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帝朱允炆
自太祖朱元璋奠基开国,到思宗朱由检煤山殉国的明代二百多年的历史中,在位仅仅四年的年轻惠帝朱允炆,可称得是一位历尽人间沧桑苦痛的悲剧人物。
惠帝即恭帝,名允炆,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孙。
朱元璋一生迭纳数妃,生有26子。世子朱标在被立为太子25年后突然病死。朱标有子5个。长子虞怀王雄英,于洪武十五年 (1383) 五月早亡。身为朱标第二子、朱元璋嫡孙的朱允炆便成了大明王朝第二代皇储的重要人选。
朱允炆为吕后所生,从小颖慧好学,非常孝顺。父亲朱标患病时,他昼夜守候身侧。后来朱标病逝,他居丧毁瘠。太祖朱元璋夸奖他说,“诚纯孝顾不念我乎”。
在朱家皇室中,在朱元璋的众多子孙中,堪与朱允炆竞争皇储的唯有朱元璋的第4子、朱允炆的叔叔朱棣。
朱棣沉鸷智勇,屡建战功。朱元璋曾夸赞说,四子棣酷肖自己。因而在皇族中,朱棣特别受到父皇的钟爱。
朱允炆地位固然在皇族中日益显着,但他头颅少偏,性格又酷似父亲朱标,优柔寡断。所以朱元璋常常为此担忧,生怕一旦立允炆为皇太孙,难成重器,毁了大明江山。有一次,朱元璋、朱棣和朱允炆,祖孙三代一起咏月。朱允炆道,“虽然隐落江湖里,也有清光照九州”。这不仅诗味平平,还隐伏影射之嫌。朱元璋听了自然不快。接着又让朱允炆属对,其出语道:“风吹马尾千条线”,允炆对曰: “雨打羊毛一片膻”。朱元璋怒色正起,朱棣却随口对曰,“日照龙鳞万点金”。朱元璋闻言叫绝不止。
这样朱元璋经过一番观察思索,决定要立燕王朱棣为太子。但是嫡孙朱允炆年纪渐渐长大,舍孙立子,未免又与礼不合,怕引起朝野反对。后来,朱元璋亲御东角门,召集群臣会议,商量立储事宜。朱元璋说,“国家不幸,太子竟亡。古称国有长君,方足福民,朕意欲立燕王,卿等以为何如?”
朱元璋话音落地,翰林学士刘三吾即抗奏道:“皇孙年富,且系嫡出,孙承嫡统,是古今的通礼。若立燕王,将置秦王、晋王于何地?弟不可先兄,臣意谓不如立皇孙。”
经过一番争论,朱元璋难以说服众臣,只得屈服于祖制通礼,含泪否决了爱子朱棣立储的愿望,决定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是年洪武二十五年(1393)九月。
朱棣立储落马自然愤愤不平。诸王对此也常常以叔父之尊,对年轻的皇太孙出口不逊。朱允炆仁厚也不多加计较,一心一意跟随太祖省决奏章,学习治国安邦之策。他首先经朱元璋同意,遍考历代刑法,将洪武律偏重的条款一一重新改定。因而受到天下百姓的赞颂。
太祖朱元璋渐渐迈入暮年,病事缠身。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秦王棡和晋王樉先后逝去了。朱元璋乃命燕王朱棣总率诸王。这样一来,燕王的权力就越来越大了,兵马益强,且又兼封就的燕京为故元遗都。有此根据,他越加雄心勃勃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太祖朱元璋病逝。根据其遗诏22岁的皇太孙朱允炆,登极即大明皇帝位,成为明朝第二代皇帝。追谥朱元璋为高皇帝,庙号太祖,以明年为建文元年。朱允炆后遭国难,没有庙谥,沿称建文帝。清乾隆元年,追谥为恭闵惠皇帝。
随着朱元璋的去世和朱允炆的嗣位,一场巩固皇权和夺取皇权的斗争,在朱家皇族中越来越激烈地展开了。
朱元璋临死前曾留有遗诏,令诸王镇守国中,毋须来京。诸王均依照父皇的诏令,遣使朝贺,不复入觐。唯有燕王朱棣不顾父命,星夜南下,当其人马即将到达淮安时,被兵部尚书齐泰侦知,即禀报新帝允炆,遣使出阻,促令他还国燕京。
朱棣对此怀恨在心。其他诸位亲王虽未起行,但也心怀不满。特别是几位年纪较大的塞王,都是久经战阵,屡建功勋的人物,手里又握有重兵。当然不把年轻、孱弱,又无治国安邦经验的侄儿放在眼里。这样一来,不敬之语常出王府,违法之事时有发生。而“智勇有大略”的朱棣则更是迫不急待的,窥视着至高无上的皇权。
年轻的朱允炆对此自然深感不安,但他也决不会允许在统一的大明朝中,出现称霸一方的独立王国,以威胁中央皇权。
朱允炆登极后,即召见亲信侍臣、侍读黄子澄。对他说:“先生还记得咱们东角门的谈话吗?”
黄子澄应道: “臣不敢忘记。”
原来,朱允炆还为皇太孙的时候,曾于东角门问过黄子澄,“诸位叔父各就藩封,拥兵自固,一旦发生事变,怎么来对付呢?”
黄子澄举汉平七国的故例启示允炆,允炆欢慰不已。现在朱允炆旧事再提,自然是令他辅翼,监制外藩。黄子澄当然愿效犬马之劳。朱允炆遂令他担任祭祀官太常卿,参领国事。
两人密语不久,朱允炆又收到了户部侍郎卓敬的秘密奏书,劝告允炆,“燕王智虑过人,酷类先帝,现在镇抚北平,地势形胜,士马精强,万一有变,不易控制,应徙封南昌为是。”
朱允炆阅毕,次日即召卓敬入殿密议。事发后,新主削藩的流言便很快传遍朝野内外。
朱棣闻讯后,那肯束手待毙,一面上书称病,一面在王宫中私制兵器,偷印宝钞,招兵买马,搜罗异人术士,加快了应付事变,夺取皇权的步伐。其中极受朱棣信用的是僧人道衍。他姓姚,名广孝,苏州人,出家为僧,法名道衍,自称得异人传授,预知休咎。朱棣待其如上宾,所有谋议,都要与他商定而后行。
为早图大业,道衍首倡练兵,朱棣便依计行事。为了防止泄露消息,在燕府内偷挖暗穴,通往后苑。筑室地下,四周围绕重墙。室内锻造兵器,室外养了许多鹅鸭,不断引逗鸣叫,扰乱声浪不息。朱棣自以为万无一失,无人知晓。可天长日久,参于其事者又如此众多,怎会不散布社会呢?不久,一传十,十传百,闹得个南京城内,纷纷扬扬。燕王不臣,指日图变的流言,在朝野上下,街头巷议,到处可闻。
朱棣不轨的行为,自然已被朱允炆获悉。针对此种局势,他即刻召齐泰、黄子澄等入殿,共商对策。一致主张即速削藩。但因燕王蓄谋已久,恐仓猝下手又引起大乱,这样计划先削废周、齐等王,剪除燕王的手足,待时机成熟后,再一举废除燕王。
与此同时,朱允炆依照齐泰等的建议,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谢贵、张信,分掌北平都司事宜。并命令都督宋忠,出屯开平,外称为的是防御外寇。调遣都督耿
上一篇:惠帝司马衷
下一篇:惠愍帝慕容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