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登堡生平简介,兴登堡历史评价,兴登堡怎么死的?
保罗·冯·本尼肯多夫和冯·兴登堡(PaulVonBenec-kendorffundVonHindenburg①1847—1934)德国军事家,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任德军总参谋长,魏玛共和国时代两度任德国总统。他第二次出任总统时,为希特勒法西斯专政铺平了道路,使德国人民和人类蒙受了空前的灾难。
兴登堡1847年10月2日出生于东普鲁士波森(今波兹南)市一个贵族家庭里。父亲是少尉军官,母亲是军医的女儿。兴登堡从小就受到普鲁士黩武精神的熏陶,立志当个军人。他童年时代体弱多病,经常旷课,学习成绩不佳。到了12岁那一年,他秉承父亲的意志,改上军事学校。该校生活艰苦刻板,整日操练,灌输一套忠君报国的思想。这段时期的生活对他的一生影响很大。当时为了培养忠于普鲁士王室的感情,军事学校的学生有时去王宫实习。1863年兴登堡曾担任腓特烈·威廉四世的遗孀伊丽沙白太后的禁卫。王太后赠他怀表一块,兴登堡对此没齿难忘,每次打仗都要把此表带在身上。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末和六十年代初,世界各国战火连绵不断。在欧洲,当撒丁王国联合法国对奥地利进行战争时,战火一度燃烧到普鲁士国境的附近。兴登堡象军事学校的其他学生一样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他们暂时还没有大显身手的机会,只能在课堂上沙盘旁演习在意大利北部进行的几次重大战役。担任讲课的都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兴登堡学到不少军事知识。1866年,普奥战争爆发。这位刚从军事学校毕业的年轻少尉军官,率领一个排跟随部队开往波西米亚,参加了7月3日的萨多瓦战役。3个月后,他随军胜利归来,第一次通过柏林凯旋门。后来他所在的部队第三步兵近卫团移防汉诺威,兴登堡在汉诺威度过了3年。当他在40多年后退伍时,选择了这座城市作为永久居住地。
1870年8月,普法战争爆发。兴登堡作为第三步兵近卫团一营营长的副官参战。不久,该团团长在战斗中负伤,一营营长代理团长之职,兴登堡也跟着晋升一级。“铁血宰相”俾斯麦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统一了德国。1871年1月18日,德意志帝国宣告成立。兴登堡作为部队的一名代表,参加了在凡尔赛宫镜厅举行的典礼,这是他毕生引以为荣的一件大事。同年6月,他再次通过柏林凯旋门。这时他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第3次得胜归来,但这一心愿他至死也未能实现。
1872年,他由中尉擢升为上尉。翌年到柏林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在陆军参谋总部工作,他的上司毛奇和史里芬对他十分赏识,以后他官运亨通,步步高升,1903年当上第四军军长。
这个时期正是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最后阶段。欧洲形成两大军事集团,即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和以英、法、俄为首的协约国,双方为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展开激烈斗争。但是习惯以旧眼光观察国际形势的兴登堡,并不认为会爆发战争。由于年逾花甲,进一步升迁已无指望,他就在64岁那一年退伍。
退伍后。兴登堡在汉诺威市过着悠闲而刻板单调的生活,偶尔出门旅行或打猎,难得读一些书,他感兴趣的作品主要是一些帝王将相的传记和军事论文,其中也特别推崇史里芬的《坎尼之战》一书,认为他发展了两千多年前迦太基统帅汉尼拔的杰出军事思想①。
1914年6月28日,奥地利皇储斐迪南在萨拉热窝遇刺,为帝国主义国家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7月底、8月初,欧洲列强先后进入战争状态。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
战争爆发时,兴登堡正在波美拉尼亚他女婿的田庄作客。他立即返回汉诺威,途经柏林时曾到总参谋部要求任命他统率第五军(他过去所属的第三步兵近卫团就在这个军里),但当时第五军军长一职已由皇太子担任,因此未能立即决定他的任命。
8月上旬,德国西线捷报频传,最初的军事行动都是按照史里芬计划进行的,大部队避开法国筑垒地带,经比利时和卢森堡攻入法国,向沿海地区推进,然后再南下包抄巴黎。这些日子里,兴登堡在汉诺威坐立不安,8月12日上书参谋部再次请求任用。10天后总参谋部通知他8月23日凌晨到汉诺威火车站等候前来接送他的专车。
