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皇后吴氏:秀外慧中有胆识,德高望重不干政
邢秉懿虽名为南宋朝的第一位皇后,但她却一直在金国做俘虏,没有享受过一天皇后的生活。反观赵构的第二位皇后吴氏,才算得上是南宋朝第一位真正的皇后。
邢秉懿的棺木被带回后,赵构心情抑郁,当时还是吴贵妃的吴氏为了宽慰他,特意让自己两个才华横溢的侄儿吴珣、吴琚娶了邢秉懿娘家的两位姑娘。1143年,赵构感念吴贵妃多年来与他同甘共苦、生死相随,册封她为后。就这样,十六年来中宫虚设的南宋宫廷才有了第一位真正的皇后。
吴皇后是一个颇有胆识的人,她秀外慧中,能文能武,居于深宫之中,却不干涉朝政,但每到关键时刻都能主持大局,可称得上是一位贤后。
吴氏的父亲吴近在女儿出生前,曾经梦到过一个亭子,亭上有一个匾额,上面写有“侍康”二字。当时亭子两旁种着很多芍药,衬托在绿草丛中,十分好看。吴近醒来后虽感觉这个梦很怪异,但是他也没多想。没过多久,他的女儿吴氏就出生了。吴氏长到14岁的时候,就因为美貌和智慧而闻名遐迩了。康王赵构慕名而来,将吴氏选入宫中。这时,吴近方才明白“侍康”这个梦的意思。
然而,没多久金邦就南侵了,康王赵构虽没被金兵抓走,却东躲西藏的,日子过得很苦。在这期间,吴氏都追随左右,不离不弃。后来,赵构称帝后,宫中的卫士有一次发动了兵变,多亏了吴氏沉着应对,骗走叛军,才让赵构免遭大难。赵构在金军的追击下,只能不断南逃,最后在杭州建都,封吴氏为“和义郡夫人”。自此,吴氏渐渐得宠了,被封为才人。
赵构的原配夫人邢秉懿被掳去了金国,但赵构没有放弃她,依然册封她为皇后。在邢皇后不在中宫的十六年中,都是吴氏在悉心侍奉赵构,还从不邀功。这让赵构十分感激吴氏,认为她是一个非常贤惠的人。后来,等到赵构接回韦太后后,吴氏亲自侍奉太后起居,韦氏对她赞不绝口。如此,有了太后的认可,又有“侍康”的瑞兆,赵构便在1143年正式册立吴氏为皇后。
不过,吴氏侍奉赵构很多年,却一生不曾生育,就连后来即位的孝宗也不是由她抚养成人的。当时,赵构唯一的儿子元懿太子夭折,后宫迟迟无人生育,于是,赵构接受大臣们的建议,在“伯”字行内的太祖子孙中挑选了伯琮作为养子,由张贤妃抚养。那个时候,吴氏也还没有自己的孩子,赵构就将伯璩交给她养育。
后来,张贤妃病逝,吴氏将伯琮接来一同抚养起来。对这两个孩子,吴氏一视同仁。由于伯琮性情恭俭,天资聪慧,又喜欢书史,赵构很喜欢他,也有意将皇位传给他。不过,赵构那时还一心想要有个自己的孩子,所以就没有立皇储,只是将伯琮、伯璩分别封为普安郡王和恩平郡王,号东西两府。
等到赵构计划立储的时候,他想立伯琮,却因为伯琮不是吴氏一手抚养的,担心吴氏会有意见。结果,吴氏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她称赞伯琮“普安,其天日之表也”,可当大任。赵构这才决心册立伯琮为太子。
几年后,赵构禅位给伯琮,是为宋孝宗。赵构自居太上皇,吴后也称太上皇后,两人一起退居德寿宫。赵构退位后,与吴氏一起生活了二十五年。在这期间,吴氏精心侍奉,还想办法调和赵构与伯琮之间的父子关系,让两宫没有隔阂,让宋孝宗伯琮能够有所作为,肃清朝政。
1187年,赵构病逝,伯琮悲痛难当,无心打理朝政。等到守丧期满后,伯琮也禅位了,立太子赵惇(孝宗伯琮第三子)为光宗,光宗尊吴氏为太皇太后。这时,吴后已年近80岁了。
光宗刚继位的时候,还一心想有番作为,不想皇后李凤娘是一个善妒又喜爱搬弄是非的人,害死了光宗的爱妃,导致光宗人变得恍惚起来,政事多由李皇后决策。后来,孝宗伯琮去世,光宗不肯主持丧仪,朝臣没有办法,只好将久居深宫的吴氏请了出来,请她垂帘代行祭奠之礼。
朝廷无主,人心惶惶。于是,朝臣建议光宗的次子睿王赵扩即位。光宗也同意了。唯恐出现变乱,吴氏主持了这场内禅大典,光宗与赵扩顺利交接政权,解决了一场危机。
1197年,年老的吴氏一病不起,却拒绝服用御医的汤药。问及原因,吴氏坦然地说;“我寿已80,死而无憾,难道还要因病连累他人吗?”原来吴氏是怕皇帝怪罪御医才这样做的。不久,身经四朝的吴氏病逝,终年83岁。宁宗上为其谥号为“宪圣慈烈皇后”,将其与宋高宗赵构合葬于永思陵中。
上一篇:宋度宗赵禥皇后全氏:国破败无处为家,离故国落发为尼
下一篇:末帝李从珂皇后刘氏:泼辣强势君畏惧,大势已去自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