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
南北朝时期梁朝皇帝,著名政治谋略家。字叔达,祖籍南兰陵。生于秣陵县同夏里,是汉初名相萧何第二十四代孙。他读书刻苦,博学多通,善于谋划,文武兼备。不到二十岁就出仕做官。498年,因屡立战功,掌握了齐朝北部和西北部地区的军政大权,成为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时齐明帝萧鸾昏庸,“六贵”辅政,轮流在朝中值班,发号施令,各自为政。萧衍闻之说:“政出多门,朝廷乱套了! 《诗经》里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况且现在是一国六公,还能指望太平吗? 他们势必你杀我砍,要逃避灾祸,当今只有雍州这块地方。我勤行仁义,便可坐为西伯。”后果然宫庭内乱,萧衍上书劝在朝中当官的大哥说:“灭崔后,入宫除掉暴君,此为上策,如怕捉当‘弑君’罪名,则仍率兵出镇外地,亦少‘威镇内外’,此为中策;下策是放弃兵权,尽受爵位,则必悔之无及。”其兄不听,终被害。500年11月,萧衍举兵反齐,以反间计平息一州,而后诛杀异己,步步青云。502年,和帝让位萧衍,即梁武帝。即位之后,首先他反对淫俊之风,并以身作则,身穿布衣,饮食与杂役士卒相同,得到了战士们的拥护爱戴,因而“所攻战多捷”。梁武帝懂得“防民之口胜于防川”和“下情不能上达则怨积乱生”的道理,因而注意了解下情,广开言路。他更认识到吏治好坏关系到帝业兴亡”,按照“清廉”和“精干”两条主要标准选用地方守宰,纠弹处理任何玩忽职守、循私舞弊、鱼肉百姓、漠视生产的官员,表彰荐举那些品行高洁,才识超群而隐于民间的贤能之士;巡察侍臣必须据实奏闻,不得有误,为培养人才,梁武帝大力兴办教育,“广开学馆,招纳后进。”梁武帝还采用不设中正官的手段来压制专靠门第、不学无术的士族,抬高“寒人”地位,扩大普通地主参政机会。吕僧珍、江淹、席闻文等都出身孤寒贫贱,因有才干而位至高官,有职有权。沈约出身高门士族,文史兼长,但于政事得失则:“唯唯而已”,武帝对他优礼有加,却始终不让他掌握实权,甚至拒绝了他要求做地方官的请求。武帝对辅臣倚重不疑,虚心求救。521年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孤独国,收养穷民。在与北魏的冲突中,武帝授火攻之计,取得了宋初以来近90年间南北对峙中南朝对北朝的第一次胜利,梁武帝在北役中的战略布署和总体指挥上表现了卓越的才能,因此战之能胜,三十余年间梁一直处于优势。萧衍晚期日益耽溺于宗教迷信,怠忽政事,但其前期任用贤能,关系民生,发展生产,使梁朝日益兴盛。在位四十八年,在魏晋南北朝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即使在秦以后两千余年封建帝制史上也是罕见的。
上一篇:范蠡
下一篇:董宝生经营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