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宗李显
显庆元年 (656),刚刚被册封为皇后的武则天,带着胜利的喜悦再添一子,这是她为高宗生下的第三个儿子,赐名“哲”,实指望这个在特殊时期孕育的儿子能成为聪颖贤达之士,以稳固她在后宫的地位。然而,李哲降生后,各方面都与他的两位兄长李弘、李贤相差甚远。长兄李弘 “仁孝英果”,深得皇帝钟爱。李贤自幼即 “容止端雅”,小小年纪便读了 《尚书》、《礼记》、《论语》,过目不忘,还能背诵古诗赋10余篇。弟弟李旦谦恭孝友,好学,工草隶,尤爱文学训诂之书,尽管缺乏政治才干,但也有所专长。相比之下,李显就逊色多了,不过一顽童而已。不学无术,得过且过,到头来,既无治国的胆略,亦无理政的才术,唯唯诺诺,任人摆布的傀儡皇帝,就是他当天子的最好选择。
永隆元年(680)八月,继长兄李弘被杀之后,李贤又被废为庶人。按次序,时为英王的李哲 (显) 被立为皇太子。这时,唐高宗的身体越来越坏。次年七月,高宗决定破釜沉舟,“服饵” (金石之药,性烈,唐太宗即因饵金石中毒暴亡) 治病。为防不恻,服药前,任命裴炎为侍中,负首相之责,辅佐太子哲监国。
永淳二年(683),高宗溘然长逝,享年56岁。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军国大事听从天后旨意。这样,已掌握实权的武则天又从名义上获得了操纵朝政的权力。
于是,李哲迁入正殿,即皇帝位。改元弘道,立妃韦氏为皇后,尊母后武则天为皇太后,临朝称制。以裴炎为中书令,受遗诏辅政。这一年,李哲28岁,正是精力旺盛的年岁。
然而,翌年二月,继位不足两月的唐中宗李显被废黜,改由他的四弟雍王李旦为天子(是为唐睿宗)。走马观灯似地换了一朝天子,这实在是令人惊讶。那么这位貌似太宗血气方刚的新皇帝李显做错了什么事呢?
原来,中宗打算把自己的岳父韦玄贞升为宰相,并授给自己乳母的儿子一个五品官。这时,韦玄贞刚从普州参军升为豫州刺史,接着再拜侍中为宰相,显然升迁太快。因此,宰相裴炎坚决反对,发生争执。这位不谙世事、年轻气盛的皇帝想施展一下天子的威风,气哼哼地说: “我把天下都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何况一个侍中呢!”他哪里想到,裴炎把这事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立即召集百官到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带兵入宫,宣太后令,废中宗为庐陵王,幽于别所。这位昏昧的皇帝临了还不明白事出何因,责问武后: “我何罪?”则天斥责他: “你要把天下让给韦玄贞,这罪还小吗!”
中宗的傀儡地位是世人皆知。武则天所以选中李显继承帝位,是因为看到了他的昏庸,认定他称了帝也成不了大气候,废立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另一方面,武则天也是尊重夫君的意见,遵照遗嘱让李显称帝。而且这时武则天称帝的时机尚不成熟,不敢冒然行动,用李显作为缓冲再好不过了。
中宗李显被废后,封为庐陵王,徙往均州(湖北十堰市),不久又迁至房州(湖北房县)。
经过这次打击,李显朦胧中似乎有所醒悟,这才联想到长兄被杀、仲兄被废的缘由,原来自己的亲生母亲对权力的追逐远胜于骨肉之情,冒犯了母后,即使是无意识的,下场也是不堪设想的。
一旦醒悟过来,明白了母后的残忍,李显惶惶不可终日。每当听到朝廷宣敕使到来,由于过度恐惧,竟失魂落魄地滥言要自杀,懦弱丑态暴露无遗。幸而有位强夫人鼓励扶持,中宗才不至于忧惧早死。
每当李显恐惧交加不能自拔时,韦后便叱责他无能,胆小如鼠。同时又激励他要放宽心,说: “祸与福很难预料,说不定我们还会有出头之日呢?”韦后的一席话,使中宗获得暂时的安宁。就这样,李显在恐惧和韦后激励中,在房州度过了18年的幽禁生涯。在患难与共的苦境中,中宗与韦后这对夫妻结合得更加牢固。中宗十分感激妻子的坚强和富于忍耐性。他常常对妻子发誓:“有朝一日,如果能得见天日,我将满足你的一切愿望和要求。”
