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至卷三
武帝本纪
梁武帝萧衍(464~549)出身名门,自幼勤奋好学,与当时名士多有交往;早年在军中效命,以果敢著称内外;中年起兵反抗残暴的东昏侯,以少胜多,展现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受禅代齐后,注意体察民情,提倡节俭,在纷乱的南北朝时期开创了一个较长时期相对稳定的局势。可惜晚年醉心于佛学,任用小人,忠奸不分,最终在“侯景之乱”中病饿而死。
贵族才俊
梁高祖武皇帝名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郡中都里(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人,是汉朝相国萧何的后裔。其父萧顺之,是齐高帝萧道成的族弟,曾参与机务辅佐皇帝,封临湘县侯爵。历任侍中、卫尉、太子詹事、领事将军、丹阳(今江苏丹阳市)尹等官,死后赠镇北将军封号。
宋孝武帝大明八年(464)萧衍生于秣陵县(今江苏南京)同夏里三桥的家中。出生时就与众不同,两腿骨相连,头顶隆起,右手有“武”字掌纹。长大后,博学多才,喜好谋略,文武兼备,当时的名流前辈都对他推崇赞许。他的居室周围好像有云气笼罩,路过的人都肃然起敬。入仕后,萧衍初任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参军,迁任卫将军王俭东祭酒。王俭一见到萧衍便很器重他,对庐江何宪说:“萧郎三十岁以内就会当做侍中,从那以后的显贵就不可明言了!”竟陵王萧子良开设西邸,招纳文士,萧衍与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都于此处游学,号称“八友”。王融英俊爽朗,见识过人,尤其敬重萧衍。常对亲近的人说:“统治天下的,一定就是这个人。”后来,萧衍又升任随王镇西咨议参军,不久因父亲去世而离任。隆昌初年,萧鸾辅政,起用萧衍为宁朔将军,镇守寿春(今安徽寿县)。服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太子庶子、给事黄门侍郎,入直殿省。因参与萧谌等人谋立萧鸾为天子的功勋,被封为建阳县男爵,食邑三百户。
军中扬名
齐明帝建武二年(495),北魏派大将刘昶、王肃率兵侵袭司州(今河南信阳县南),朝廷任命萧衍为冠军将军、军主,隶属江州刺史王广作为后援。部队距离义阳(今河南信阳市)百余里地,众人认为北魏军气势正盛,犹豫不决,都不敢前进。萧衍请求担任先锋,王广将手下精兵分调给萧衍。他夜里便向前进军,离魏军驻地只有几里地,径直登上贤首山。魏军搞不清来兵究竟有多少兵力,不敢逼近。黎明时,城内官兵看见援军已到,便出兵攻击北魏军营垒,萧衍率领部下从外部向内进攻。北魏军内外受到攻击,便突破重围败逃。撤军后,任命萧衍为右军晋安王的司马、淮陵郡太守。回京后又任太子中庶子,领羽林监。不久,出京镇守石头城(今江苏南京清凉山)。
四年(497),北魏孝文帝亲自率大军进攻雍州(今湖北襄樊一带),齐明帝命令萧衍前去增援。十月,到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下诏又派遣左民尚书崔慧景总领各路军队,萧衍及雍州刺史曹虎等都受他调度管辖。次年(498)三月,崔慧景和萧衍进军至邓城(今襄樊市西北),魏文帝率十万余骑兵突然追至邓城。崔慧景大惊失色,打算引兵退却,萧衍坚决地阻止他,他不听从,并狼狈脱逃。魏国骑兵乘机发动进攻,于是齐军大败。萧衍独自领军抗战,杀死北魏军数百人,魏国骑兵稍向后退,因而才得以结成阵势断后,到晚上才下船撤退。崔慧景所率军队死伤惨重,几乎全军覆没,只有萧衍保全军队胜利而归。不久萧衍兼管雍州府事务。
