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五
王导列传
中国古代的门阀制度在魏晋时期达到鼎盛,有晋一代权势最盛、威望最高的士族,莫过于王氏。东晋王导便是王家的佼佼者,终其一生执掌权衡,辅朝三代,于大厦倾覆之际重整河山,国家危难之时扶持乾坤。
当世萧何
王导,字茂弘,其祖父官至光禄大夫,父亲为镇军司马。王导少年时便很有风度,有远见。14岁那年,陈留高士张公见到他,十分惊奇,对他的堂兄王敦说:“这个孩子无论相貌还是志向,都是将相之才。”王导出仕的时候,承袭了祖上爵位。
晋元帝司马睿还是琅邪王的时候,王导就与他交情很好。当天下大乱之时,王导全力拥戴司马睿,并立下复兴晋室的伟大志向。司马睿也很器重这位曾经志趣相投的挚友,两人关系十分密切。司马睿在洛阳的时候,王导请他回到封地。等到司马睿镇守邺城的时候,便请了王导做安东司马。上报的军国大计,司马睿一定要与王导商量,王导也积极筹划。后来,司马睿镇守建业时,当地的吴人不肯归附,过了一个月,也没有一个士族拜访司马睿。对此,王导深感忧虑。这时,王敦朝见,王导对他说:“琅邪王虽然仁德,但名望还轻。兄长你的威名远扬,应该想办法匡扶时局。”恰逢三月上巳节,司马睿亲自去观看修禊仪式,路上乘坐肩舆,颇有威仪,王敦、王导和诸位名臣骑马跟随。吴中望族纪瞻、顾荣私下观望,看到这威仪的场面十分吃惊,于是迎拜在道旁。王导看到后便对司马睿说:“古代王者,无不礼遇遗老贤才,询问风土人情,虚心坦诚,招揽天下俊杰。如今天下大乱,国土分崩,我们的基业还在草创之中,当务之急便是取得民心。顾荣、贺循二人是当地望族,应该先把他们吸纳过来。如此,其他人必定归附。”司马睿于是派王导亲自上门拜访顾荣、贺循,此二人之后又朝见司马睿。以后,各地士族相继以君臣之礼尊奉司马睿。
永嘉之乱后,中原人十之六七逃往江左避难,王导劝司马睿趁机笼络贤人君子,以图大事。当时北方虽乱,荆州、扬州等地却很太平,户口殷实,王导认为执政的首要便是清静,常劝谏司马睿克己勤勉,匡扶皇室,扶绥宇内。司马睿也因此更加依赖王导,朝野上下也无不敬服王导,都称他为“仲父”。司马睿曾经对王导说:“你就是我的萧何啊。”永嘉末年,王导迁丹阳太守,加辅国将军。王导上笺推辞。东晋建国后,拜王导为丞相军谘祭酒。
桓彝刚过江时,见朝廷势力微弱,十分忧虑。后来桓彝见了王导,两人谈论时事,一番言论后,桓彝感慨地说:“我见到了管仲,晋室无忧了。”一次,士人们宴饮,周感叹说:“风景一样,却不是旧山河了。”众人相对流泪,只有王导变了脸色说:“各位应该齐心协力共扶王室,克复神州,何故在这里像楚囚一样相对饮泣?”大家这才止住悲戚。
东晋草创,很多制度都不完善,王导上书,提了很多有利时政的建议,司马睿深以为然。在王导的倡议下,东晋建立了学校。司马睿称帝后,曾令王导与自己同坐。王导坚决不肯,说:“如果太阳与万物同列,那么苍生要仰望谁呢?”王导曾推荐太子左卫率羊鉴讨伐叛乱,结果羊鉴大败。王导上疏请求自贬,司马睿不许。
数平战乱
后来,王敦起兵,以伐刘隗为由出兵建康。刘隗劝司马睿诛杀王氏满门。王导率家族子侄二十余人,每天早晨跪在宫门待罪。司马睿素知王导的忠贞气节,便将朝服还给王导,召见了他。王导叩首谢罪说:“逆臣贼子历朝历代都有,谁想现在却出在我的家族。”司马睿光着脚扶起他说:“茂弘,我刚刚以重任托付给你,你怎么就说这样的话呢?”从此对王导更加倚重。司马睿称帝之初,王氏家族势力如日中天,王敦本人也有专权的野心,贤明的司马睿便成了他的绊脚石。王敦便想拥立他人为帝,王导却坚持拥戴司马睿。及至这次事件,王敦对王导说:“从前不听我的话,现在差点全族覆灭。”然而王导依旧秉承公正,王敦拿他也没办法。