圣历元年(698)三月,庐陵王李显被秘密接回神都洛阳。九月,李显重被立为太子。这一转折意味着什么?是女皇眷恋远在僻壤的骨肉吗?作为母亲,我们不能排除武皇有这种心情,但作为一个为权力追逐一生的成熟的政治家,这样做更重要地是出自政治策略上的需要。
武则天称帝后,李武两姓储位之争在激烈进行着。以武承嗣、武三思为首的武家子侄们跃跃欲试,甚至曾联合酷吏迫害李氏宗室。洛阳人王庆之等数百人上表请立武承嗣为皇太子,废皇嗣李旦。当时,宰相李昭德极为愤恨,便假借圣命将其杖杀,宣言: “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双方争夺已白炽化到喋血宫门的程度。万岁通天元年(696) 以后,狄仁杰、姚崇、王及善等陆续拜相,保皇嗣派的力量大增; 薛怀义、沈南璆之后,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成为武则天新的男宠,这股新的政治势力的兴起,首先使诸武在政治舞台上暗然失色,武承嗣、武三思等不得不候其门庭,为二张兄弟争执鞭辔。这时嗜杀成性的酷吏来俊臣又罗告诸武和太平公主、皇嗣及庐陵王罪状,迫使李、武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来俊臣,结果来俊臣和得罪了诸武的李昭德一同弃市。
宰相狄仁杰、王方庆、王及善等苦口婆心劝说武则天应当立李姓储位,以享万年香火,主张召还庐陵王。宰相吉顼给二张出主意,要他们介入立储的大政,说: “天下思唐德久矣,武氏诸王非民心所愿。公何不劝武皇复立相王庐陵,以慰天下之望?”
这时期,储位问题也直接影响着当时的民族关系和阶级关系,甚至一度成为契丹、突厥起兵的口实。
在此情况下,武皇不得不及早解决储位问题,并决定立李氏为皇储。
圣历元年 (698) 三月,李显秘密回到神都。狄仁杰不知,还在向武皇“慷慨敷奏,言发流涕”,武则天微笑着对狄仁杰说:“还卿储君”,遂让李显从帐中出来相见。狄仁杰悲喜交加,“降阶泣贺”。八月,武承嗣恨不得为太子,羞愤死去。九月,皇嗣李旦聪明地要求逊位,封为相王,庐陵王李显再次被立为皇太子。
复立庐陵王为太子,这是武则天晚年的一项重要的明智的决策。李显虽不是当皇帝的料,但是复立他,表示了武则天在李、武两姓之间的最后抉择。这种合乎士庶民心的决定,平息了李、武两姓间长达8年的争夺,与结束酷吏政治一起,消除了不安定因素,开创了女皇最后一段新的政治局面。
神龙元年(705)初,武则天病情恶化,身边只有男宠张易之兄弟,宰相、太子难得见女皇一面,诏令皆出自二张之口。在这种情形下,假传诏命篡夺帝位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宰相们非常担心,他们感到,事到如今,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清君侧,迫使女皇退位,即使诉诸武力,也要拥立太子为天子,复兴唐室大业,安抚民心。
以宰相张柬之、 崔玄为首, 联络中台右丞敬晖、 司刑少卿桓彦范及右台中丞袁恕己,迅速组成了政变集团,积极拉拢掌握军权的将军。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很快加入了他们的行列,成为政变的主要军事力量。张柬之又分别推荐桓彦范、敬晖及右散骑侍郎李湛(李义府之子)为左右羽林将军,掌握禁军,控制宫城。这时,姚崇也回到洛阳,参与密谋。
桓彦范和敬晖秘密联络了太子李显,李显半推半就。至此一切准备就绪。
正月二十二日,张柬之、崔玄、桓彦范、左武卫将军薛思行等人,率右羽林兵5百余人,到达玄武门,李多祚、李湛及太子宫中掌勤务之官内直郎,即后来的驸马都尉王同皎去迎接太子共同起事。