观时待变
明帝永泰元年(499)七月,萧衍授持节,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及郢州的竟陵、司州的随郡等地的军事、辅国将军,任雍州刺史。当月,齐明帝驾崩,东昏侯萧宝卷即帝位,扬州刺史始安王遥光、尚书令徐孝嗣、尚书右仆射江缠、右将军萧坦之、侍中江祀、卫尉刘暄轮番执政,各自批阅颁发诏令。萧衍听说后,便对其从舅张弘策说:“政出多门,这是大乱的根源啊!《诗经》上说‘一国有三主,我跟从哪个好呢?’何况现在有六个,这怎么能行呢!要是形成猜疑发生间隙,便相互诛杀消灭异己,现在躲避祸乱只有您这个地方。时常以仁义行事,便可轻易成为‘西伯侯’。但几个弟弟都在京城,恐怕遭受世乱之祸,必须和益州王图谋这件事。”
当时萧衍的大哥萧懿辞去益州的任职回来,仍然任郢州(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刺史,萧衍便让张弘策前往郢州,劝萧懿为起兵早作准备。萧懿听了后脸色大变,心里不以为然。张弘策回来后,高祖便接弟弟萧伟和萧憺到襄阳。于是私下里制造武器工具,砍伐了竹木,沉入檀溪,以备秘密建造船只。
齐东昏侯永元二年(500)冬,萧懿被赐毒酒杀害。消息传到,萧衍便秘密地召集长史王茂、中兵吕僧珍、别驾柳庆远、功曹史吉士瞻等策划谋反。收集将士一万多人,马千余匹,船三千艘,捞出原来沉放在檀溪的竹木造船。起初,东昏侯任刘山阳为巴西郡(今四川绵阳市)太守,配备精兵三千,让他路过荆州(今湖北荆州市)随萧颖胄袭击襄阳。萧衍知道这一阴谋后,迫使萧颖胄诱杀了刘山阳,将他的人头送给萧衍,并以南康王的名义联络起事。
诛灭暴君
三年(501)二月,南康王萧宝融自任相国,任命萧衍为征东将军。十三日,萧衍自襄阳出发,并向京城发布檄文,宣告起义。檄文主要内容是痛斥东昏侯萧宝卷的荒淫无道,任用小人,残害忠良,使百姓深受其苦,国家处在崩溃的边缘,并拥戴南康王萧宝融继承帝业。此外,对各路将领的任命、水陆大军的进军路线也有部署。随后,萧衍到竟陵(今湖北钟祥市),命令长史王茂和太守曹景宗为前军,中兵参军张法安驻竟陵城。王茂等到汉口,轻兵渡过长江,逼近郢城。随即与赶来围剿的官兵展开激战。
三月十一日,南康王在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即帝位,将永元三年改称为中兴元年,遥废东昏侯为涪陵王。任萧衍为尚书左仆射,加封征东大将军、都督征讨诸军事,手握黄钺。
四月,萧衍出师沔阳(即汉水),命令王茂、萧颖达等进兵逼近郢城(今湖北武汉市武昌)。六七月间,在加湖之战大败官军,兵围郢城,鲁山(今湖北武汉市汉水南岸)城主孙乐祖、郢城主程茂、薛元嗣先后归降,义军一路席卷长江流域沿途的城池,西阳、武昌闻风披靡。到九月,义军先头部队到达芜湖,南豫州刺史申胄丢弃姑孰(今安徽当涂县)逃走,义军进据,派遣曹景宗、萧颖达率领骑兵、步兵进驻江宁。东昏侯派遣的部队不是被义军击溃就是缴械投降。到十月,经一番激战,义军将石头、白下等地的守军击败,兵临建康城下。二十一日,萧衍镇守石头城,命令各路大军包围建康(今江苏南京)六个城门,东昏侯负隅顽抗,手下将领则纷纷出降。十二月初六,兼卫尉张稷、北徐州刺史王珍国杀死了东昏侯,将他的人头送给义军。萧衍命令吕僧珍统率大军封锁府库及图书秘籍,收东昏侯的妃子潘妃及凶党王咺之等四十一位属官,加以斩杀。宣德皇后下令废涪陵王为东昏侯,依照汉朝海昏侯旧例。授萧衍中书监、都督扬州、南徐州两州的军事、大司马、录尚书、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等职,封为建安郡公,食邑万户,给班剑四十人。十九日,萧衍入屯阅武堂。下令大赦天下。唯有王咺之等四十一人不在赦免之列。废除东昏帝在位期间的很多苛捐杂税和繁重徭役,并要求对诉讼不合情理及审判官拖延时间不受理的案件,仔细加以调问辩论,按实际情况上奏。又下令掩埋牺牲的战士,抚恤死者遗孀子弟。
