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日王生平简介,戒日王历史评价,戒日王怎么死的?
戒日王(Silaolitya,590—647),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国王、剧作家兼诗人,最后一个统一了北印度的本地人国王。他的统治时期(606—647)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时代。
公元590年6月4日,戒日王出生于萨他泥湿伐罗城(在今旁遮普东部),是伐弹那王国的二王子。伐弹那王国的来历不明,传说王朝的缔造者名叫布湿波菩地,由于信奉湿婆神而起家。伐弹那王国到了戒日王的父亲光增王时,逐渐吞并邻近的小国,开始强大起来,进入了诸雄争霸的行列。戒日王有一兄一妹,兄曰王增,妹曰王圣。王圣在未成年时,就嫁给了莫克利王国的摄铠王。
戒日王继位之前,北印度处于群雄割据的局面。其中以统治恒河上游平原和摩揭陀(今比哈尔邦南部)的莫克利王国,以马阇衍那(今马贾因)为都的后笈多王国,以及统治今南孟加拉一带的设赏迦王最为强大。这几个王国为争夺北印度的霸权相互角逐,不断进行战争。
公元606年,光增王病死,戒日王的母亲自焚殉夫。后笈多王国的天护王乘机袭击与伐弹那王国联姻的莫克利王国,杀死摄铠王,将王圣王后囚禁在卡脑季的监狱中,并扬言要踏平萨他泥湿伐罗城。消息传开后,大王子王增立刻领兵迎战。他虽然打败了天护王,却不幸丧生于与后笈多王国秘密结盟的设赏迦王之手。年仅十六岁的戒日王嗣位,发誓要为死去的哥哥报仇。他亲统兵马,东向讨伐设赏迦王。为了战胜比他势力雄厚的设赏迦王,戒日王一方面与慑于设赏迦王的扩张势力的阿萨姆王结盟,造成两面夹攻设赏迦的形势;另一方面,针对设赏迦王迫害佛教的行径,采取了敬礼佛教的政策,邀请摄铠王从小的好友、在当时拥有众多信徒的佛教大师日友入朝参政,使他获得莫克利王国的臣属及民众的好感,从而有助于他将设赏迦王驱逐出莫克利王国的领地。
公元612年,戒日王正式承袭莫克利王国的王位。经过六年战争,他不但收复了莫克利王国及后笈多王国的领地,而且征服了恒河流域其它一些小王国。他统一的国土已从奔罗伐弹那(在今孟加拉西北部)延伸到比阿斯河。至此,戒日王在北印度的霸主地位基本确立。
戒日王“既广其地,更增甲兵”,将象军扩大到六万,马军十万。依靠这支庞大的军队,他继续进行一系列的征服战争。公元620年左右征服信德地区,622年左右兼并孟加拉,630年使富饶的海岸王国伐腊比臣服。
公元633年,戒日王聚集了全部兵力,打算征服南方之雄的摩诃刺陀国(其都城约在今纳而克,马哈拉施特拉邦)。英勇善战的摩诃刺陀人奋起反击,使他未能取胜。这是戒日王的征服史上唯一的一次败仗。这一仗将其势力范围的南部疆界限定在纳巴达河。
戒日王没有因此而放弃战争,又将征伐的矛头指向奥里萨地区。公元637—638年,征服乌荼国,642年左右将繁荣的海港王国恭御陀划入其帝国的版图。这是戒日王进行的最后一次战争。至此,戒日王达到了其统治的极盛时期。他已经拥有恒河流域的全部,他的势力范围东达布拉玛普特拉河,西临印度河,北到雪山,南至纳巴达河。
尽管如此,戒日王并没有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他的庞大的帝国只是个依靠武力结成的松散联盟。萨他泥湿伐罗、卡脑季、摩揭陀、羯朱嗢祇罗国在其直接控制之下。其余各王国各有其君主、军队,各有其官僚制度及法律制度。它们只是屈从于戒日王的威力,承认他的霸主地位,向他称臣纳贡。
为了维系这个靠武力征服的帝国的统一,戒日王建设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分为象、马、步三个兵种。和以往的朝代相比,戒日王更重视象军的建设。他初继位时只有象军五千,到了公元612年,将象军扩大了十二倍,其数目由五千一跃而为六万。这是因为象军的来源及其使用更适合于印度古代多森林的地理环境。
戒日王是个勤勉的国王。玄奘记载道,他“每以一日分作三时,一时理务治政,二时营福修善,孜孜不倦,竭日不足矣。”他以卡脑季为都,但经常在其境内游动,收纳番臣的贡物,颁布教令,并树碑立坊,旌扬战绩。
戒日王本人信仰印度教,但容许其境内各种宗教派别自由发展,并且特别尊重在当时还拥有大批信徒的佛教。他后期效仿阿育王,接受了佛教的信仰,更加采取了扶植佛教的政策。他封赏僧人土地、村庄,布施寺院,“圣迹之所并建伽蓝”,于恒河两岸建立数千座佛塔。著名的那烂陀寺在他的扶植下得到极大的发展。
戒日王文武双全,不但会领兵打仗,而且擅长赋诗作剧,留传下来的戒日王的剧本有三部:《钟情记》、《璎珞记》和《龙喜记》。
《钟情记》取材于印度民间传说故事集。剧本分四幕,主要情节如下:国王与王后身边的美貌侍女一见钟情,引起王后的嫉妒,侍女受到王后虐待。后来真相大白,侍女不但是一位吉祥的公主,谁娶了她就可以成为大地的统治者,而且是王后的亲侄女。最后国王与公主结亲,王后与大家皆大欢喜。
在《璎珞记》中,戒日王视愿“众神联合,与世共存,造福人类”,表达了他希望众王国联合的愿望,体现了戒日王对统一的追求。
《龙喜记》直接取材于《故事海》,这是个佛本生故事,来源于《云乘菩萨传》。剧中主人公也是国王,为解救他人的性命,牺牲了刚刚得到的爱情,献出了自己的躯体。在剧本开场的祈请诗中,戒日王将佛尊为首要的神,这在印度古代梵文戏剧中是极少见的。他把佛列入印度教诸神的行列,不仅表现出希望宗教团结的愿望,而且反映出他的时代印度教与佛教的融合倾向。戒日王在这部剧中赞美了自我牺牲的崇高品德。
公元647年,戒日王死,没有留下嗣子。靠武力维持的庞大帝国于是解体,北印度再度回到群雄割据的局面。自此之后,印度的分裂延续了大约五百年,直到信仰伊斯兰教的阿富汗的封建主入侵之后,才得重新统一。
戒日王是特定的历史环境造就的英雄。他的帝国仅仅延续了三十多年,但在这短暂的时期中,他使北印度统一,他大兴文化事业,产生出以波纳为代表的一代文豪,他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使那烂陀寺名扬四海。应该说,戒日王是个有作为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时代。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664.html
上一篇:戈卡尔生平简介,戈卡尔历史评价,戈卡尔怎么死的?
下一篇:杰式卡生平简介,杰式卡历史评价,杰式卡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