尽管事先约定好了,但事到临头,太子显的恐惧病复发,不敢出宫,推辞说:“诛杀二张当然可以,但现在皇上玉体欠安,万一影响了圣体,为臣子实属大逆不道。能否暂缓举事?”这种懦弱的态度,令众将士非常不满。最后,王同皎不得不把李显强抱上马背,向后宫进发。
政变部队很快攻下玄武门,直抵迎仙宫。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尚未反应过来,便做了刀下鬼。
杀死二张,众人簇拥着李显轻轻迈进皇帝寝殿,远立龙床伫立着。张柬之小心翼翼地向女皇解释:“张易之、张昌宗谋反,臣等奉太子令诛之。愿陛下返政太子,顺从天意。”
第二天 (二十三日),则天被迫下制命皇太子监国。第三天 (二十四日),武则天正式让位给太子显。二十五日,唐中宗复位。已年近50岁的李显登上阔别18年之久的御座,重操国祚,再度为天子。
这一事件被称为神龙革命,或五王政变。政变主要人物张柬之等五人后来被封为王,因而得名。
唐中宗复位,武则天被迫迁往皇宫城西南的上阳宫静养。接着,中宗率文武百官,胆颤心惊地到上阳宫问安,给母帝上尊号 “则天大圣皇帝”。
二十九日,唐中宗对参加神龙革命的人员论功行赏,赐文武官阶、爵。政变首脑人物张柬之封为夏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敬晖、桓彦范封为纳言, 崔玄守内史, 袁恕己同凤阁鸾台三品。这些新宰相又都分别获赐郡公的爵位。李多祚被封为辽阳郡王。
二月一日,中宗再次率百官到上阳宫探望武则天,此后每10天一往请安。
二月四日,正式恢复大唐国号,持续15年的武周帝国 (690—705) 宣告结束。
旗帜的颜色由武周的大红色恢复为唐朝的黄色,郊庙、社稷、陵寝、官阶名称等,都恢复了永淳元年(682)以前的旧制。废除则天文字,定长安为首都,神都恢复洛阳旧名,作为陪都。至此,唐室光复告成。
唐中宗虽然是一个昏昧懦弱的君主,但由于有以张柬之为首的一批贤臣的辅佐,新朝廷很快走上轨道。照理说,新王朝的诞生,必定会出现新的局面。但是,武则天的存在毕竟太不平凡了,使得后人一下子难以超越她。这样一位稀世的女性,一旦突然崩溃,所造成的大变动和余波荡漾,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唐室真正的复兴,其前途风云变幻。
在那政治权力男性化的时代,武则天以女性异军突起,一跃登上政治权力的顶峰,这对后世的影响太大了,太具诱惑力了,后世几乎每个有野心的女性,都渴望成为武则天第二!
一般说来,皇后干政,外戚势力强大,其先决条件是皇帝的孱弱愚昧。中宗朝韦皇后的活跃恰恰吻合了这一规律。
神龙元年(705) 二月十四日,唐国号恢复第10天,唐中宗册立韦妃为皇后,即日又追赠韦后的亡父韦玄贞——这位曾导致自己下台的岳父——为上洛郡王,岳母崔氏为郡王妃。
韦后本来就是个争强好胜的女人,只是由于武则天的存在,抑制了她的野心。在长期的幽禁生涯中,代替李显成为一家的精神支柱;在忍耐中磨炼出了坚强阴狠的性格。她极为憎恨婆婆武则天,但对武则天的巨大能量又十分崇拜和敬畏。她自忖,武则天以女性当上女皇,自己为什么就不能呢?但是,在艰苦的前途未卜的幽禁之中,她实在不敢奢想自己的野心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然而,这一天毕竟到来了。充满野心的韦后,首先要获得权力欲望的满足,她要中宗和她共同处理国家大事,中宗也巴不得坚强的妻子扶持自己。于是中宗端坐御座之上,听群臣奏事,韦后坐在帘后听取朝政进行情形,恰似武后垂帘听政的重现。中宗对韦后的话总是坚信不移。
这种情形,使政变集团的领导者们十分吃惊。虽然他们知道中宗懦弱且缺乏思想,但他们又认为,长达18年之久的痛苦生涯和50多年的坎坷经历,多少会使中宗聪明些。然而,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如今的中宗竟是这般没出息。这些神龙革命中功勋卓着的领袖们,为他们不惜生命换来的李唐中兴阴云密布而隐隐作痛。