受禅代齐
齐中兴二年(502)正月初九,朝廷拜萧衍为大司马,都督中外诸军事,随后又晋升为相国,总揽国家大事,兼任扬州刺史,并将梁郡、东阳等十个郡封给梁公作食邑。到二十七日,和帝又下诏晋封梁公萧衍王爵,又把永嘉等十郡增封给梁国,加上以前的辖区共二十个郡。原有的相国、扬州牧、骠骑大将军仍旧如故。
三月二十八日,齐和帝下诏,将皇位禅让给梁王萧衍。四月初八,萧衍在南郊即皇帝位。筑起土台,在台上燃烧薪柴,祭告天神。登基后下诏大赦天下,将齐朝中兴二年改为天监元年(502)。封齐和帝为巴陵王,将整个巴陵郡作为食邑,沿用皇帝专用的旗帜、车马。仍可用齐代的历法,祭祀礼仪、乐器制度仍沿用齐朝的典章,齐宣德皇后改称齐文帝妃,齐后王氏改称巴陵王妃。四月初十,巴陵王在姑孰(今安徽省当涂县)暴死,追加谥号为齐和帝,丧葬后事按旧时惯例办理。
梁武帝在位的四十多年间,常派人到各地采集民间歌谣,巡视各地,以便从中了解民风民俗,察看诸侯所守地方的施政得失。带头提倡节俭,试图移风易俗。还不断下诏大赦天下,减轻赋税徭役,减免严刑酷法,允许罪犯出钱赎罪,因此政治上相对来说还比较清明。这期间,梁与北朝连年交战,互有胜负,特别是利用东魏政权内部的权力争斗,数度北伐,甚至几次派兵护送南逃的魏宗室北返即位,可惜都功亏一篑。
梁武帝中晚期开始笃信佛教。普通八年(527)三月初八,萧衍来到同泰寺,第一次宣布放弃皇位,舍身事佛。三天后还宫,大赦天下,改元“大通”。大通三年(529)秋九月十五日,武帝再到同泰寺,设四部无遮大会,再次舍身事佛,公卿以下百官以一亿万钱前往赎身。直到冬十月初一武帝才回宫,大赦,改元“中大通”。此后,武帝又数度来到同泰寺,亲自升法座,为四部众说《大般若涅槃经》等经义。太清元年(547)三月初三,武帝又来到同泰寺,设无遮大会,又要舍身事佛,这次公卿等又以一亿万钱才将其赎回。
侯景之乱
太清元年(547)夏四月十三日,东魏司徒侯景请求以豫州(今河南汝南县)、广州(今河南鲁山县)、颍州(今河南长葛县)、洛州(今河南洛阳)、阳州(今河南宜阳市)、西扬州(今河南沈丘县)、东荆州(今河南泌阳县)、北荆(今河南嵩县)、襄州(今河南方城县)、东豫州(今河南息县)、南兖(今安徽亳州市)、西兖(今山东曹县西北)、济州(今山东茌平县西南)十三州内属。十六日,任侯景为大将军,封河南王,承旨从权为大行台,一如邓禹旧例。八月二十四日,又令其总领行台尚书事。
太清二年正月二十三日,任命北征失败的大将军侯景为南豫州(今安徽寿县)刺史。当时,梁与东魏休战讲和,侯景恐惧,伪造了一封东魏“密信”,假称要以俘虏的梁将萧渊明交换侯景,高祖君臣商讨,竟然同意,侯景反心遂定。秋八月初十,侯景举兵反叛,接连攻打马头、木栅、荆山等戍。十六日,以安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邵陵王萧纶统率众军讨伐侯景。冬十月,侯景袭击谯州(今安徽滁州市),俘获刺史萧泰。二十日,进兵攻历阳(今安徽和县),太守庄铁降。二十二日,侯景自横江渡至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二十四日,叛军至京师,临贺王萧正德率众附从贼军。十一月初四,侯景军攻陷东府城,杀南浦侯萧推、中军司马杨暾。二十三日,邵陵王萧纶率武州刺史萧弄璋、前谯州刺史赵伯超等入援京师,屯驻于钟山爱敬寺。二十八日,萧纶进军湖头,与叛军作战,失败。二十九日,安北将军、鄱阳王萧范遣嫡长子萧嗣、雄信将军裴之高等率众入援,驻扎于张公洲。十二月三十日,司州刺史柳仲礼、前衡州刺史韦粲、高州刺史李迁仕、前司州刺史羊鸦仁等均率军入援,推举柳仲礼为大都督。
