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元嵩》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卫元嵩》人物故事小传
卫元嵩,生卒年不详,北周蜀郡(今四川)成都人。少好读书,善长作文。性情谲诈。弱冠之年投亡名禅师为沙弥,不耐清苦,佯为狂放,僧侣皆以为讥耻。卫元嵩离开寺院,更衣还俗,潜入长安。天和(公元556—571年)中,作谶纬,预言世事,又仿《太玄经》作书,名曰《元包》。周武帝(公元561—578年在位)立,上书诋毁佛法,要求效仿魏太武帝。武帝信而重用卫元嵩,遂毁佛法。后不知其所终。
[正 史]
又有蜀郡卫元嵩者,亦好言将来之事,盖江左宝志之流。天和中,著诗预论周隋废兴及皇家受命①,并有征验。性尤②不信释教,尝上疏极论之。史失是事,故不为传。
《周书》卷四七
[注 释]
①皇家受命:指皇家天子受命于天而治世。②性尤:性格怪异,突出于众。
[相关史料]
释卫元嵩,益州成都人。少出家,为亡名法师①弟子,聪颖不偶。尝以夜静侍,旁曰:“世人汹汹②,贵耳贱目,即知皂白③,岂可得哉名?”曰:“汝欲名声,若不佯狂,不可得也。”嵩心然之。遂佯狂漫走,人逐成群。触物擒咏④,周历二十余年。亡名入关,移住野安,自制琴声为天女怨心,风弄亦有传其声者。
尝谓兄曰:“蜀土狭小,不足展怀,欲游上京,与国士抗对,兄意如何?”兄曰:“当今王褒、庾信⑤名振四海。汝何所知,自取折辱。”答曰:“彼多读书,自为文什⑥,至于天才大略,非其分也。”兄但听看,即轻余⑦造关,为无过所,乃著俗服,关中却回防者孰之⑧,嵩诈曰:“我是长安于长公家人,欲逃往蜀耳。”关家迭送至京。
于公曾在蜀,忽得相见,与之交游,贵胜名士,靡所不诣。即上废佛法事,自此还俗。周祖纳其言,又与道士张宾密加扇惑⑨,帝信而不猜,便行屏削。⑩嵩又制千字诗,即“龙首青烟起,长安一代丘”是也。并符谶纬(11),事后晓之。
隋开皇八年,京兆杜祈死,三日而苏,云见阎罗。王问曰:“卿父曾作何官?”曰:“臣父在周为司命上士。”王曰:“若然错追,可速放去。然卿识周武帝不?”答曰:“曾任左武侯司法,恒在阶陛,甚识。”王曰:“可往看汝武帝。”去一吏,引至一处,门窗椽瓦,并是铁作。于铁窗中见一人,极瘦,身作铁色,著铁枷锁。祈见,泣曰:“大家(12)何因苦困乃尒?”答曰:“我大遭苦困,汝不见耳。今得至此,大是快乐。”祈曰:“作何罪业,受此苦困?”答曰:“汝不知耶,我以信卫元嵩言,毁废佛法,故受此苦。”祈曰:“大家(12)何不往引卫元嵩来?”帝曰:“我寻往之,然曹司(13)处处搜求,乃遍三界,云无所见。若其朝来,我暮得脱,何所更论?卿还语世间人,为元嵩作福,早来相救。如其不至,解脱无期。”祈苏,不忘冥事,劝起福助云。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
〔注 释〕
①亡名法师:南郡(今湖北)宋氏之子。原名阙殆。家世清贵,少事佛,无妻室。梁亡为僧,居蜀中。周并蜀后入长安,士大夫惊其才华,劝返俗入仕,不听。恒巡行南山诸寺,后不测所终。曾论及“至道”、“淳德”、“遣孰”、“去是非”、“修空”等,并文集10卷,盛行于世。②汹汹:同讻讻。形容喧扰。③皂白:即黑白,比喻是非。④擒(chi)咏:擒,传播,铺陈;擒咏谓为文铺张词藻。⑤王褒、庾信:均为北周文学家。王褒,字子渊,瑯邪临沂(今山东)人,文名颇高,明人辑有《王司空集》。庾信(公元513—581年),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人,庾肩吾之子。世称庾开府,其暮年之作《哀江南赋》、《枯树赋》等,风格萧瑟苍凉,为杜甫所推重。后人辑有《庾子山集》。⑥文什(shi):什,犹言辑,指书篇。自为文什即谓自己著书。⑦尒:同“尔”,犹“然”。⑧却回防者孰之:却回防者:即护关者。孰之:盘问是谁。⑨扇惑:扇同煽。煽动,蛊惑。⑩屏削:屏同摈,除去,弃,逐。指废佛之事。(11)谶纬:谶(chen),旧时一种迷信。谶系巫师或方士制作的隐语或预言,作为吉凶的符验或征兆;纬系对经书的解释,为假托经义玄符箓瑞之书。(12)大家:敬称之词。(13)曹司:古时分科办事的官署。这里指冥府官吏。
上一篇:《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人物故事小传
下一篇:《司空图》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司空图》人物故事小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