中宗的懦弱和傀儡地位,为野心家们的活跃大开了方便之门。韦妃自从被册立为皇后实际执掌政权以来,千方百计地扩大韦氏家族的势力,企图造成韦氏家天下的形势。首先追亡父韦玄贞为上洛王,又改为邦王,建庙称为 “褒德陵”,“陵”是天子、皇后、太上皇和太后坟墓的名称,连太子的墓都不可称陵。武则天虽也曾将其父母的墓改称为“陵”,但那也是在她称帝以后的事。而韦后竟然在皇后位上,就做了天子才能做的事,这种僭越行为,朝廷群臣敢怒不敢言。随后,韦后借中宗之手,封堂兄韦温为鲁国公礼部尚书,韦温的弟弟韦胥为曹国公左羽林将军,又将成安公主嫁给韦胥之子韦捷。外戚韦氏一族的势力开始膨胀起来。
但是,韦后并不因此满足。看到唯诺懦弱毫无男子气的夫君,韦后感到无限惆怅。在获得权力欲的同时,她更渴望着女人身心欲望的满足。这时的韦后大约刚过40岁,正是一个女人身心、精力最旺盛的时期。既然中宗无力满足韦后的要求,她就只得寻求外欢了。这时,武三思正想攀附中宗夫妇,特别是韦后对自己早就有好感,因而韦后、武三思不谋而合,迅速勾搭成奸。自此以后,韦后便如鱼得水,全身充满精力,对政治的干预程度,也更加猖狂。
尽管韦后仿郊武则天,也有想当女皇的野心,但是,武则天所具有的政治才干、执政者应具备的器量以及本身天然的神秘性,韦后都不具备或者说十分贫乏。韦后所有的只是昏暴,而不讲究手段。
如果说韦后的活跃是利用了与中宗的夫妻感情的誓言和中宗的懦弱尚可说得过去,而以武三思为首的武氏一族的再度崛起,则是令人意外了。当年,武三思等为争夺皇嗣,联合酷吏大杀李氏子孙,与李氏宗室结下了不解之冤。后来又依附于张易之兄弟,成为二张的忠实帮凶。但是,以诛杀二张集团为目的的神龙革命,对以武三思为首的诸武竟没有丝毫的损伤。从此,忐忑不定中的武三思等人的胆子迅速大起来,重整阵容,在没有武则天的现在,武氏一族的势力比以前更加壮大。神龙元年(705)二月,武三思以太子宾客荣升为三公之一的司空,正一品,兼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名副其实的首席宰相。武攸暨也由右散骑常侍升为司徒,受封定王。武三思因与韦后的关系,进而成为操纵中宗的 “真天子”。
对这种变化,政变集团的首领们目瞪口呆。但这又能怨谁呢?
当初诛杀二张的时候,洛州长史薛季昶等曾向张柬之、敬晖建议: “二张虽然已除,但武三思还在,斩草不除根,必定后患无穷。”
而张柬之、敬晖等则认为:“如今革命已结束了,国家业已安定,现在的武三思已成不了气候,不宜再多流血了。”
薛季昶听罢,仰天长叹: “我将死无葬身之地!”后来五位功臣被杀时,薛季昶也自杀而亡。
如今的张柬之等人不得不痛恨自己没有先见之明,他们很清楚,这时中宗的制命,实际上是根据武三思的裁决颁布的。因此,他们无不深为当初的失察和大意而懊悔。在无可奈何之下,他们打出革命功臣的最后招牌,秘密晋见中宗,请求诛杀武三思及诸武。然而,每次晋见,中宗皆以缄默的态度予以回敬。
中宗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要诛杀自己最信赖的武三思及其武氏家族。当初,中宗为太子时,武三思就经常来看望中宗夫妇,给予安慰。后来,中宗又把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安乐郡主嫁给了武三思的儿子武崇训。这样,他们亲上加亲,形成了“一家人”的气氛,往日的恩冤也一笔勾销。
在中宗看来,武三思是他和韦后最亲密、最信赖的知己。中宗不仅不会下令诛杀诸武,反而将张柬之等人的密陈透露给了武三思。
武三思得知,不敢大意,便和韦后一起双管齐下,在中宗面前,对张柬之等人屡进谗言。武三思并献计策,架空五位功臣。
中宗对韦后和武三思的话由衷地相信,立即下诏: 封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桓彦范为扶阳王, 中书令汉阳公张柬之为汉阳王, 南阳公袁恕己为南阳王, 博陵公崔玄为博陵王。又特令他们朔望奉朝请,即每月只初一、十五上朝。从而剥夺了五位功臣执政的权力。
