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皇后长孙氏:盛世皇后明大义,贤德美名留青史
公元601年,文德皇后长孙氏出生于宗室之家,8岁那年家里突生变故,舅父将她抚养长大。她从小饱读诗书,德才兼备,13岁时便嫁给16岁的李世民为妻。
长孙氏是长孙家族的小女儿,而且样貌、才气都很突出,曾经有一位风水先生为长孙氏占卜说这个女子此生命运贵不可言,所以家里对这个小女儿的婚事十分看重。哥哥长孙无忌从小便和李世民是好朋友,长孙家族很看好李世民,认为他虽为次子,但文韬武略不输他人,于是和李渊商议促成了这段姻缘。
虽出身于宗室,但长孙氏完全没有大小姐的娇气,14岁的她便已经将孝敬公婆做得无可挑剔。后来李渊领兵四方征战,挑选了最为稳妥的李世民跟随,长孙氏同行。公元606年,李渊奉旨留守太原,李世民夫妇陪同,年仅17岁的长孙氏不但将府中的大事小事处理得妥妥帖帖,还为当地百姓修筑了玄中寺,此举也为李世民日后的登基打好了群众基础。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李世民的内心比任何人都煎熬,兄长想用毒酒取他性命,又联合弟弟埋伏于昆明池计划暗杀,但屡次未果,这一系列的事情使李世民开始警醒。而此时身为秦王妃的长孙氏意识到他们的处境有多艰难,她找到了自己的兄长以及房玄龄等同僚,给了李世民建议与勇气。最终李世民在这场并不公平的战争中成了唯一的赢家,公元627年,李世民登基,史称唐太宗,册封秦王妃长孙氏为皇后。
有人说自古以来后宫的风起云涌不亚于前朝,但是唐太宗的后宫却是一片祥和景象。长孙皇后身体力行地实践着高尚的德行,虽然此时已经贵为皇后,但是她依旧像普通人家的儿媳一样早晚向太上皇李渊请安,并亲自叮嘱生活起居的注意事项。最令人称赞的还是她的大度,她对后宫每一位嫔妃都非常好,还经常对太宗说要多关心各位嫔妃。
除了贤德之外,长孙皇后的才气也令人钦佩,她组织编纂的《女则》成为古代妇女的行为准则。同时她特别喜欢看书,经常与太宗一起探讨问题,对于刚刚登基的李世民来说,长孙氏给过他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同时夫妻二人也秉持着勤俭持家的原则,不喜浪费,经常训诫皇子、宫人要节俭谦恭。
早年唐太宗年轻气盛脾气暴躁,有一次因为心爱的战马突然病死,他为了发泄情绪就要杀了养马的下人,长孙皇后知道这件事之后,主动进谏太宗,给他讲了晏子劝谏齐景公的故事,并希望太宗以此为戒,理性治国。
唐太宗对这位结发之妻十分疼爱,因此对长孙家族的人都格外关照,但面对高官厚禄,长孙皇后果断地拒绝了,劝阻不了太宗,她就劝自己的哥哥辞职,她心里一直对外戚专权很担心,所以在临终之前还交代太宗不要太过于偏袒长孙家族。
公元636年,长孙皇后去世,年仅36岁,却已经和太宗相携走过了二十三年的人生,二人共育有三子四女。皇后下葬之后,太宗思念成疾,命人修建了观望台,以慰思念之情,虽然后来在魏征的点拨下拆掉了观望台,但是太宗对皇后的思念却不可磨灭。长孙皇后离开太宗近十三年,在这十三年里,太宗及其子嗣从未间断为长孙皇后祈福。在长孙皇后去世的同年,太宗就曾表达了与妻子合葬的想法。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子嗣应他的要求,将他与长孙皇后合葬于昭陵。
后人称赞长孙皇后宽容、大度、简朴,那句“文德长孙后之贤,其行事皆可为后世法”,应该是对她德行最好的概括了。
【趣味链接】
公元621年,唐高祖李渊让欧阳询制作新的钱币蜡样,命名为开元通宝,此后开元通宝成了唐朝的主要流通货币。有一次欧阳询奉高祖的旨意给秦王李世民送开元通宝的蜡样,当时还是秦王妃的长孙皇后拿起蜡样,却不曾想指甲划在了蜡样上面,但是蜡样并没有重新制作,于是之后的开元通宝上都有长孙氏的那抹指甲划痕。
传说长孙皇后生前曾穿的一双歧头履一直流传到宋代,宋代画家米芾还专门为这双鞋画了单独的图,名为《唐文德皇后遗履图》。史书中记载,这双鞋的形制是高底,用丹羽制成了鞋身,鞋身的前后还专门镶嵌金叶,画有云纹,鞋的底部向上翘,呈钩状,而且鞋头还绣着珍珠,由此可见这双鞋做工的细致与典雅。后来明代才子姚叔祥偶然得到米芾的那幅画,有人出了高价只为看这幅画一眼,却被姚叔祥果断拒绝,他义正词严地说:“文德皇后遗履,岂能随便让人观看!”
上一篇:唐太宗李世民后妃徐惠:贤德多才得君心,真情追随终陪葬
下一篇:唐宪宗李纯宫嫔郑氏:命中自有皇后运,母凭子贵步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