宗和东晋皇室沿长江西逃到江陵。刘裕等的军队迅速进入建康。
刘毅、何无忌等率军西追,与桓玄在桑落洲 (今江西九江境内) 和峥嵘洲 (今湖北武汉境内) 打了两次大仗,把桓军打得大败。刘毅、何无忌兵锋西指,所向辄克。桓玄一看大势已去,便把司马德宗抛在江陵,往四川逃跑,路上被杀。他所建立的楚,随之灭亡。
义熙元年(405)三月,司马德宗在何无忌的护送下到达建康,这个被废黜了一年四个月的皇帝又复了位。刘裕以都督中外诸军事,掌起了东晋军政大权。
四、尾声
具有实际才能的刘裕,渐次除掉了朝廷内的刘毅和诸葛长民等敌对势力,镇压了国内的卢循领导的农民起义; 在对北方用兵中,又先后灭掉了南燕和后秦,把东晋领土收复到黄河南岸。经过十多年的艰苦经营,刘裕自感已经翼羽丰满,改朝换代的时机成熟了。
当时流传着一句谶语: “昌明之后有二帝。” 昌明是司马曜的字。司马曜之后,再经两个皇帝,东晋国祚就要结束了。为了应这种谶意,刘裕便派他的亲信王韶之把司马德宗缢杀于东堂。这时是义熙十四年 (418) 十二月。
司马德宗被缢时37岁。谥为晋安帝,葬于休平陵。
上一篇:安帝刘祜
下一篇:安德王高延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