中宗又根据武三思的要求,诏令文武百官恢复则天皇帝时代的政治形式,排斥反对武氏的人,以前被张柬之流放的官员,全部召回。这样,唐朝大权完全掌握在武三思手中。此时,距一月二十二日的神龙革命,仅仅数月而已。
张柬之等五位政变领袖又受到了接踵而来的打击。神龙二年(706)六月,先贬敬晖为崖州司马, 桓彦范为泷州司马, 袁恕己为窦州司马, 崔玄为白州司马, 张柬之为新州司马。七月,又以谋反罪,流敬晖于嘉州(今海南岛),桓彦范于瀼州 (今广西),张柬之于泷州 (今广西), 袁恕己于环州 (在越南), 崔玄于古州 (今贵州)。子孙年满16岁以上的都流放到岭南。接着,武三思又遣使诈称圣旨,在流放途中将五王杀害。神龙革命赫赫有名的五位功臣就这样全部惨遭灭顶之灾。
消灭五王之后,武三思显然成了朝廷真正的主人。当时的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武三思的连襟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等4人成为武三思的心腹。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悛、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等5人,成为武三思的亲信耳目。武三思专权的格局已经形成。
武三思等之所以会赢得中宗和韦后的信任而再度猖獗,这主要是由于后宫的才女上官婉儿的缘故。
上官婉儿长期担任武则天的心腹笔杆,侍奉于女皇身边,尤其后来百官的上奏,执行诏令,大都出自婉儿的裁决。中宗即位后,十分敬佩婉儿的才华,更重视她对朝廷万事通晓的知识和经验,于是便继续留她担任秘书工作,并封她为正三品女官“婕妤”,后来又升为昭容(正二品)。这时的婉儿大约42岁左右,但看起来不过30出头的年纪,正是一个女人最重要的时期,其容貌之艳丽,风度之袅娜,举止之大方,才华之横溢,令男人们为之倾倒。但是,中宗对这样一位侍妾身份的美人是不敢觊觎的,唯恐引起韦后的责骂。
无独有偶。武三思虽幸免于灭族之祸,但仍心有余悸,他认识到必须取得中宗和韦后的彻底信任。但是后宫的宫禁很严,男性出入受到限制。怎么能经常地接近中宗和韦后呢? 武三思马上想到了婉儿。他们频繁幽会于后宫。他们的私通已经成为后宫中公开的秘密。后宫淫乱之风由此兴起。
不久,婉儿便要求在宫外建立私宅,和母亲沛国夫人住在那里,如同朝廷官员上朝一般,以早出晚归的形式到后宫侍奉帝后。此项先例一开,仿效者接踵而至,许多后宫高级女官也纷纷设置私宅,按时入宫上下班。这是宫廷史上最为空前的变化。
中宗对武三思的信赖不亚于对韦后的信赖。常常有这种情况,韦后和中宗并排听政后,回到后宫,韦后便和武三思在皇帝的龙床上下棋,中宗在一旁观战,与他们一起嬉戏调笑。
中宗朝,另一独特的现象,是公主们的空前活跃。中宗共有4男8女,属韦后所生的有一男 (长子重润)三女 (长宁、永寿、安乐公主)。长子重润早在则天皇帝时因诽谤则天和二张被赐死。次子重福因涉嫌告发重润,被中宗和韦后幽禁于均州。三子卫王重俊后来被立为太子,发动政变诛杀了武三思后,被中宗杀害。四子重茂幼弱,景龙四年(710) 中宗暴死,重茂继承皇位,不足一月为睿宗李旦代替。可见,四位皇子都很不景气。
与此相反,中宗的诸位皇女却是另一番情形,一切待遇例同皇子亲王。神龙二年(706) 闰正月,中宗把诸位皇女从郡主升为公主,接着又分别设府置官。中宗皇妹太平公主头马领先,其府邸和她哥哥相王旦的王府一样。长宁、安乐公主皆同亲王,只是不置长史。新都、宜城、安定、金城诸公主,官员减半,各开官府。这情形如同武后之为女主,为历史上所仅见。
在中宗的公主群中,韦后亲生的长宁 (第四女)、安乐 (第七女)公主最为活跃,安乐公主甚至要开创 “皇太女” 的先例。