这段时间,德国报纸上刊登来自西线的胜利消息,关于东线的报道却少得可怜,原因是战事在那里进行得不很顺利。在东普鲁士统率第8集团军的普里特维茨将军的任务是保卫德国东部地区,等待西线战胜法国后主力部队前来增援。俄国方面吉林斯基将军统率的两个集团军在人数上大大超过德军,但装备很差,士气不高,彼此配合很差,行进的速度很慢,双方稍有接触,普里特维茨就慌慌张张地下令后撤,并向最高统帅部告急,声称维斯瓦河以西地区也难以守住。于是总参谋长小毛奇决定从西线抽调兵力,并撤换了普里特维茨和他的参谋长瓦德西。鲁登道夫由于他在列日一战中的突出表现而被选择接替瓦德西任第8集团军总参谋长。鲁登道夫野心勃勃,锋芒逼人,需要挑选一个善于同他相处的人担任主将,以便他放手去干。这样,便选中了秉性随和而善于处事的兴登堡。
1914年8月23日凌晨,被吹捧为“珠联璧合的一对统帅”第一次在汉诺威车站相见了。鲁登道夫在车上向兴登堡汇报了第八集团军的情况和已发出的一些指示。兴登堡耐心地听了15分钟,说了一句“我也没有更好的主意。我看就这么办吧。”就去睡觉了。这样,他从一开始起就完全适应自己所应当担当的角色。5年后(也就是在他同鲁登道夫闹翻以前),他曾坦率地讲过,他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使我的参谋长的聪明才智、几乎超人的精力和从不懈怠的干劲得到充分的发挥,必要时为他创造条件”。
8月25日下午,兴登堡和鲁登道夫到达第8集团军军部所在地马林堡。在这之前,第8集团军的参谋霍夫曼中校就已拟订好围歼俄军萨姆索诺夫集团军的计划细节并发出相应的指令。这场战斗于8月23日,即兴登堡和鲁登道夫还在旅途中就已打响。3天后萨姆索诺夫身陷重围;8月31日全军覆没,史称“坦能堡战役”。①
坦能堡之战两周后,德军又在东线取得了马祖里湖战役的胜利,俄军被逐出东普鲁士并丧失了战略上的主动。然而德军在西线并不顺利,由于德军在马恩河之战中败北,毛奇被免职。为了抵消它的影响,报纸在毛奇被免职的那一天即9月14日晚上都以整版的篇幅宣传“坦能堡的胜利者”。兴登堡一夜之间成为赫赫有名的“英明统帅”。全国掀起了“兴登堡热”,柏林率先修建了兴登堡纪念碑,许多街道广场以兴登堡命名,许多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的称号,市场上出现了种种以兴登堡命名的商品。
坦能堡大捷为兴登堡赢得了陆军元帅的军衔,并由他统帅东线全部军队。对于这个突然时来运转的“天才统帅”,了解内情的人当然不会买他的帐。霍夫曼就曾愤愤不平地在日记中写道:“真正有能耐的人是否也会碰巧当上元帅?”在兴登堡调到统帅部之后,霍夫曼曾以挖苦的口吻对一个到战地来参观的人说:“这儿是战斗前元帅睡觉的地方,这儿是战斗后元帅睡觉的地方,老实说,这儿也是战斗期间元帅睡觉的地方。”
1916年8月,兴登堡被任命为总参谋长,鲁登道夫担任军需总监。名义上是兴登堡统率全军,实际上是鲁登道夫代替他指挥。
兴登堡和鲁登道夫领导的第三届最高统帅部从一开始起就大抓经济和军工生产。1916年鲁登道夫制定了“兴登堡计划”指挥全国军队,剥夺了工人在战前争取到的某些权利,加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镇压和剥削。他们还变本加厉地干预政治,实际上变成了德国命运至高无上的支配者。1917年7月,德皇威廉二世在他们的压力下不得不免去贝特曼·霍尔维格的首相职务。
帝国主义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莫大的苦难和牺牲,而垄断资本家们却由于生产军火大发横财。作为容克贵族和垄断资本集团的忠实代理人,兴登堡对广大人民群众和普通士兵的痛苦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说什么战争对他来说就好象是一次浴疗。在德国统治集团中,兴登堡始终站在主战派一边,主张把战争进行到底,反对和谈,主张进行无限制的潜艇战。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起初反对同新生的苏维埃国家实现停战,后又提出苛刻的条件,迫使苏俄接受布列斯特和约。
