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顾炎武》人物故事小传
顾炎武(公元1613—1682年)初名绛,字宁人,人称亭林先生,清昆山(今江苏昆山)人。曾参加反清活动,奔走于大江南北。后定居陕西,以著述立说为业,誓不出仕。为明清之际著名学者。重视经世致用之学。又侧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撰述甚多,较著者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以及《亭林诗文集》等。
〔正 史〕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谓“秦人慕经学,重处士,持清议,实他邦所少;而华阴绾谷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
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载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尝与友人论学云:“百余年来之为学者,往往言心言性,而茫然不得其解也。命与仁,夫子所罕言;性与天道,子贡所未得闻。性命之理,著之《易传》,未尝数以语人。其答问士,则曰‘行己有耻’,其为学,则曰‘好古敏求’。其告哀公明善之功,先之以博学。颜子几于圣人,犹曰‘博我以文’。自曾子而下,笃实无如子夏,言仁,则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今之君子则不然,聚宾客门人数十百人,与之言心言性;舍多学而识以求一贯之方,置四海之困穷不言,而讲危微精一;是必其道高于夫子,而其弟子之贤于子贡也。《孟子》一书,言心言性亦谆谆矣,乃至万章、公孙丑、陈代、陈臻、周霄、彭更之所问,与孟子之所答,常在乎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间。是故性也,命也,天也,夫子之所罕言,而今之君子之所恒言也。出处去就辞受取与之辨,孔子、孟子之所恒言,而今之君子之所罕言也。愚所谓圣人之道者如之何?曰‘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自一身以至于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自子臣弟友以至出入往来辞受取与之间,皆有耻之事也。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郡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精韵学,撰《音论》三卷。言古韵者,自明陈第,虽创辟榛芜,犹未邃密。炎武乃推寻经传,探讨本原。又《诗本音》十卷,其书主陈第诗无协韵之说,不与吴棫本音争,亦不用棫之例,但即本经之韵互考,且证以他书,明古音原作是读,非由迁就,故曰本音。又《易音》三卷,即《周易》以求古音,考证精确。又《唐韵正》二十卷,《古音表》二卷,《韵补正》一卷,皆能追复三代以来之音,分部正帙而知其变。又撰《金石文字记》、《求古录》,与经史相证。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精诣之书,盖积三十余年而后成。其论治综核名实,于礼教尤兢兢。谓风俗衰,廉耻之防溃,由无礼以权之,常欲以古制率天下。炎武又以杜预《左传集解》时有阙失,作《杜解补正》三卷。其他著作,有《二十一史年表》、《历代帝王宅京记》、《营平二州地名记》、《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京东考古录》、《谲觚》、《菰中随笔》、《亭林文集》、《诗集》等书,并有补于学术世道。清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学者称为亭林先生。
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①。作《广师篇》云:“学究天人,确乎不拔②,吾不如王寅旭;读书为己,探赜洞微,吾不如杨雪臣;独精《三礼》,卓然经师,吾不如张稷若;萧然物外,自得天机,吾不如傅青主;坚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博闻强记,群书之府,吾不如吴志伊;文章尔雅,宅心③和厚,吾不如朱锡鬯;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精心六书,信而好古,吾不如张力臣。至于达而在位,其可称述者,亦多有之,然非布衣之所得议也。”
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明史》,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二十一年,卒,年七十。无子,吴江潘耒叙其遗书行世。宣统元年,从祀文庙。
《清史稿·顾炎武传》卷四八一
〔注 释〕
①假:大。②拔:移易。③宅心:居心,存心。
〔相关史料〕
顾宁人与某书云:“足下诗文非不佳,奈下笔时,胸中总有一杜一韩放不过去,此诗文之所以不至也。”
《清史稿·顾炎武传》卷三
顾宁人曰:“夫其巧于和人者,其胸中本无诗,而拙于自言者也。”又曰:“舍近今恒用之字,而借古字之通用以相矜者,此文人之所以自文其陋也。”
袁枚《随园诗话》卷五
亭林先生,貌极丑怪,性复严峻。鼎革①后,独身北走,凡所至之地,辄买媵婢②,置庄产,不一二年,即弃去,终己不顾。而善于治财,故一生羁旅,曾无困乏。东海两学士宦未显时,常从贷累数千金,亦不取偿也。康熙丙辰,先生偶至都,两学士设宴,必延之上座,三釂③既毕,即起还寓。学士曰:“甥尚有薄蔬未荐,舅氏幸少需畅饮,夜阑张灯送回何如?”先生怒色而作曰:“世间唯纳贿淫奔二者,皆于夜行之,岂有正人君子而夜行者乎?”学士屏息肃容,不敢更置一词。
孙静安《栖霞阁野乘》
乙酉之夏,太安人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矣,果有大故,我则死之。”于是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奉故郧抚王永祚,以从夏文忠公于吴江东,授公兵部司务。事既不克,永言行遁去。其沆死之,先生与庄幸得脱,而太安人遂不食卒,遗言后人,莫食二姓。……
方大学士孝感熊公之自任史事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
全祖望《顾先生炎武神道表》
〔注 释〕
①鼎革:改朝换代或重大的改革。②媵婢:婢妾。③釂(jiao):喝干杯中酒。
上一篇:《韩林儿》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韩林儿》人物故事小传
下一篇:《颜延之》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颜延之》人物故事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