王导
东晋建立以后,王导任宰相,他的堂兄王敦掌握长江中上游的军队,王氏权势甚至盖过了司马氏,所以当时人们说:“王与马,共天下。”
王导一向待人宽和,但有一件事令他耿耿于怀。王导诣台请罪的时候,正逢周入宫,王导哀求周说:“我一家百余人的性命就拜托你了。”周当时并未理睬王导,入宫之后,却对司马睿说王导是个忠臣,恳求司马睿宽恕他。周出宫时,王导仍跪在那里,再次请求他,他不仅没有答应,还说:“杀了那些贼人,也换个大官当。”王导以为周见死不救,便衔恨在心。后来王敦进了建康城,王氏家族再度得势。提到周时,王敦说:“周、戴若思很有人望,应该位列三公吧。”王导沉默不语。王敦又说:“那就做个仆射吧。”王导还是不说话。最后王敦说:“那就只能杀了他们了。”王导仍旧沉默。于是,王敦杀了周和戴若思。历经此劫后,王导重新执政,当他翻阅从前的档案,看到周请求赦免他的奏折时,不禁追悔莫及,悲痛万分。他对儿子们说:“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幽冥之中,我辜负了这位良友啊。”
司马睿去世后,晋明帝司马绍即位,王导受命辅政,迁司徒,一切就好像当年陈群辅佐曹魏一样。王敦再次兴兵作乱。这时,王敦生病,王导便带着家族子弟发丧,群臣得知后以为王敦病死了,登时斗志高昂。司马绍讨伐王敦时,对王导毫无猜忌,授予他符节,都督诸军,领扬州刺史。平叛王敦后,司马绍赐予王导无上殊荣,王导固辞不受。不久,司马绍去世,晋成帝司马衍即位,王导再次受诏为托孤大臣,同时受命的还有大臣庾亮。将军苏峻在讨伐王敦之役中立功,颇受重用,庾亮要削其兵权,苏峻起兵叛乱,杀入建康城。苏峻敬重王导德望,不敢加害,可他对司马衍却毫无君臣之礼,王导便谋划着带司马衍离开建康,可惜没能成功。咸和四年(329),温峤、陶侃平定苏峻之乱,建康城中宗庙宫殿化为灰烬,大臣纷纷提议迁都,相持不下。王导力排众议,说:“建康,古代的金陵,是帝王的旧居,孙权、刘备都称此处为王者之宅。古代的帝王不会因为简陋而迁都。现在北面盗寇横行,正窥视着我们,一旦我们迁都示弱,便是给了他们机会。如今我们应该镇守在这里,臣民自会安定。”就这样,迁都事宜作罢。
三代重臣
年轻的晋成帝司马衍很尊重王导,每次见到王导都要行礼,他给王导写的信中,常常出现“惶恐言”等谦恭的言辞,就连中书作的诏书询问王导事宜,都要称“敬问”,渐渐地,这便成为定制。王导生性简朴,家中的粮仓从不储存粮食,衣服也很简单。司马衍知道后,便赐给王导一万匹布。王导生病的时候不能上朝,司马衍便亲自登门,在王导家中饮酒作乐。王导见司马衍时,可以乘车直入殿中。司马衍对王导的敬重由此可窥见一斑。
后赵石虎侵扰历阳(今安徽和县)时,王导带兵出征,凯旋后进位太傅、拜丞相。当时,庾亮坐镇在外,掌握兵权。南蛮校尉陶称在王导面前离间,说庾亮要对建康用兵。有的人劝王导秘密提防,王导义正词严地说:“我和元规(庾亮)休戚与共,悠悠之谈,当止于智者。即便真的如你所说,元规举兵而来,我便戴着头巾(庶人不冠)回家去,又有什么惧怕的!”为了平息流言,王导上疏,说庾亮是皇帝的舅舅,应该礼遇,于是人们再不敢诋毁庾亮。然而,庾亮并未体谅王导的良苦用心,拥兵自重,很多人都依附他。王导再三忍让,却见庾亮愈发强势,心中也很不平。当时,庾亮驻军建康城的上游,一次,西风大作,吹起尘土,王导用扇子遮挡,缓缓地说:“元规的尘土污了人。”咸康五年(339),王导去世,终年64岁。司马衍在朝廷上举哀三天,丧葬礼仪极其隆重,所有中兴大臣都不能与之相比。
上一篇:王安石列传
下一篇:班超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