1918年3月,德国最高统帅部利用俄国退出战争再次在西线发动进攻,力图决定战局。同年7月,协约国军开始反攻,在马恩河和亚眠之战中大败德军,9月28日,协约国突破“兴登堡防线”,德国最高统帅部终于不得不要求进行停战谈判。鲁登道夫哀叹:“部队精神萎靡,被俘人数之高,说明我方战线已极单薄……后备减少了,部队都过度疲乏。这场战争已不能胜利了。”这一事实有力地驳斥了后来民族主义分子和其他反动分子所散播的“背后捅了一刀”的神话。兴登堡本人一直不承认德国在军事上被击败,说什么德国是因为背上挨了左派一刀才倒下的。①但是协约国方面没有接受停战,战争仍继续进行。德国国内的局势一天天危急。德皇威廉二世于10月26日试图通过鲁登道夫辞职来挽救危局,鉴于兴登堡的巨大威望而没有撤换他。同年10月,民族自由党议会党团主席施特莱斯曼说,出于面子上的考虑,保留兴登堡比挽救威廉二世更为重要。此时,德国国内的革命运动已经汹涌澎湃地发展起来。11月3日,基尔海军爆发起义。到11月8日,革命红旗飘扬在许多城市的上空。军队内部也有不少士兵倾向革命。在这种形势下,兴登堡不得不劝说威廉二世退位。11月10日凌晨,威廉二世逃往荷兰。11月11日,德国代表在福煦将军的火车车厢里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凡尔赛和约签订后,德国最高统帅部被迫解散。72岁的兴登堡第二次退休返回汉诺威。这位过去一直标榜自己对政治不感兴趣的职业军人,却一反常态,越来越多地在一些公共场合抛头露面,支持右派的活动。作为一个君主主义者,他和流亡到荷兰的威廉二世保持经常联系。
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和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右派领袖们的背叛,十一月革命的关键问题—苏维埃政权还是国民议会—是以有利于德国资产阶级的结局获得解决的。1919年1月19日举行国民议会选举,这次选举显示出旧势力的复辟。2月11日艾伯特当选为总统,魏玛共和国建立。1925年2月,共和国第一任总统艾伯特病死。原定于该年6月举行的总统选举提前举行。在3月29日的第一次选举中,7个候选人没有一人获得绝对多数。为了骗取选票,各右翼政党决定推选兴登堡为候选人。在4月26日的第二次选举中,兴登堡以1460多万选票(占全部选民人数约37%)当选为总统。
兴登堡的当选表明,德国最高的军政大权落到最反动势力的代表人物手中。在他的保护之下,各种准军事组织如“钢盔团”等开始迅速发展。政府虽然经常变换,但政策却始终没有改变。1926年,德国政府不顾广大人民的愤怒抗议,决定把威廉二世和被废的德国诸侯们的财产全部归还他们,并赔偿他们因革命而遭到的“损失”。
1932年5月,兴登堡到东普鲁士纽台克度复活节假期,由容克奥登堡—亚努晓发起,在垄断资本家资助下,购买纽台克大庄园送给兴登堡作为寿礼。兴登堡得到庄园后,转赠给他儿子奥斯卡,以便节省一笔遗产税。后来,希特勒当了总理,普鲁士政府又加赠给兴登堡5千英亩土地,为避免缴纳遗产税,地契上也写上奥斯卡的名字。
1929年秋,德国发生经济危机。失业人数剧增,成千上万农户破产。在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国内阶级斗争更加尖锐化。共产党的影响迅速增长,资产阶级已经无法用议会制来统治。1930年3月上台的布鲁宁政府,标志着由议会制过渡到独裁制。布鲁宁十分尊敬兴登堡总统,而对国会愈加轻视。他利用“紧急法令”绕开国会来处理国家事务。如果国会拒绝政府提出的法案,他便援引魏玛宪法第48条让兴登堡签字生效。这种紧急法令1930年颁发5次,1931年44次,1932年66次。
1932年春天兴登堡7年任期届满,他再度被提名为候选人。纳粹党提名希特勒为候选人。共产党的候选人是台尔曼。共产党提出的口号是:“谁选举兴登堡,就是选举希特勒;谁选举希特勒,就是选举战争!”在第一轮选举中,没有一个候选人获得绝对多数。4月10日举行第二轮选举,兴登堡得票超过半数。1932年兴登堡已臻85岁。由于他年迈力衰,心身不济,提议由巴本组织“贵族内阁”,而巴本与法西斯势力有密切的联系。1932年11月一批工业家和银行家向兴登堡提出请愿书,要求任命希特勒为总理。1933年1月30日,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总理。在德国建立了法西斯恐怖专政。
1933年2月1日,在希特勒政府授意之下,兴登堡宣布解散国会,并定于3月5日重新举行选举。2月27日,纳粹分子纵火焚烧国会大厦,然后嫁祸于共产党人。2月28日,根据希特勒政府的建议,兴登堡颁布紧急法令,废除了魏玛宪法中有关人身、言论、出版、结社等自由的一切条款。
1934年8月2日上午九时兴登堡病死,希特勒作为直接继承人,总揽国家元首和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权力于一身,公开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本文由谋略学网整理发布,若转载本篇文章,请保留本文出处与链接。
转载请注明本文地址:https://www.mouluexue.com/renwuzhi/2020051883.html
上一篇:全琫准生平简介,全琫准历史评价,全琫准怎么死的?
下一篇:史里芬生平简介,史里芬历史评价,史里芬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