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
中国著名的军事谋略著作,作者和成书时间不可考,估计可能在明、清际,此书原是抄本,1941年在陕西 县一个书摊上发现。“三十六计”之称源于“三十六策”,最早见于《南齐书·王敬则传》。全书不分卷,分六套三十六计,前冠一段总说文字,后附一段残缺的跋语。六套计中,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是处于优势情况下使用的计谋;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是处于劣势情况下使用的计谋。《三十六计》是集古代兵家“诡道”之大成,专门论述军事谋略的著作。它以《易经》的阴谋燮理,推演兵法的奇正、刚柔、攻守、进退、主客、虚实等的相互转化,含有丰富的朴素的军事辩证法思想。如总说中指出:“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从“数”与“术”、“阴”与“阳”的辩证关系,推演出计谋的运用要根据客观情况发展变化,不能生搬硬套和预先凭空安排,为全书提供了思考问题的辩证方法。在阐述每一计谋中作者都注意到矛盾对立双方的相互转化,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转败为胜;还注意到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认为“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全书还贯穿一条战略战术原则,即形势不利不能冒进,敌人强大时不要硬攻。形势对敌有利时,要“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敌人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书中还谈到战争一般规律与计谋的关系,认为“战争之事,其道多端。强国、练兵、选将、择敌、战前、战后,一切施为,皆兵道也。惟此比者,大都有一定之规,有阵例可循,而其中变化万端,诙诡奇谲、光怪陆离、不可捉摸者,厥为对战之策。”意即战争之事,内容极其繁多,但战争有一定规律可循,作战经验亦可借鉴;然战争中的对战之策,即阴谋奇计却变化多端,光怪陆离,不易掌握。故云:三十六计者,对战之策也,诚大将之要略也。将帅必须潜心研究,因时、因地、因敌制变,恰当运用“攻心夺气”等战场的一切诡诈奇变,以实现“胜之转机”的目的。纵观全书,虽然其中存在一些封建糟粕,诸如借刀杀人、趁火打劫、笑里藏刀、混水摸鱼、偷梁换柱、美人计、苦肉计等计谋反映了封建社会政治、军事斗争中尔虞我诈、掠夺兼并一类落后、反动的思想内容,但至今存有重要的价值,不失为一部好书。
上一篇:丁日昌
下一篇: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