太清三年(549)春正月初一,柳仲礼率众分营据守南岸。同日,叛军于青塘渡兵,袭破韦粲军营,韦粲拒战身死。初四,邵陵王萧纶、东扬州刺史、临成公萧大连等率兵会集于南岸。十二日,高州刺史李迁仕、天门太守樊文皎进军青溪东,为叛军所败,文皎战死。三月初三,前司州刺史羊鸦仁等进军东府北,与叛军作战,大败。十二日,叛军攻陷宫城,纵兵大肆抢掠。十四日,侯景矫诏遣石城公萧大款撤去城外援军。十五日,侯景自命为都督中外诸军事、大丞相、录尚书。十六日,援军各自退却散去。夏四月二十四日,武帝因所求食物得不到供应,忧愤成疾。五月初三,病逝于净居殿,终年八十六岁。
博学天子
萧衍生来就非常孝顺,父母去世时都悲痛欲绝。后来身居帝位,便于各处建寺殿祭拜,悲哀之状令左右十分感动。加以才德圣明,所擅之事能精研穷究,少时便潜心学问,精通儒、道二学。即使是日理万机、事务繁多之时,仍是手不释卷,燃烛点灯,每每熬至五更。作《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及六十四卦、二《系》、《文言》、《序卦》等疏义,《乐社义》,《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总计二百余卷。且指正先儒迷惑不解之处,阐发先圣文句之大义。王侯朝臣均上表请求答疑,他一一加以解释。整修装饰国学,增加生员,建立五馆,设置《五经》博士。天监初年,令何佟之、贺蠩、严植之、明山宾等为制旨作详解,并撰吉凶军宾嘉五礼共一千余卷,高祖下诏为之决疑。于是人人端庄恭敬,温顺和善,家家都知道礼节。大同年间,于台西设立士林馆,领军朱异、太府卿贺琛、舍人孔子祛等先后入馆讲述。皇太子、宣城王也在东宫宣猷堂及扬州廨开讲席,于是四方郡国,好学之人,云集于京师。加以忠实地信仰释迦正法,尤其长于佛典,作《涅槃》、《大品》、《净名》、《三慧》诸经义记,又数百卷。听政之闲,便于重云殿及同泰寺讲说,名僧、博学之辈,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化婆夷四部听众,每每万余人。又作《通史》,亲自作赞与序,共六百卷。天性睿智聪明,下笔成文,即使是千篇赋百首诗,文不加点,一书而就,都是文质彬彬,超越今古。从诏铭赞诔到箴颂笺奏,从在郡之日到登帝位之时,各种文集,又有一百二十卷。礼乐书数射御六艺均十分娴熟,棋艺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于阴阳、谶纬、预测之学,占卜之术,无一不精。又撰《金策》三十卷。草书、隶书、文章、骑马、射箭无不精通。勤于政事,孜孜不倦。每至冬日,四更过后,便敕令下人点烛继续视事,执笔时遭遇寒气,手被冻裂。惩治奸人,揭露险恶,洞察物理人情,经常哀怜流涕,然后同意其奏请。每日只食一餐,膳食中没有鱼肉,只有豆羹粗食而已。政务繁多,如果到了中午,便喝口水继续理政。身上穿着布衣,以木棉布作成黑色粗质帷帐,一顶帽子用三年,一床被子用两年。平常所行节俭之事,如上者举不胜举。五十开外便断绝房事。后宫职司自贵妃以下,六宫除祭服、礼服、祭服三翟之外,都是衣不曳地,衣袖也不用锦绮。不饮酒,不听音乐,只要不是宗庙祭祀,大宴宾客及各种法事,不曾奏乐。生性方正,虽居小殿暗室,也总是衣冠整齐,闲坐时也把腰挺得笔直,盛夏酷暑,从不曾袒胸敞怀。仪表不整洁时从不与人相见;与内侍小臣相见,也像对待贵宾一样。纵观历代君主,温良恭俭,庄严肃穆,博学多艺者,少有像梁高祖这样的。
上一篇:宋武帝刘裕本纪
下一篇:北周武帝宇文邕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