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林》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智林》人物故事小传
智林(公元409—487年),南北朝僧人。亦作“智琳”。西凉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一带)人。初出家于北多宝寺,为释道亮的弟子。后随道亮至广州弘法。宋明帝初,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奉敕住灵基寺弘扬佛法,阐述二谛之义,辩别三宗之异。曾致书周颙,劝其出家。晚年辞归高昌。著《二谛论疏》、《毗昙杂心记疏》、《十二门论疏》、《中论疏》等。
[正 史]
……西凉州①智林道人遗颙书深相赞美,言“捉麈尾来四十余载,颇见宗录,唯此途白黑无一人得者,为之发病,非意此音猥来入耳”。其论见重如此。……
《南史·周朗列传》卷三四
[注 释]
①西凉州:西魏时置,治所在永平县(今甘肃张掖县西北)。
〔相关史料〕
释智林,高昌①人,初出家为亮公弟子。幼而崇理好学,负帙长安。振锡江豫,博采群典,特善《杂心》。②及亮公被摈,弟子十二人皆随之岭外。林乃憩踵番禺,化清海曲。③
至宋明之初④,敕在所资给,发遣下京,止灵基寺。讲说相续,禀服⑤成群,申明二谛义,有三宗不同。时汝南周颙又作《三宗论》,既与林意相符,深所欣迟,乃致书与颙曰:“近闻檀越叙二谛之新义,陈三宗之取舍,声殊恒律,虽进物不速。如贫道鄙怀,谓天下之理,唯此为得焉。不如此非理也。是以相劝,速著纸笔。比见往来者,闻作论已成,随憙充遍,特非常重。⑥又承⑦,檀越,恐立异常时,干犯学众。制论虽成,定不必出,闻之惧然不觉兴卧⑧。此义旨趣,似非初开,妙音中绝,六十七载,理高常韵,莫有能传。贫道年二十时,便忝得此义,常谓藉此微悟,可以得道,窃每欢喜,无与共之。年少见长安耆老,多云关中高胜,乃旧有此义。当法集盛时,能深得斯趣者,本无多人。既犯越常情,后进听受,便自甚寡。传过江东,略无其人。贫道捉麈尾以来四十余年,东西讲说,谬重一时,其余义统,颇见宗录,唯有此途,白黑无一人得者。贫道积年,乃为之发病。既痾衰未命,加复旦夕西旋,顾惟此道从今永绝不言。⑨檀越机发无绪,独创方外。非意此音,猥来入耳,且欣且慰,实无以况。建明斯义,使法灯有终,始是真实行道第一功德。虽复国城妻子,施佛及僧,其为福利,无以相过。⑩既幸以诠述想,便宜广宣,使赏音者见也。论明法理,当仁不让,岂得顾惜众心以夭奇趣耶?若此论已成,遂复中寝(11),恐檀越方来,或以此为巨障。往言恳然非戏论矣。想便写一本,为惠贫道,赍(12)以还西,使处处弘通也。比小可牵故(13),入山取叙,深企付之。”颙因出论焉。故三宗之旨,传述至今。(14)
林形长八尺,天姿环雅,登座震吼,谈吐若流。(15)后辞还高昌。齐永明五年(16)卒,春秋七十有九。著《二谛论》及《毗昙杂心记》,并注《十二门论》、《中论》等。
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卷八
〔注 释〕
①高昌:即今新疆吐鲁番一带。②“振锡”句:振锡:谓僧人持锡出行。锡,锡杖。杖头饰环,柱杖行则振动有声。江:指长江。豫:指今河南省地界。③“憩踵”句:憩踵:犹歇脚。踵(zhong),脚后跟。番禺:即今广东省广州地方。化清:谓化道使清。海曲:海隅,海湾。④宋明之初:南朝宋明帝刘彧(公元465—472年在位)初年。⑤禀服:犹敬服。⑥“比”句:比:近日,近来。随:佛教语。谓见到他人行善而生欢喜之意。,同“喜”。⑦承:敬词。干犯:触犯。⑧兴卧:起来和躺下。不觉兴卧表示忧心焦虑的程度。⑨“即痾”句:痾(e):疾病。衰:衰老。西旋:西还。顾:顾虑。惟:只有。⑩“国城”句:国城妻子:犹言列土为侯,封妻荫子。施:施舍。佛:佛门。(11)中寝:犹中止。(12)赍:携带。(13)牵故:犹言有机会脱却俗事。(14)“故”句:佛教之三论宗派(亦称法性宗、性宗)在中国唐代时已趋微,在日本保留了相当长的时期,但现都已不传。(15)“环雅”句:环雅:象环一样不俗。环,璧的一种。圆圈形的玉器。震吼:犹吼声震人。流:流水。(16)永明五年:公元487年。春秋:年纪。
上一篇:《景延广》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景延广》人物故事小传
下一篇:《曹吉祥》历史评价与正史事迹,《曹吉祥》人物故事小传