安乐公主,小名裹儿,韦后亲生。先嫁武三思之子武崇训。太子重俊政变时,安乐公主变成了寡妇。不久改嫁武承嗣之子武延秀。安乐公主从小就受到中宗和韦后的溺爱,养成了傲慢狂妄、争强好胜的个性。在母亲韦后、公公武三思和丈夫武崇训的怂恿下,萌发了当 “皇太女” 的野心,并为之不断扩充实力。
景龙二年 (708),安乐公主开始用中宗的墨敕,纳贿卖官。墨敕,是安乐公主先准备好敕文,然后向父皇撒娇,央求中宗签上名盖上御印,成为官方的正式文书。中宗对自己最宠爱的女儿自然是有求必应的。
通过墨敕封官,称为斜封,经墨敕任命的官称为斜封官。只要出30万钱贿金便可买到低级官,有同正、试、摄、检校、判、知等名目。一般人只要送上3万钱的贿赂金,便可获得僧度牒,成为当时地位较高的僧尼。
长宁公主也仿效安乐公主,以墨敕卖官。他们把大量贿金用于广建宅第山庄,纵情淫乐。两位公主的大肆挥霍,自然强烈地刺激了其他公主和后宫的贵夫人,他们通过韦后的帮忙,也利用墨敕卖官,获得巨额贿款。
中宗统治之下,韦后、武三思把持朝政,韦后、武三思、安乐公主、上官婉儿以及宰相宗楚客等相互勾结,沆瀣一气,形成了中宗朝极度腐败的政治。
面对这种情况,一度颓废的太子重俊猛然醒悟过来。神龙二年 (706)七月,中宗迁都长安之前,册立卫王李重俊为太子。但是,韦后、武三思、安乐公主等对新太子既轻蔑又愤恨,安乐公主依仗韦后的势力,一直想取代皇太子而成为皇太女。重俊感到形势的发展对自己极为不利,必须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
神龙三年 (707) 七月,重俊请求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帮助,率千骑兵发动了政变,武三思、武崇训及部分同党当场毙命。接着攻入后宫,追杀韦后、安乐公主。韦后与婉儿挟持中宗躲到玄武门楼上。婉儿向中宗献计,悬赏诛杀太子和李多祚。太子、李多祚被反戈的乱军斩杀。
太子重俊被杀,中宗立10岁的幺子重茂为太子。
重俊政变清除了实际掌握朝政的武三思,这对武氏集团无疑是沉重的打击。但韦后集团的势力和气焰却丝毫未减,反而更加肆无忌惮起来,他们与宗楚客密谋,诬告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参与了太子重俊之乱的策划,要求中宗将他们问斩。对这种过分的苛求,中宗甚感惊愕。他实在拿不定主意,便去找吏部尚书兼御史中丞萧至忠商量,萧至忠泪流满面地对中宗说: “难道陛下就容不下一弟一妹吗?”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才算免了杀头之祸。
中宗朝的奢靡之风,使唐帝国元气大伤,为一直虎视边塞的突厥和吐蕃提供了侵扰的最佳机会。
神龙二年(706)十二月,突厥默啜可汗对唐属地鸣沙(今宁夏灵武)发动了大规模地入侵,突破唐朝灵武军大总管沙咤忠义的防线,直入唐境。与此同时,吐蕃又在青海和西域对唐展开了猛烈的军事行动,骚扰唐朝西境。神龙三年 (707),中宗被迫将养女金城公主下嫁给吐蕃赞普,通过和亲暂时获得西部边境的安宁。
景龙二年 (708),西部战事再度兴起。已归顺唐朝的突厥突骑施部的酋长娑葛因与部将阿史那忠节不和,互相攻击,唐经略使周以悌不但不进行调解,反而唆使忠节到朝廷贿赂宰相宗楚客和纪处纳。宗楚客接受贿赂,按照忠节的要求,准备派兵消灭娑葛。
娑葛得悉这一密谋,大为震怒,遂自立为可汗,发兵攻破安西,唐将或被擒,或被杀。接着,娑葛上表唐朝廷,索要宗楚客的首级,诛奸以谢百姓。中宗只得出来和事调解,宣告娑葛无罪,加封他为十四姓可汗。
经过这些波折,自太宗以来在西域苦心树起的大唐国威,一落千丈,唐朝对边境各族的统治力和精神上的威信,自此以后徒有空名而已。
国势的衰微,并没能让中宗清醒,因而整日和韦后等沉湎于享乐侈靡之中。景龙二年 (708) 十一月,中宗敕准安乐公主改嫁武延秀,以皇后大典的规格举行盛大的婚礼,耗资钜万,国家所藏几于殆尽。中宗与韦后、安乐公主等一起登上玄武门,观看宫女们拔河。中宗在宫内设置模拟市场,让扭捏的宫女与百官公卿们演出市场交易的情景。中宗与韦后等微服出行其中,寻求乐趣。此后,中宗更热衷于游乐,如同顽童一般。如果没有这些游乐,中宗就感到空虚。
