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
清朝军事思想家、谋略家。他最早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原名远达,字默深,乾隆59年(1794)出生在湖南邵阳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好读史书,注意研究历代王朝兴衰的经验教训。十五岁考中秀才。后随父到京城,结识了进步思想家龚自珍,成为挚友,经常一起切磋“经世致用”之学,探索挽救腐朽的封建统治,实现富国强兵的良法。1825年,应江苏布改使贺长龄的聘请,编辑《皇朝经世文编》,汇集了清朝开国以来有关政治、社会和思想方面的论文,对后人产生不小的影响。因思想比较激进,三次进京考进士都名落孙山。1829年,魏源在京城出钱捐了个内阁中书舍人,即在内阁中掌写机密文书的小官吏。他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如饥似渴地阅读史馆秘阁所藏的官书和士大夫的私人著作,为以后著书立说创造了条件。鸦片战争爆发后,魏源毅然投身民族自卫战争。1841年写成《英吉利小记》一文,揭露了英国的侵华意图和贪婪狡猾的本性,提醒人们重视研究英国的国情、军情,认真对付侵略者。同年他投身于主持浙江军务的钦差大臣裕谦的幕府,参与策划浙江前线的抗英斗争,提出了诱敌深入内河加以围歼的方针。因这一建议未被采纳,加上清廷战和不定,妥协派昏庸误国,林则徐等抵抗派蒙冤受屈,使他深为不满,便愤然辞职,回到扬州家中,以笔代矛,发奋著书,探索抗敌御侮良策。1841年8月,被发配充军的林则徐路过镇江,魏源前往,共议救国大计。林则徐把自己在广州编辑的《四洲志》交给魏源,希望他广泛收集资料,编写《海国图志》,以便国人了解夷情制定抗敌良策。魏源把过去积累的资料整理汇编,写出了四十万字的《圣武记》,比较集中地阐发了他的军事谋略思想。如“兵贵精而不贵多”、“兵无强弱,强弱在将”、将帅要多读兵书、要研究敌人了解敌情等。1843年1月,魏源在林则徐所辑《四洲志》的基础上,增补了大量资料,完成了以悉夷、师夷、振兴武备为核心思想的《海国图志》50卷本。介绍了五大洲几十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科技,认真总结了鸦片战争的经验教训,更深刻更系统地阐发了他的军事思想。首先,他根据帝国主义列强唯利是图的本性,清醒地看到不要以为与侵略者签订了一纸和约,就可以安然无事了,而应切实加强战备,使敌人不敢贸然动武。其次,他通过对外国情况的认真研究,大胆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战略思想。只有善于向外国学习,才能制止外国的侵略。学习的重点应放在军事技术和战术方面。第三,他还特别强调人在战争中的作用,提出“器利不如人和”的正确观点。第四,他提出只有充分作好战略防御,才能以守为攻,以逸待劳,击退来犯之敌。魏源的军事谋略思想,引起时人和后人的高度重视,曾东传至日本,成为近代中国各阶级学习西方“长技”的先导。
上一篇:鬼谷子
下一篇:魏灭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