从神龙到景龙年间,中宗再度当皇帝,兴起了大规模地建造佛寺的活动。唐中宗兴建的佛寺有永泰寺(后改名万寿寺)、圣善寺;太平公主建罔极寺,安乐公主花费百万巨资兴建了安乐寺。为弥补这笔庞大支出,又滥造了数目庞大的斜封官。后宫的宫女们为了来世的幸福自由,也集资兴建了高300尺,15层的砖塔,即现存的小雁塔 (最上两层后来被损,变成13层)。佛寺的大量修建,造成了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唐朝国库告罄。这些负担无疑又被强加到广大劳动人民身上。
对这种靡乱情形,许多大臣不敢谏奏。宰相韦嗣立实在看不下去了,上书提醒中宗:“官员的膨胀,带来官员素质和行政效率的低下,妨碍着政治措施的贯彻,豪华佛寺修建过多,造成国库超度支出; 受役使的百姓怨声载道。这种种弊病,如不尽早革除,必将成为大唐的祸患。”这样的谏奏,中宗已经听腻了。韦嗣立是韦后家族的人,要是换了他人,中宗必定将其罢官。
景龙四年(710),一个地方小官许州(今河南许昌)参军燕钦融上书说:“韦后淫乱,后宫的丑闻已经传遍民间,韦后干预朝政,是造成今天弊病多的原因。韦氏势力日益强大,安乐公主与武延秀、宗楚客勾结在一起,危害着国家社稷。”中宗看到这种涉及自己的皇后的上书,显然极为气愤,便把他召来诘问。韦家党徒竞蜂拥而上,将燕钦融棍棒打杀。中宗见此情景,心中一阵难过,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武三思被重俊杀死后不久,韦后又特别提拔散骑常侍马秦客和光禄卿杨均二人,实际上是韦后养的两位男宠。马秦客善医术,杨均擅长烹饪,都受到韦后的青睐。这时的韦后急于要实现 “武则天第二” 的愿望。但中宗不除,她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安乐公主想当皇太女的愿望与日俱增,虽然多次向父皇提出要求,但都被拒绝了。这样韦后、安乐公主同时萌发出了共同的邪念: 只要夫(父)君不在人世,她们各自的愿望都能如愿。
景龙四年(710)六月,韦后、安乐公主假手马秦客、杨均在中宗最喜欢吃的馅饼内,放入毒药,将其毒杀。这位愚昧天子糊涂了一生,最后又糊里糊涂地归了西天。终年55岁,谥号为孝和皇帝,葬于定陵。天宝十三年,又加谥为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
中宗驾崩,16岁的幺子温王重茂即皇帝位,是为少帝,年号唐隆。韦后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按照韦后等人的事先安排,少帝只不过是争取时间的过渡天子而已。
几天后,宰相宗楚客便约武延秀、赵履温、叶静能及韦温等韦氏一族,开始劝说韦太后应当仿照武则天的“易世革命”,登上女主宝座。宗楚客又单独秘密上奏章,要韦太后 “应尽速改易唐天命”。
为达改朝换代的目的,韦太后等人加紧活动。当时,中央禁军的南衙十六卫和北衙十军及台阁尚书省的要职,均由韦氏族人担任。
改易天命,相王李旦及其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是她们的很大障碍,于是便密谋将他们清除。
在危机关头,李旦第三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发动早已串通好的 “万骑”兵,突袭后宫,杀死了韦太后、安乐公主、武延秀等。经过这次政变,韦氏集团全部消灭,武氏集团也只剩下少数人。
后宫才女佳人上官婉儿,聪明了一生,但在这场流血的事变中,终究也未逃脱噩运,时年47岁。
最后,太平公主出面收拾残局,扶持唐睿宗李旦再登皇位。
上一篇:闵帝李从厚
下一篇:元帝刘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